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味百变(食在家常系列)
- 甘智荣
- 2203字
- 2020-08-29 12:34:04
烹饪川菜的小窍门
掌握油温和火候
火候和油温在川菜烹制中十分重要,因此在操作中必须严格区分和运用。
在烹调川菜过程中,要根据原料性质和菜品要求运用好火力。
在川菜中,火候一般分为大火、中火、小火。大火,即最大火力,其火力强而集中,火焰高而稳定,火光明亮,火焰底部火色黄红,蹿起的火苗为蓝色,热气灼人;中火,火光较亮,火色黄红,火焰上不呈蓝色火苗,火焰集中,热气袭人,但其火力低于大火;小火,火苗细微,火焰暗红,光泽暗淡,但热气较大,火力弱。
不同的火力,运用方法与适宜烹调方法各不相同。大火适宜于爆、炒、炝、炸、蒸等烹调方法,成菜具有细嫩、香酥、松脆、软入味的特点,也可用于原料的汆制加工,消除异味,保持原料色泽;中火适宜于滑、熘、卤、煮、蒸等烹调方法。成菜具有细嫩鲜香、软嫩入味、酥脆可口的特点;小火适宜于烧、焖、炖、煨等需长时间烹制的菜肴,成菜具有形整不烂、软入味、鲜香宜人的特点。
在烹制川菜过程中,要把握好油温。
油温一般分为温油、热油和高温油3种。温油一般三四成热,无青烟、无响声,油面平静,泛小泡沫;热油五六成热,油面开始冒青烟,油面泡沫消失,搅动时有一些响声;高温油一般七八成热,油面冒烟呛人,看似平静,搅动时响声较大。
温油适宜于熘菜类,原料加工后的煎、炸等;热油适宜于炒、炸、煸等,运用范围广泛;高温油适宜于爆、油炸、炝炸等菜肴,也适宜炝炒。
不得不学的勾芡技巧
在川菜烹制过程中,勾芡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步骤,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菜品色相,中和味道,增加口感。
在川菜中,常用芡汁有3种,在运用时,要根据菜品不同来区分。
二流芡,为半流体状的芡汁,可用于烧、炸、熘,以及汤类菜肴。具体要求是要与主料交融,呈液态,芡汁较浓。
玻璃芡,为晶莹如浆状的芡汁,多用于白汁类菜肴。具体要求是将一部分芡汁黏附于原料之上,使菜肴具有光泽和透明感,另一部分流于盘底,光洁明亮。
米汤芡,形如米汤,起浓稠菜汁、突出主味、提味和保温的作用。米汤芡常用于烧、烩等菜品。
川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因此在使用芡汁的过程中,应做到因菜而异。
在炒菜时,应先将所用的调味品、水淀粉调匀成芡汁后再使用。常用于炒、爆、熘的菜肴,芡汁入锅时应从四周倒下,稍待淀粉糊化,立即用勺翻勺。在运用时,应根据原料的多少及其吸水能力的强弱,掌握芡汁的浓度,如瘦肉应用稀一些的,肚头应用浓一些的。此外,还要根据火力大小掌握芡汁用量的多少,火旺芡汁多一些,火小芡汁则少一些。
对于挂汁的菜品,应先在锅中调味勾芡,做成卤汁,再浇到菜品上。具体操作时,要做到调味准确,速度快,挂汁及时。另外,要根据菜肴的不同成菜要求而定,对刀工复杂的菜肴,如荔枝鱼、菊花鸡等要用米汤芡;一些蒸制的菜肴,如八宝酿梨要用玻璃芡。
此外,在烧菜芡汁中,应在菜肴即将熟时,出锅前勾入,使菜肴的汤汁浓稠入味。烧菜要求芡汁与主料交融粘匀在一起,达到亮油亮汁的效果,因此适合用二流芡,如麻婆豆腐、臊子鱼、毛血旺等。烩菜则要求芡汁轻薄不糊,以晶莹明亮、润滑可口为度,因此适合米汤芡,如西红柿烩鸭肠、金钩菜心等。此外,在勾芡前应将水淀粉进行稀释,一定要除去里面的小疙瘩,以免影响操作和口感;还应掌握好勾入芡汁时的火候,下入芡汁时,用中、小火,让淀粉慢慢糊化。
学做红油
红油,即辣椒油,是川菜烹调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好的红油,一般色泽红亮,香辣味浓,风味独特。在家庭中,自制红油一般从四个方面做起。
第一,选好辣椒。四川产的辣椒种类繁多,制作红油适合选用四川盆地的特产“二荆条”。这种辣椒形体细长,色红有光泽,辣味中等,用其制成的红油色泽红亮,辣而不燥,香味浓郁。当然,如果感觉辣味不够,可添加一些朝天椒制成的辣椒面。
第二,制作辣椒面。选好辣椒后,将干辣椒剪成小段,并放入锅中炒香,晾凉后用石杵舂碎成面,筛去杂质;或将炒香的辣椒段放入机器中磨成面,过筛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辣椒面一定要细,太粗会影响制作效果。
第三,控制炼油温度。这是自制红油最关键的一步。一般来说,菜油的温度以五六成热为宜,这种温度既可以使辣椒面出色,又能使其出味。加油时,还要边加边用筷子搅匀,使油和辣椒面充分融合。注意,菜油的温度不能过高,否则辣椒面极易变焦煳,色味俱损;菜油也不能温度过低,否则辣椒面溶解不够,炼出的红油没有香辣味。
第四,掌握好油和辣椒面的比例。一般来说,辣椒面和油的比例以1∶5为宜,如果油的比例过高,红油色味差;反之辣椒面比例高,则会出现油少、红油不够的现象。此外,红油炼好后放24小时才可使用。
原料汆水的技巧
在制作川菜过程中,汆水是一道不可缺少的步骤。其作用是除去动物性原料的腥味、血污、异味,植物性原料的苦、涩味等,同时减少烹饪时间,快速成菜。在汆水时,要注意根据原料进行分类。
首先,新鲜肉类,如牛、羊、猪肉等新鲜原料,应该放进开水锅中汆水,但时间长短应有所区别,如羊肉膻味重,血污多,汆水时间应略长,而鸡肉汆水时间较短。不新鲜的肉类则应放在冷水中,在慢慢加热的过程中汆水。
其次,绿叶类蔬菜,如菠菜、娃娃菜、空心菜等,质地脆嫩,含水量多,应在开水锅中略烫即可捞出,汆水时间一定要短。
最后,肠肚类内脏原料,一定要用冷水锅汆水,这样有助于除去污质和异味。
值得注意的是,汆水时,锅中一定要加大量水,保持水量为原料的1.5~2.5倍为宜,开水锅尤其应注意。在汆水后,有的原料要立即烹制,有的要放入冷水中浸凉备用,应根据菜品要求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