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回西安

朱樉走了,一路畅通无阻的离开了南京城。

监视朱樉的官军,没有等来皇上的命令,动也未动。

朱元璋不是不想留下朱樉。可是看到西安送来的奏折后,他改变了主意。

原本李文忠在西安就是独木难支。朱元璋让李文忠,协助朱樉进兵吐蕃的军队有十万人。

加上陕西的卫所官军,控制着吐蕃境内的重要城池关隘是没有任何问题。

可如今吐蕃兵败,伤亡万人。这下吐蕃的变数就有些大了。

具体怎么兵败,消息上也没有说的很明确。只说轻信上当。

没有那个指挥使,在战场上会轻信其他人。哪怕是盟军,也要有所顾忌。这是作为一个卫所指挥使所必须要学会的军事经念。

战场上有没有真的盟友,并不能确定。反戈一击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以朱元璋看来,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能让两个卫所指挥使轻信被偷袭,恐怕是陕西出了内贼。

既然是陕西高层的问题,朱元璋决定放朱樉回去。

对朱樉在陕西的举动,朱元璋心里比谁都清楚。

有朱樉在西安,西北就乱不了。

下这样的决定,是朱元璋自己的分析。他的分析取决于手下的文臣武将们。

争权夺利,扩大自己在大明的影响力。没有关系。毕竟都是同甘共苦过的袍泽。

可把将士的性命作为争夺权利的代价,朱元璋就不能容忍。

这次吐蕃事件,偏偏两位指挥使都战死!这已经踩到了朱元璋的红线。

“来人。让云总管来一趟。”

朱元璋要查清楚,两位指挥使是那方的实力。一旦确认是内部矛盾造成的,那就借此机会动手吧!

朱元璋动手,已经是徘徊良久。

他也是忌惮身后名。他不想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一个鸟尽弓藏的骂名。

可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了。

文官集团已经把持着大明行政机构,武将集团又在清洗竞争势力。

长此以往,大明肯定大乱。

“摆驾皇后宫。”

不在犹豫后,朱元璋需要去到马皇后那里寻求支持。

对自己这个原配夫人,马皇后。朱元璋知道,特别是军方的将领们。大都是属于马皇后的人。

他要清洗文臣武将,首先要将马皇后的人给分开。

这些人都是曾经他义父,郭子兴的手下以及家臣等人。

虽然他们的职务大都不高。可他们都是掌握实权的中高级将军。

具体那些人,有多少是马皇后的人。朱元璋是真不清楚。

当然,如果他非要弄明白,也肯定弄的明白。可他不会去做。

原本他朱元璋的江山,就有半壁是马皇后的。

不过,让他能肯定的是。老大,老二,老三的护卫将领中,绝对有。

这三兄弟是马皇后的心头肉,保护他们安全的人。马皇后不插手才怪!

出了南京两日,朱樉是弃马行舟。

坐船回去,他是听巴雅尔说速度会更快。

朱樉到不是真在乎速度,能同意走水路。他主要还是想感受一下大运河的魅力。

不在乎速度,自然是因为西安无事他便放心。

刚出南京不久,他就又收到消息。赵敏去了吐蕃接过了前线指挥权。

有赵敏在,朱樉是放一万个心。

毕竟吐蕃还有十几万蒙古驻军在。虽然说是交接,可难免不会出现摩擦。

毕竟都是军人,不像文人书生可以讲道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是蒙古驻军的将领不让大明将士接手。那么这战争打起来就有点不值得。

可赵敏去了就不一样。赵敏的身份摆在那里不说,她还有实权的亲戚们在元朝。

得罪她,恐怕蒙古将军回草原的日子相当不好过。

“秦王殿下。”

朱樉坐的,是征用的一首大型商船。

这商船的东家,可不止这一艘船。见朱樉的亲卫找上门要临时征用商船时,这商人把头摇的如拨浪鼓。

“不行。”

一艘商船,还是大型商船。来回跑一趟的利润,那是很高的。别说征用,就是租用他都不会同意。

商人在南京有这个底气对官军说不。主要还是因为他是陕西,在朱樉哪儿挂了号的商人。所谓的官商。

可护卫摸出秦王府亲兵令牌后,这商人大吃一惊。

“大王到了南京?”

亲兵点头后,商人提供的就不是一艘商船了。

为了让朱樉的亲兵都能坐上船,他临时调度了三艘。

当商人见到朱樉后,立马就跪了。而朱樉笑着表示感谢。

正站在船头,打算来个满江红的朱樉。已经运量好的情绪,突然被很大一个喊自己的声音打断。

“王爷,是贫道。”

坐着快船,正逼近朱樉大船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张真人。

不需要朱樉下令放慢速度,快船就能靠近商船。

张真人喊朱樉,是因为有弓弩正对准他坐的小船。

“别放箭,这是武当的老道士。”

朱樉见到张真人,连忙下令。

等张真人以漂亮的踏水登船后,朱樉问道。

“你怎么会在这里?”

张真人这时埋怨道:“王爷走了也不和贫道告别,让贫道真是好追了一段时间。”

朱樉愣愣的看着张真人,然后又指了指自己。

“你老追我?”

张真人点头,说道。

“不错,贫道还有疑惑要向王爷请教。又正好要去西安,刚好可以与王爷同行。”

朱樉无语了。他对张真人说道。

“如果真人还想问佛本是道,那您老还是免开尊口。”

朱樉说完,就不在理会他。而是再次来到船头,重新运量情绪。

“王爷这是在练功?”

张真人很不自觉的靠上前。他见朱樉在深呼吸,甩了两次头。不由疑惑的开口问道。

“您老什么眼神?本王这是为赋诗一首做准备。”

张真人点头,又摇头。

“老道也见过不少诗人,只是没有见过他们赋诗之前像王爷一样。”

“这是本王的独家秘籍,只有这样,本王才能做出好诗词。”

朱樉没好气的说道。

“老道,你能不能安静一会儿。本王正在思考,明白吗?”

张真人点头,看朱樉这认真的模样。还真是要来两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