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附小的课堂四声(人大附小七彩教育成果丛书)
- 郑瑞芳
- 3026字
- 2020-08-29 19:33:48
打造四声文化,彰显七彩特质
——课堂四声实践与思考
乔华英
在2014年1月的科研年会上,郑校长提出了附小课堂四声,即“掌声、笑声、质疑声、辩论声”。课堂四声犹如一颗珍珠,在琢磨的过程中,越发光彩夺目。四年来,附小的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特别是在2017年10月学校出台课堂四声用语后,每个学科每节课都加大了对四声的培养,彰显出独特的附小课堂文化,令七彩教育旗帜高高飘扬。
一、课堂四声之解读
四声既各自独立,又紧密关联,我体会到其内涵突出体现了两个字:“真”和“我”。
1.“真”
郑校长在为老师们评课时多次强调,“课堂上孩子会的不要讲,不会的才讲”,“不要浪费孩子的生命”。附小的课堂强调“真”,也就是“真学习”,一定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真真正正的成长和收获。四声令课堂教学真实、鲜活,富有生命力。
“掌声”是一种真诚的学习态度。“掌声”给予他人鼓励、肯定与欣赏,“掌声”带来温暖与自信,“掌声”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它令课堂有了“温度”。
“笑声”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它是身心的愉悦,是快乐的自然流露,是对课堂学习的满足。“笑声”是课堂学习的调和剂,它令课堂轻松美好。
“质疑声”是一种真实的学习需求,是学习的动力。古人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声”既是自我学习需求的反映,也是师生间、生生间本真的对话。它既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指向的终点。
“辩论声”是一种真正的求知精神。它是学习探究中思维的碰撞,是率真个性的表达,它是郑校长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的“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的具体体现。
2.“我”
为了更好地推进落实课堂四声,2017年10月,学校出台了课堂四声用语,低中高年级都有了规范的四声语言。从用语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哪个年级段,用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都是“我”。例如:“我赞成”“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的想法是……”等等,几乎每句话的第一个字都是“我”。
长期以来,学生们习惯了“人云亦云”,学习中缺乏独立的思考,很少冒出求异思维的火花,“创新”更是成为空谈。
“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这句话成为附小的一句名言。要做到“理直气壮”,首先从“我”开始,这是一种自信的表达,是一种学习的勇气。
二、课堂四声之实践
四声提出后,数学学科率先开展了四声研究并有了可喜的成果,对其他学科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学课堂改变了老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讲一讲等多种形式,不仅记住了一个个概念、公式,更触摸到数学的本质,可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我质疑”“我补充”“大家听懂了吗”“谁为我补充”……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我们意识到课堂四声不是表面的热闹,它带来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带动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学习真正发生,不仅受学生喜爱而且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学校以数学学科为龙头,带动了其他各学科四声的实践与研究。下面重点汇报语文学科的实践研究。
1.备课中挖掘四声
将四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是艰难的,我们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求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四声要素,设计四声训练点。只有这样有意识地进行设计,课堂中才能有更多更精彩的四声呈现。因此,“质疑声”和“辩论声”成为老师们备课中重点挖掘和设计的方向。
例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有这样一段话:“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老师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位父亲是真的精神失常了吗?”课堂上孩子们针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体会到这位父亲的伟大。
2.课堂中体现四声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很难打破,再加上老师们着急赶教学进度,在听课中我感到四声落实效果不理想。在学校两次“四声研究课”的引领下,特别是出台四声用语之后,学校又很快展示了两节四声培养示范课,使老师们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四声到底应该如何培养,思路明晰了很多。
在随后的全校课堂四声验收中,每个学科每个班级都加大了四声培养的力度。
老师们将四声用语张贴在班级墙壁上、黑板上,起到提示作用,由此体现出老师们对四声培养的重视。
主校区对二到六年级每个班语文课的课堂四声都进行了验收,总体情况不错,对验收不合格的课又进行了跟踪听课,以便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全校加大四声培养的力度之后,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第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逐渐形成。学生阳光自信,在掌声与“感谢”的话语中营造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日益高涨,他们在课堂上兴致盎然,学习参与度更高了。以前课堂氛围比较沉闷的班级,在四声的培养中,也渐渐焕发了朝气和活力,令人刮目相看。
“我质疑”“我为你做补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的观点是……”“我很欣赏你的观点,但我还有补充……”“我想总结同学们的观点……”这些纸上用语已经化作学生的口头语言,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转变,还在慢慢地改变着学生的思维,带给他们学习的自信,使他们彰显出附小学生的个性和特质。
第三,在四声的引领下,我校语文教学正在进行华丽的转身,由教师教变为真正的学生学。教师适时退到了教室的一角,将讲台交给了学生。
例如:六年级学生将《岳飞传》读得热火朝天,在交流分享课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每个班的老师都把讲台交给了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他们读得更有深度,更有收获。例如在六年级七班孩子们的交流中,有一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岳飞去风波亭赴死不值得,谁赞同我的想法?”接下来全班同学自然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不管持哪一方观点,孩子们都能有理有据地说话,不但反映出他们书读得熟,而且体现出四声令孩子们的思维更有广度和深度。
第四,在四声引领下,语文学科创造出新的课型——“辩论课”,体现出“一课一得”。例如我们将《钓鱼的启示》这篇传统课文上成了辩论课,围绕“鲈鱼该不该放”展开辩论。这种学习方式对孩子们来说充满着新鲜感。上课教师说,当孩子们听到要举行辩论赛的消息时一阵欢呼。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很高,在课下认真搜集资料,准备论据。这种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老师,他们不再琐碎地分析课文,而是把指导放在课前,在课堂上可以尽情感受孩子们智慧的碰撞,教在课前、乐在课中。这堂课结束后,我们发现,本课的教学任务得以很好地完成,而且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培养和提升。在总结这节课的收获时,反方同学说:“我是反方辩手,但我心里其实是支持正方的,该放这条鱼,但为了我方观点的胜出,我不得不使用很多辩论技巧。”正方同学说:“我真的很同情反方的队友,因为他们的观点站在道德的对立面,真的很难辩,但是我很欣赏他们的辩论技巧,他们找了很多我们答不上来的观点,尤其是四辩在总结的时候说了好几个方面。”孩子们表示,很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可以学到好多东西。
三、课堂四声之思考
课堂四声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和浸润的过程,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方面,例如怎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怎样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教师的评价激励能力,怎样更好地关注全体,怎样让课堂四声更加常态化……
孩子们学得很快,你教什么就可以有什么。但是要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习惯,就必须坚持培养,这样才能有深深的烙印,才能彰显附小学生的特质。因此课堂四声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我们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