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控制冠心病,关键在预防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期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

肥胖、压力、医学知识匮乏,不能自我保健和预防,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年年上升。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就全世界而言,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美国每年有120万人患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总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死于冠心病。芬兰冠心病的发病、死亡率居死亡总人口首位。

在我国,据1967年12省市统计资料,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约为30人次/10万人,男性多于女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1993年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23人次/10万人。目前,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更趋年轻化。

为什么冠心病发病率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食入的肉、鱼、蛋类食品增加,膳食中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食量增多,甚至经常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吸烟、饮酒多;

2.肥胖,运动量减少,双休日坐在家里看电视,搓麻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活动;

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增快,竞争激烈,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容易处于紧张和劳累状态,而自己又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

4.医疗条件的改善,科技发展诊断水平的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确诊率增高;

5.卫生科普知识的普及还不够广泛,人们医学知识的缺乏,不能很好地自我保健和预防。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能完全确定。大量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作用于不同的环节,最后导致疾病的发生。归纳起来,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1.年龄因素。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男性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但近年的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不断提前,我们现在已将3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危险人群。

2.性别。冠心病以男性多见,女性由于雌性激素的作用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在绝经前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女性一旦绝经,失去雌性激素的保护,冠心病的发病率就和男性一样高了。

3.血脂。血液中脂质含量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甚至是载脂蛋白、a脂蛋白,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变,均在不同程度、不同作用环节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血压。血压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4倍。

5.吸烟。吸烟对冠心病的影响是十分明确的。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而且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6.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生的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可导致全身动脉硬化,且程度相对非糖尿病患者要重。

7.肥胖。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

8.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引起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无家族遗传的5倍,因此,家族因素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9.应激。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焦虑和恐惧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生活悠闲的人。

如何预防冠心病

由于目前对于基因研究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所以冠心病的预防必须从后天因素着手,远离导致冠心病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

1.从儿童时期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并且避免成为新一代烟民。

2.成年人尤其是肥胖者应注意每日饮食总热量,总胆固醇,限制烟酒的摄入。年过40岁,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提倡饮食清淡,多进食鱼类、豆制品、植物油、新鲜蔬菜和瓜果。

3.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防治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保持情绪乐观,保证充足的睡眠。

·洪昭光语录·

家庭健康有“三宝”

话聊,牵手,爱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