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会计核算认知

1.2.1 会计发展史

会计是适应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史可以概括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是从会计活动产生到复式记账法出现之前的一段时期。

在最早的生产活动中,人类就认识到有必要对其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计量、计算、记录和登记,“绘图、刻符、结绳、刻契记事等形式”就可以看作是会计的萌芽。文明古国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与古印度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例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支出数=期末结存数);明清产生了“龙门账”,即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缴、存、该”四部分(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

古代会计采用的是单式簿记,即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只记录其一个方面,并主要侧重债权、债务和货币资金。在具体记录过程中,并不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而是以实物量度为主,由于各类实物量度单位不能直接汇总,也就不能在最后编制综合的汇总报告,会计信息的作用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2)近代会计从复式记账法产生,一直延续到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形成。

这一时期开始于13—16世纪意大利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的萌芽。当时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商品和货币,商品经济形态逐渐形成。同时受十字军东征和海外冒险的深刻影响,财富在意大利越来越集中,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此时意大利的商业和金融业在西欧各国中最为发达,意大利人几乎垄断了国际金融业,意大利商人变成商人兼金融家,他们创办银行,并在欧洲各国开办分行或设置分支机构,从事信贷和高利贷业务。单式簿记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尤其是银行业务的处理方法,复式簿记方法随之诞生了。

18—19世纪产业革命的兴起、股份公司的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近代会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公认会计准则(GAAP)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193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SR),并在ASR 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力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则保留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此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会计准则委员会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

(3)现代会计一般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现代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传统会计的社会服务职能和内部管理职能逐步分离,从而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大会计分支。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经济信息的加工处理,定期地编制财务报表,并对外披露;而管理会计则是利用财务报表的资料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分析和决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方面,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如何规范会计的核算体系成为各国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美国为先导,各国纷纷建设自己的会计规范体系,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适应新经济形式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国际会计准则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