- 健康一生 从“齿”开始
- 梁景平
- 4字
- 2021-03-30 23:58:46
1 无牙期
1.1 口腔感染了白色念珠菌应该如何应对?
小华上个月刚刚当上妈妈,一家人沉浸在喜得贵子的喜悦中。前几天她突然发现宝宝的口腔黏膜上出现了一片片白色的东西。她尝试用纱布拭去,但发现这东西很难擦除,而且宝宝最近喝奶时好像很烦躁,经常哭闹。一家人就心急火燎地带着小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看后,告知这是宝宝感染了白色念珠菌所致。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是致病性念珠菌中最主要的一种。婴儿口腔感染了白色念珠菌后主要表现为口腔内出现成片的、凝乳状的白色斑块,因此又称为“鹅口疮”或“雪口病”。这些斑块不易拭去,拭去后暴露的黏膜面可能出现糜烂和轻度出血。患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啼哭和哺乳困难等,有时还会伴有轻度发热,但一般全身症状较轻。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容易罹患此病。新生儿患此病的主要途径是母亲在妊娠期间阴道感染了白色念珠菌,分娩时新生儿通过产道而感染。婴儿出生后感染主要是由于妈妈的乳头或奶瓶等没有消毒干净,加之婴儿唾液分泌量较少,且缺乏抗真菌成分,因而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研究表明,人工喂养的婴儿较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更易患此病。因为奶粉中含有大量的乳糖会降低口腔内的pH值,有利于真菌的繁殖;同时,人工喂养所用的奶嘴较硬,容易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让真菌能够定植。
但并不是所有宝宝口腔内的白色斑块都是感染了白色念珠菌,有些可能仅仅是刚喝完奶后遗留的奶渍,这两者如何区别呢?正常的奶渍可能只出现在舌背上,白白的一层,用消毒棉签或干净的纱布轻轻一擦就没了,黏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而且宝宝也不会有任何不适。而感染白色念珠菌后,由于真菌菌丝深入黏膜内,因此较难拭去,即使拭去了也会遗留创面,婴儿可能会出现烦躁、啼哭、拒哺等。
一旦确诊了白色念珠菌感染,我们该如何应对呢?由于白色念珠菌很怕碱性环境,我们可以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擦拭患儿口腔,每2~3小时一次,使口腔保持碱性环境,从而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话,建议同时擦拭妈妈的乳头并及时更换内衣,以消除感染源。一般症状较轻的患儿可以在2~3天内治愈,但仍然需要继续用药数日,以防复发;也可以使用0.05%的龙胆紫溶液擦拭口腔,但由于使用后会染色,会影响对损害的观察;此外,还可以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布口腔,效果也很理想;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可以口服克霉唑,它的毒性较低,口服后可以迅速吸收并进入黏膜和唾液中,使真菌细胞膜破损,导致真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卫生以及宝宝哺乳用具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