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相见欢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日月星辰都是美丽的天体,它们高高地悬挂在空中,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然而对于古代的诗人来说,月亮无疑是最美丽、最可爱的天体。光芒万丈的太阳给人间送来温暖和光明,可是它好像威严尊贵的君主,人们对它顶礼膜拜而不敢抬头正视它那耀眼的光辉。星辰数量众多,距离遥远,人们觉得它们神秘莫测,难以亲近。月亮就不同了,它皎洁、明净、柔和、可亲。它有如一位温柔美丽而又冰清玉洁的女性,人们可以长久地凝视她、欣赏她,把她看做亲爱的朋友乃至姐妹。古希腊人认为月神阿尔忒弥斯是日神阿波罗的同胞妹妹,古代的中国人认为月神是美丽的女神嫦娥,当非偶然。李商隐有“月姊曾逢下彩蟾”的诗句,范成大有“月姊年年应好在”的词句,从未见有哪位诗人把月亮视做兄弟。在英国诗人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等诗歌中,都径自把月亮称为“她”而不是“他”。月光明亮又略带朦胧,月光下的大地山河披着一层银纱,带有几分梦幻的色彩,正是最能让人展开想象翅膀的诗的境界。月亮虽然晶莹皎洁,但是月中淡淡的阴影却若隐若现,那是吴刚砍了又生的桂树,还是嫦娥居住的广寒宫?金蟾与玉兔又藏身在何处?这一切都使诗人浮想联翩。在古代的诗词中,咏月的佳作不计其数。我在选录代表作时十分为难,像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古朗月行》、《关山月》和杜甫的《月圆》、《江月》、《月》(四更山吐月)等名篇,限于篇幅,也只得忍痛割爱。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清人王运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又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已成家弦户诵的名篇。闻一多甚至认为:“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我当然不想饶舌,我只想提出一点看法:明人王世懋、钟惺、谭元春等都说此诗围绕着题目内的“春”、“江”、“花”、“月”、“夜”五字做文章,但我觉得全诗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月”。清人王尧衢对此诗做过一个统计:“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就此一端,已可见“月”字确为全诗之关钥。其实即使是没有出现“月”字的几联,又何尝不是写月来着?如“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两联简直就是用“禁体物语”来咏月的杰作,也就是句中不见一个“月”字,却又字字都是写月,是典型的“烘云托月”。作为对比,让我们看一首《红楼梦》中香菱咏月的诗:“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宝钗评曰:“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像是月色。”香菱的诗相当稚嫩,但全诗中没有出现一个“月”字,却“句句倒像是月色”,这正是“禁体物语”的手法。张若虚诗中的两联在手法上与之相类,当然张诗体物之巧妙、意境之空灵,皆臻高境。所以我认为《春江花月夜》通篇都围绕着一个“月”字,是唐诗中最早出现的咏月名篇。此诗对月光的描写,已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比如月亮在流水上泛起的光彩(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光给人带来的寒冷感(空里流霜不觉飞),月光缓慢的移动(可怜楼上月徘徊),都使读者身临其境。此外,举凡人们望月时常会产生的联想,诸如碧空银月是否亘古如斯,明月是无情还是有情,离别的情人在月夜格外相思,也都已得到充分的表达。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月亮的颂歌。

李白是个坚信“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酒徒,他赏月时似乎总是手持酒杯。“青天有月来几时?”一副天真的口气,分明已带有几分醉意。“嫦娥孤栖与谁邻?”简直是想入非非,只有凭着酒胆才能如此肆无忌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两句立意虽佳,意境却不如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来得蕴藉、优美,多半也是醉后冲口而出,故如此质木无文。“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真是一个酒徒对人生的美好愿望,试想月下饮酒,是何等的有趣!苏轼说:“山城酒薄不堪欢,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好像月光一入酒杯,就能使薄酒变醇,怪不得他要担心月亮西沉。陈与义回忆青年时代的美好生活,想起的是:“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月光如水银一样从杏花的间隙里倾泻下来,人们在如此幽美的环境里饮酒奏乐,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难怪诗人在事隔二十年后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杨万里写道:“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句子虽然有点粗俗,但是相当风趣,是一个老顽童在月下饮酒时的胡思乱想。

当然,写饮酒题材的当家里手仍然首推李白,他的《月下独酌》真是这个主题的千古名篇。虽然没有酒伴,他却异想天开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月与影并不能与诗人对饮,但是当诗人唱歌时,月亮仿佛听得入迷而在空中徘徊不去。当诗人起舞时,影子也随着他婆娑蹁跹。所以诗人明知它们本是无情之物,仍要与之结交,并相约在云天相见。此诗的全部情思,都是因月而起。试想,如果李白是在灯下独酌,该是何等的孤独、无聊!即使他独自起舞,灯光也只能在壁上投下一个鬼魅般的黑影,哪里还有丝毫诗意?读到这里,我觉得古人真是会享受生活,月下饮酒就是一个显例。今人夜饮,不管是在豪华的酒楼还是寒酸的小馆子,反正都与月光绝缘。“月光长照金樽里”的情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然而那个记忆多么美好!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恢复古人的某些生活状态,重新走近自然,走近那轮美丽的月亮。

月亮是诗歌中爱情主题的象征。李商隐认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本是已婚的人间女子,一旦飞升入月,孤零零地住在宽广而寒冷的“广寒宫”里,她岂能没有相思之情!人间的痴男怨女的密约幽期往往是在明月初升的黄昏时分,他们的分别也往往在残月西沉之时,欧阳修和五代词人牛希济曾为他们留下两个剪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月亮甚至偷窥情人们的亲昵行为,当张君瑞与崔莺莺在西厢幽会时,连红娘都被关在门外,“立苍苔将绣鞋儿冰透”,月亮却像顽童似的溜进房间,“斜月晶莹,幽辉半床”。可见月亮确是人间爱情的见证。

月亮也是人间相思之苦的见证。《诗·陈风·月出》说:“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朱熹解曰:“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韦庄甚至说:“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即使是家人或朋友之间的相思,也是在夜间更为浓烈,因为人们在白天忙于生计,无暇怀远。一旦皓月当空,人们举首望月,怀远之情油然而生。明月高悬天上,普照人间,月印万川,只是一月。即使人们相隔千山万水,仍可在异地同时望月,南朝谢庄的《月赋》中有歌曰:“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苏轼也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堪称这个主题的代表作。“海上生明月”,多么阔大的意境,又是多么妩媚的景象!此时此刻,虽然人在天涯,但彼此确信对方也正在举首望月,这就拉近了两颗相思之心的距离。正因如此,月夜成了相思主题最常见的背景。曹植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徐陵说:“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沈佺期说:“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李白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杜甫则在此类诗中渗入了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浓重的家国之恨,意境沉郁,更为感人。756年的一个冬夜,杜甫在沦陷的长安独自望月,思念正在鄜州的妻儿,乃作《月夜》。浦起龙评曰:“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次年的一个秋夜,已逃归凤翔的杜甫看到“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竟请求明月不要触动军士念家的思绪:“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也许是世上的离别之人太多,所以宋代词人蔡伸呼吁:“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既博得人们的关心和同情,又使人们联想到自身悲欢离合的命运,也成为诗人关注的主题。吕本中的《采桑子·别情》说:“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此词很好地概括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月亮无处不在,常与人们相随。可是月亮的“暂满还亏”,却象征着人间的别多聚少,未免使人感到遗憾。饱受离恨之苦的周紫芝因而希望:“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痛失爱妻的纳兰性德则伤心欲绝地说:“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是啊,圆满无缺的月亮每月只有一夜,其余的夜晚它都形如玉玦,这真是人间的一大恨事。赵翼有两句诗:“天边圆月少,世上苦人多。”措辞远不如纳兰词句之美,意思则与之相近。西方人也对月亮的圆缺变化感到不满,不过他们联想到的不是人间的聚散。当罗密欧要凭着明月起誓时,朱丽叶赶紧打断他:“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我说了这么多对缺月不满的话,其实月亮自身是不任其咎的,月相变化不过是周而复始的自然过程罢了。况且缺月虽然没有满月那样的光辉,但也有动人之处。苏轼词中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此时要是满月如环,反倒破坏了那种幽美的意境。即使单就形状而言,一钩弯弯的新月或残月也自有其审美价值。白居易的“露似珍珠月似弓”就是描写新月的名句,我在农村时经常看到此景:乌蓝色的夜空中,一弯新月晶莹闪亮,农民说它像一把磨亮的镰刀。满月的光辉能照亮四周的一片天空,它自身的轮廓反而不够清晰。新月则不同,它与夜空的明暗反差极大,轮廓线绝无模糊之处,四周的星星也照样闪烁。卢仝写月蚀时的景色是“星如撒沙出,争头事光大”,其实新月如弓时的夜空也是如此,星月争辉,非常美丽。中国人认为满月象征着团圆,而新月或残月是有缺陷的月亮,当然不会使人产生这种联想。牛希济词云:“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意。”当人们举首仰望一钩新月或残月时,相思之苦就更加使人愁肠欲断。正是在残月如钩的秋夜,李后主独自登楼,心中涌起缠绕如乱麻、利刃斩不断的离愁。试想如果他面对的是一轮满月,就可能产生“千里共婵娟”的念头,也许不至于愁肠寸断了。

月亮也是诗人用来纪时的最佳天象。东升西落的太阳可以用来纪日,行次有躔的岁星可以用来纪年,但前者太短,后者太长。月亮的盈亏用来纪月,时间长度正好适中,而且月圆月缺是最直观的天象变化,喜爱“流连万象之际”的诗人当然不会忽略它。岑参奔赴西域,在“平沙莽莽绝人烟”的大漠中艰难行役,叹息说:“辞家见月两回圆!”韦应物流宦滁州,盼望好友来访,寄诗说:“西楼望月几回圆?”白居易笔下的白头宫女被禁闭在上阳宫中,“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我觉得如果从《上阳白发人》中把这四句抽出来独立成篇,就成了一首七绝佳作。那些“入时十六今六十”的不幸宫女,希望变成了绝望,青丝熬成了白发,她们曾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恐怕只有天上的明月能作见证。“东西四五百回圆”一句使我非常感动,要多少辛酸的泪水,才能凝聚成这一句诗!

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是一首非常独特的咏月词。其小序中说:“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的确,古代诗人常写到明月东升,李白诗中有“待月月未出”、“月出鲁东城”等句,杜甫诗中有“微升古塞外”、“水面月出蓝田关”等句,《西厢记》中的“待月西厢下”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则写月出后在天上的移动。写月落的诗当然也有,但一则为数较少,二则往往对月落之后的去处并不关心,比如杜甫的“落月满屋梁”、“落月如金盆”、李益的“任他明月下西楼”。辛弃疾此词别开生面,专写落月的去处。诗人在中秋之夜痛饮达旦,眼看着一轮明月缓缓西沉,不禁陷入沉思:“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王国维称赞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汉代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看来辛弃疾信从此说,故以为月亮是行经海底再绕到东天的,下阕全从此点展开想象。撇开“直悟月轮绕地之理”的“神悟”不说,此词对月亮的关切之情也极为动人:当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会被鲸鱼撞破吗?月中的玉兔怎么能潜水呢?如果说一切无恙,为何满月又渐渐变成一钩残月?逐一相问,絮絮叨叨,对月亮以及月中的玉兔、嫦娥乃至广寒宫的命运都极为关心,绵绵的爱意充溢于字里行间。明月有知的话,当把词人视为知己。

亘古如斯的明月啊,你不但见证了人间的爱情和相思,而且给世上的不幸之人带来了安慰。无论是琐窗朱户还是蓬户瓮牖,你都一视同仁地把清光洒向窗里的人们。无论人们飘荡到何处,你总是伴随着他们直到天涯海角。你是地球永远的伴侣,也是人类永恒的朋友,让我把李白的诗句改动一字,与你庄严订交:“永结有情游,相期邈云汉!”

(2005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