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制造业的演变

1.1 工业的概念

我们常说工业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是生产力进步以后带动科技发展所形成的新型业态,也使人类除了狩猎、耕作等以外有了规模化和效率化产出商品的方法。通常意义上农、林、牧、渔被定义为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原始天然材料的开采,以及对原始天然材料和中间品的进一步加工生产;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包含了交通运输、商业服务、金融、教育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建立在能吃饱肚子的基础之上,所以农业给第二、三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满足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工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水平,制造了大量的机械化工具和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使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既减少了第一产业所需人数,使更多劳动力得到解放,有机会投身到第二、三产业,赚取更多劳动报酬,同时还使第一产业的单位产出比极大提高,生产的产品也更加丰富。

工业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很多服务性行业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很多服务行业是由于有了新工具才具有了可能性。比如生产出了摄像机和华丽的服装,可以创造出电影、电视等文娱产业;生产出了体育用品,可以进行体育比赛;生产出了乐器,可以进行音乐演出。第二产业通过提供必要的工具,使人们可以进行再创作,诞生更多新的可能性,很多奇思妙想和创新创意也需要工业来提供实现的可行性基础设施。

第一产业是基础,第二产业是工具,第三产业是场景,三种产业构成了今天的整个商业社会,支撑了人类生活的大生态。

工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中之重,更是影响到了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分析工业革命的演变过程之前需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工业,工业的本质是什么。这对理解本书的主旨“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和改善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工业?

按照标准的定义:“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它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的发展还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

对上面这条定义加以分析可知,工业是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劳动手段也就是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现代化劳动资料有别于落后劳动资料的是拥有先进的生产工具,这就是工业对比之前的非工业生产的差别,蒸汽机、电力等就是在当时的工业革命时期标志性的先进生产工具。

我们理解的工业是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内利用当前最先进的生产工具,进行消费品及中间品制造,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提供品类丰富的、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同时利用工业技术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国家政权,优化社会组织形态的作用。一个国家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生产工具支持工业生产,使人民享受到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优质生活,同时用工业发展带动科技水平的发展,来促进国家政权的稳定并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就工业本身来说,影响产出结果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的螺旋上升,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一定都还记得课本里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从基本适合生产力,到基本不适合,通过变革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在一个工厂内,生产力可以是人、设备、厂房、原材料等,生产关系是指企业性质、组织结构、激励制度等。将视角放大到整个社会,生产力是公民、公共设施、科学技术等,生产关系是社会制度、法律法规、道德约束等。以小见大,工业内部的生产力不只是推动工业内的生产关系,也是影响到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条件和推手。

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这里可以看到先进生产力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生产方式,更影响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产生了新的阶层。石斧、弓箭的发明使原始人类捕猎的水平得到提高,剩余食物增多以后不再需要全员投入生产,并且产生了分配问题,这是促进个人组织走向氏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复杂加工设备带动手工业的发展使人类可以制造商品,商业的发展使货币成了支撑贸易活动的必需品,也让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走向更先进的国家化。由工业生产力提升带动的社会化生产关系进化使人们走到了今天,同时由强大的组织力量提升生产关系,建立高效的生产模式,使先进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