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享受七彩课堂 四声文化绽放

在人大附小的课堂里充满了掌声、笑声、质疑声和辩论声,其中每一种声音都蕴含着深远的教育价值,构建了适合于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环境,践行着人大附小七彩教育理念中“尊重个性,多元培养,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的育人目标,立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课堂四声从理念提出再到课堂实践,经历了骨干引领—学科先行—全员论证—全学科实践的过程。在附小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具有人大附小特色的课堂文化已经形成,并已付梓成册,它凝聚着附小教师们的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

一、课堂四声的源起

2003年11月,初任校长的我在深入课堂后,发现学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踊跃,课堂呈现的不是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基于“怎么能让人大附小的课堂活跃起来”的思考,我提出了这样一种理念:“附小孩子上课发言,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因为只要思考了,你就是最棒的。”意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我告诉学生: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学校是学习成长的地方,就是一个学习从不会到会的地方,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校长也有不会的,校长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同学们年龄小更需要学习。学习就会有出错的时候,没有人会永远正确,说错了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我们一说就对,就不用在学校学习啦,所以说错不怕,说错了是课堂资源,是对大家的贡献。可怕的是上课不说,不动脑就无法学习,“理直气壮”的意思是要声音洪亮,表现出自信心。

这个理念一经推广就在孩子心中引起了共鸣,更被他们简化为“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这一理念使附小的课堂增添生机,课堂中孩子们充满热情了,也敢于发言了。

为了追求学生积极发言、敢想敢说的课堂状态,我要求在人大附小的课堂上,对于学生举手的姿势不要统一规定,举左手,举右手,甚至不举手都可以,也不用一定要把胳膊肘放到桌子上。我认为该有规矩的一定要有规矩,但束缚学生思维、限制学生思考的规矩就要坚决取缔,解放孩子的脑,解放孩子的手,让孩子的思维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自由地飞扬。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承办海淀区银燕小学后,我听课时看到课堂上每班只有两三个学生发言,当我把我的理念告诉师生后,教师们努力践行,上课发言的学生逐渐多了,以至一年后学生上课发言的状态已经接近附小学生班了。

孩子们把“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发挥得淋漓尽致:声音洪亮,敢于大声说话;充满精气神儿和求知的欲望;思维被打开,创新力增强。这就是我要的结果,唯唯诺诺,不是成长的姿态,童年,就应该奔放、勇敢。如今这一理念一校五址师生人人皆知,这也成就了附小学生独有的气质。我觉得这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附小孩子上课爱发言受到所有来校听课教育同行的称赞。但仅仅课堂热热闹闹远远不够,基于“如何能使学生的发言更有深度,怎么能让学生有独立见解”的思考,在2014年1月人大附小第三届科研年会上,从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奠基,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课堂的角度出发,我提出了人大附小的课堂四声理念。

二、对课堂四声的解读

掌声——真诚的欣赏,在专注倾听中成就欣赏他人的能力。

掌声是源于对他人发自内心的赞美和认可,掌声能给予他人精神的力量,使他人更自信阳光,更易形成健全的人格。

精彩的课堂不能没有掌声,然而这掌声是出于由衷赞赏还是迫于形势,是值得我们寻味的。大多数情况下,一次精彩的发言是可以博得满堂喝彩的,如若喝彩声没有适时出现,教师就自然干预其中,用要来的掌声来化解这种“知音难觅”的窘境。虽然在同一个课堂内学生个体会存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基本保持在相同的认知水平,缘何还缺少独立欣赏的敏感度?原因就是当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后,会使学生变得像提线木偶一样,只能鼓出从众的掌声。我认为只有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后,才会产生欣赏的情感,才能鼓出有感而发的真掌声,这也是一个真实的、鲜活的课堂所应该遵循的教育规律。正是基于对学生独立判断价值能力的培养,在附小的课堂中,我倡导并鼓励允许一个人喝彩。

笑声——身心的愉悦,在情感满足中享受课堂学习的美好。

“学校是学笑的地方。”在我心中,学校就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其中自然少不了能使师生共同发展的幸福课堂。幸福的课堂能使学生自然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朗朗的笑声来自教师的幽默感,来自学生对课堂的不惧怕,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才能更轻松地发展,才能涌现出更多爱笑的孩子与会笑的孩子。

笑声传递出内心的愉悦,同时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也是附小课堂追求的一种境界。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有利于创造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自由和心理的安全。”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声,实际上也就是在创造这种心理自由与安全,努力打造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即使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信自爱,形成坚韧乐观的积极心理品质,契合人大附小七彩教育理念中培养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

在人大附小招聘新教师时,我也特别重视受聘新教师在业务能力之外的一点,那就是要拥有阳光灿烂的笑容。既然“学校是学笑的地方”,不会笑的教师怎么能感染孩子会笑?生活里如是,课堂中亦如是。课堂四声理念也同样遵循师生和谐发展的教育规律,希望师生共同享受一个师生、生生平等与互相尊重的课堂,享受一个没有恐惧只有信任的课堂。

质疑声——求异的思维,在善于表达中激发产生独立见解的意识。

质疑声能够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成为有深度、有价值的课堂。

如何使课堂教学的呈现更富有深度?在课堂之中如果你欣赏,就请不要吝啬于你的掌声,同理,如果就此你有新的见解,也请你大胆表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质疑声与质疑声的对峙交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循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在真知灼见“水落石出”之前,没有那么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直白,而是需要抽丝剥茧式的呈现事实的态度,直到最后达成一致的“殊途同归”。再次回顾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课堂深度清晰可见。

有深度的课堂旨在使学生主动摒弃盲目的认同感,就需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魄力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使他们能在质疑声中打破课堂中随声附和、盲目从众的壁垒,学会“双向质疑”,不仅仅质疑他人,质疑教材,质疑权威,也质疑自己,不是坐而论道,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作为行动者,力行担责,而质疑声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塑造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辩论声——批判性思辨,在敢于思辨中发展审辩思维能力。

辩论声侧重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辩论使学生思维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崇尚真知的实证意识、尊重事实的批判性思维以及严谨的求知态度。

有见解的质疑声,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头脑风暴,而这样的课堂可称之为多彩的课堂。一句“上课发言,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声质疑的魄力,质疑声存在的意义是将学生引入辩论声中,其在辩论之中或是娓娓道来或是侃侃而谈,或是各持己见或是补充辩驳,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交锋中,对于课堂中信息的加工越来越精细,解决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明确,解决的方案也越来越完善,这种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就是审辩式思维,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发展审辩式思维的人格气质和认知技能。

学习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辩论声提倡求同存异,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会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不懈质疑,包容异见。通过发展审辩式思维,学生们逐步会凭证据讲话、合乎逻辑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善于提出问题和不懈质疑、反省自身、包容异见,对命题的适用范围有深度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果断决策和承担所选后果的责任。摆脱寻找标准答案的僵化思维枷锁,敢于向“真理”挑战的审辩式思维,使学生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更具有竞争能力。

人大附小七彩教育理念中所倡导的让每一个生命独特绽放,就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独特的气质,从而适应未来对人才发展的需求。课堂四声理念遵循着学生实际发展的规律,以培养有特质的附小人为目标而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历届的美国大选上,我们都能一睹竞选者慷慨激昂、充满感染力的演讲风范,这是一种文化自信,更是一种对自我认同的自信。在我成为校长之后,特别关注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因为言为心声,能否畅快淋漓地表达与思想自信密切相关。

三、课堂四声的实施

2014年,人大附小课堂四声一经推出便得到了绝大部分教师的认同,但也有教师觉得太麻烦,形式主义,没有这课堂四声不是也照样上课吗?于是,学校数学学科率先尝试,推出研究课供全校观摩,教师们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一样的表现,开始意识到有四声的课堂与没有四声的课堂是不一样的。为了落实课堂四声,形成四声文化,2017年学校推出人大附小课堂四声文化学生用语。以第一人称“我……”表达观点,凸显人大附小“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的课堂文化,为学生一生的表达、演讲、辩论能力奠基。

人大附小课堂四声文化学生用语

一二年级:

我赞成(或鼓掌);

我补充(我有一个建议);

我有不同;

我展示;

我想试一试(我来试试);

我质疑;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个问题;我能提个问题吗);

我反对(大家听懂了吗;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我说得对吗(谁跟我想法不同);

我(演、说、做)得怎么样;

谁能帮我解答(谁来帮帮我?谢谢!)。

三四年级:

我欣赏你的发言;

我想补充(我来做补充);

我有(想法、线索)了;

我是这么理解的;

我有自己的想法;

我能帮你说得更清楚一些(我听懂了他的意思,他是想说……);

我有质疑(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我想提个问题;

我想给你提个建议;

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但我还有不同想法;

谁能解答我的问题(大家有疑问吗;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我接受你的建议(我能进行小结;我想总结同学们的观点……)。

五六年级:

我很赞成(欣赏、认同)你的观点,我想再做一些补充;

我认同(欣赏、赞成)你的观点(思路、方法),但我还有不同……;

我很欣赏你的观点,我想提出一点建议;

我补充×××的说法(听了你的补充(建议),我又有了新思考……);

我想接着×××的话题继续说;

我不同意×××的观点,我的思考是……;

我反对×××的观点,我的观点是……;

我与你的观点不太相同,我认为……;

我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

我认为(我的想法是)……;

我向你们组质疑,我们组的观点是……。

课堂四声用语的形成是课堂四声理念落地的重要标志。四声用语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在学生初始无意识时,用语言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从而达成培养目标,直观体现课堂四声。其二,让教师对学生课堂四声的培养有了抓手。其三,使学校课堂四声的培养有了阶段性培养目标。一二年级: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欣赏他人,对他人的观点尝试补充、质疑、反对的意识。三四年级: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具有对他人的观点补充、质疑、反对的意识,培养其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五六年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使其具有问题意识,在交流中完善思维方式。我想,当有一天审辩式思维成为学生们一种自觉的习惯,这些用语也就完成了它应有的使命。

根据课堂实践的验证,教师们也会在实施中陷入困境,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不可能节节课都能体现课堂四声理念,困扰教师们的问题最主要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鉴于这种情况,我带领教学领导走进课堂,在听评课中统一思想——不要求每一节课都具备课堂四声,但是教师要有意识培养至少其中一声。同时指导教师在备课中增强落实四声的意识,从关注怎么教好学生变为如何让学生学好。哪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声?哪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论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逐步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课堂四声的初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感谢附小各学科的教师们,在这四年的实施中,当教师们认同课堂四声理念后都非常给力,在自己的课堂努力践行校长的理念。一节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一节节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课,不仅发展了学生也成就了教师。

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课堂上呈现了这样的情景,孩子们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还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想给他做个补充……”,“老师,我不同意×××的说法,我的想法是……”,“老师,我把发言的机会让给×××。”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听到这样的声音,我都感到无比欣慰。我相信,只有在这样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中,孩子们才有了发展的无限可能,教师们才更有充沛的精力。让知识流动起来,让学生积极起来,这样的教育不是更有吸引力吗?

“我质疑……”“我补充……”“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很赞赏你的观点……”“我提一个问题……”,来自人大附小课堂上的声音,即人大附小的课堂四声——“掌声、笑声、质疑声和辩论声”。这课堂是安全的课堂,这课堂是民主的课堂,这课堂是自由的课堂,这课堂是思辨的课堂……

在课堂学习之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课堂四声实施预案。课堂四声引导教师在备课时转变为学术思考方式,有针对性、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环节,并在课堂实践中重点培养四声中的一声。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整节式:整节课围绕一个主题或任务驱动,实施课堂四声。

环节式:课堂的某一环节围绕一个问题,实施课堂四声。

散点式:课堂的某一小环节围绕一个问题,实施课堂四声。

其实推行课堂四声用语的目的,无外乎是激活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逻辑,以及激发教师设置问题的思维角度。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学中的三要素,而课堂四声理念将三者以更适宜的定位和更丰富的层次联系在一起。所以关注课堂四声,无疑就是关注学生如何学好的关键核心,是成就了老师们备课理念上的重要转变。

五、课堂四声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探究式、讨论式教学,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环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批判质疑,使其具有问题意识,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人大附小课堂四声理念,将一问一答、单一思维的平面式课堂提升到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互补、开放思维的立体式课堂,进入到全新的境界,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课堂、幸福的课堂、深度的课堂和多彩的课堂。“掌声、笑声、质疑声和辩论声”,不仅仅是课堂中的四种声音、课堂的四个指标,更是学生在实际课堂活动中意识思维变化的客观反映。“掌声、笑声、质疑声和辩论声”看似相对独立,其实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为单独存在而存在。质疑声可生掌声,质疑声可生辩论声,辩论声可生掌声,辩论声中又包含质疑声,而质疑声和辩论声两者又可生出掌声或笑声。发言可因一语中的而博得掌声,或因观点的分歧而引入辩论,经辩论柳暗花明又可使人恍然大悟,同样可以因折服而有掌声或生会心一笑。提出观点,批判观点或是认同观点,观点间进行博弈或是取长补短,最后形成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知识见解,可以说课堂四声理念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大附小课堂四声是一种教与学的方式,是一种课堂文化,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在课堂文化中培养着积极乐观、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人大附小课堂四声文化已在学生成长中有了明显的印记,仅举两例:

1.附小学生在瑞典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人大附小学生代表团在瑞典当地时间2017年5月1日,来到屠呦呦发表诺贝尔奖获奖感言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聆听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主席安娜博士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爱德华博士的专题演讲。在互动环节,赵麒方同学现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已经可以用DNA技术解析疾病并找到治疗的方法,那么可不可以在婴儿时期通过改造DNA来避免基因性疾病呢?”安娜主席赞扬他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并表示这正是很多医学家也在提出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研究。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大附小的孩子们能参与研究并最终解决这个问题,造福人类。爱德华博士的演讲主题为“打破大脑行为壁垒”。肖子信同学听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请问不同类别的记忆在大脑里是分区存储还是杂乱无章存储呢?”爱德华博士知道后高度赞扬了人大附小学生善思考敢提问的特质。

2.附小学生在哥本哈根献唱,增进中丹友谊

2017年5月,人大附小男童合唱团在哥本哈根街上偶遇婚礼,孩子们主动上前为新人献唱了you raise me up,现场感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陶西平看到视频后赞誉:“这是中丹民间最美的友好象征!”我国驻丹麦大使刘碧伟也对附小学生高度赞扬。多么了不起的附小人!通过敢于表达,不经意间附小孩子为中丹两国民间友好交流增添了一笔浓浓的色彩!

养成欣赏他人的习惯,享受课堂学习的美好,激发独立见解的意识,发展审辩式思维,人大附小课堂四声理念不只立足于对学生如何学好的培养,更立足于对学生思维培养的育人目标。

在此感谢附小各学科教师坚持不懈、求真务实的不断探索,希冀日渐浓郁的课堂四声文化,在彩虹门里茁壮发展,成为人大附小课堂文化的特色。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始终朝着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方向努力前行!虽然成就杰出人才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在师生共同成长的七彩校园,我相信附小人努力以课堂四声理念来回应思维培养的问题,将会在百年校庆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

2019年将是人大附小建校65周年,就让附小人以《人大附小的课堂四声》向校庆年汇报。

校长:

2018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