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逝者善终 留者善别:癌末患者宁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 史柏年
- 1943字
- 2023-02-10 14:59:56
前言
我接触了解癌末患者宁养疗护服务始于2010年。有一天,我接到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社会工作主任刘晓芳的电话求助,要我帮忙联系社会工作专业院校,协助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地方宁养院,为贫困家庭癌末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于是,我便在全国找了七家专业能力较强,又有服务意愿的社会工作专业院系,促成了(医)院(高)校合作开展宁养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试行。在其后的两年中,我从院校两方面陆陆续续了解了服务开展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由此也萌生出亲身组织参与类似专业服务的念头。
2012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承接并圆满完成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重生行动——唇腭裂儿童及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后,在考虑下一年度的申报项目时,我自然想到了宁养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协会王思斌会长的支持下,我与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负责人罗敏洁博士商谈,双方一致同意开展更大范围、更加正式的合作。于是,我们设计了“人间有情——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方案,申请2013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并获得批准。在这一年中,全国有18个社会工作专业院校与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18家宁养院合作,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宁养社会工作服务。2015年,协会又以此服务活动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获得成功,又有16个社会工作专业院校与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16家宁养院合作,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宁养社会工作服务。
当初开展癌末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时,我们定的目标有三方面:首先是帮助贫困癌末患者及其家属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缓解因面临死亡与分离带来的压力,提供“社会—心理—灵性”层面的照顾与支持,达致“生死两相安”;其次是增进医务人员、社会大众对贫困癌末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关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模式,促进相关领域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最后是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师生介入社会服务的实践机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及实务技能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在两个年度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上述三个目标基本达成。首先,两个服务年度中,项目为720位癌末患者开展个案服务,共计服务6857人次;开展287期小组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2887人次、医护人员及义工1112人次提供专业服务,共计获益3999人次;开展社区宣教服务108次,为1316位癌症患者及其家属、10441位社区居民、1786位医护人员及义工提供服务,总计社区服务获益达到13543人次。综上,项目总计服务获益达24399人次。癌末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以及社区民众对于所受服务基本满意。其次,在两个年度的服务中,基本形成了癌末患者及其家庭宁养社会工作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服务模式在多个场合进行宣传介绍,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工作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助推了宁养社会工作理念和服务的普及推广。最后,参与服务的社会工作院校师生获得了长足的专业成长。两年服务中,全国20所高校共计动员、培训了947名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参与服务活动,大大促进了医务社会工作、临终关怀社会工作领域的课程建设、实务技能提升和人才培养,也促成了一批宁养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优秀案例的总结和发表。
当然,以高校师生(尤其是未毕业的学生)作为主体,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开展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需要警惕和谨慎处理一些专业伦理的困扰的。例如,在面对癌末患者及其家属身(体)、心(理)、社(会)、灵(性)等方面巨大压力和问题时,专业师生的生死阅历欠缺以及服务能力的不足,可能会损害服务对象的利益,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及委身。另外,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对于服务覆盖面和受益人数的要求,使得服务提供者面临效率和效能的矛盾冲突,有些个案处理在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上显得仓促和不足。
为了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我们决定将两年服务过程中的积累和思考辑集成册。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三编):第一编是理论探究,收集的13篇论文是两年服务中的成果总结和理论思考;第二编是实务案例,其中包括10个个案和1个小组案例;第三编是操作指引,是在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务服务计划”多年实务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示范项目”服务手册。
本书的编写基于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开展的宁养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服务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办公室给予的立项支持,得到李嘉诚基金会宁养办及各地宁养院的大力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书稿编写和修订过程中,我的研究生程子航、王琳、张少驰、郭静辉、郭海兴和马小玲帮助做了大量文字工作,也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
我们衷心希望奉上的这一本书,能为中国癌末患者及其家庭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和专业能力提升贡献微薄的力量。
史柏年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