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未必是冤家,善待对手可“双赢”

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同行是冤家”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正确。在大多数人看来,同行与同行之间似乎只有鹬蚌相争的可能,而无和平共存的希望。难道对手与对手之间就只能是较量吗?

老板们总是认为如果这个行业里只有我一家企业该多好,没人跟我竞争,所有客户都是我的。可在现实中,我们总看到一座座商圈拔地而起,一个个工业园区鳞次栉比。这样的集中经营告诉我们同行未必是冤家,善待对手才能“共赢”。

《华盛顿邮报》和《华盛顿明星新闻报》是一对竞争非常激烈的死对头。1972年,水门事件最初被《邮报》披露。为了表示惩罚和恐吓,总统尼克松表示只接受《新闻报》的独家采访,而把《邮报》记者赶出了白宫。机会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摆在了《新闻报》的面前。就在这时,《新闻报》却发表了一则大大出乎白宫意料的社论,称它不会作为白宫泄私愤的工具来反对自己的竞争者,并言之凿凿地宣称,假如《邮报》记者不能进入白宫,他们也将停止采访。

出现这个例子的原因绝不是冠冕堂皇的民主和自由,而是《新闻报》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即便是一份报纸也需要竞争对手,否则自己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竞争对手并不只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拥有对手才能让你不断发掘自身潜能,日趋进步。其实,对手与对手之间的竞争是辩证的,它一边在导演着一幕幕胜利者的喜剧,一边又在无情地谱写着一曲曲失败者的悲歌。有和自己是对手的人,彼此之间便有竞争,但是对自己而言,这种竞争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似乎超过了负面作用。

竞争对手绝不是敌人,从某个意义上讲,对手像一面镜子,让你可以冷静并客观地审视自己,进而通过和对手交手的过程学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哈佛商学院流传这样一句话:一个真正相配的对手,对彼此来说,都不失为一种极其难得的资源。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高手之间的对决是提高彼此地位和能力的绝佳方式。这是因为,他们既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斗得昏天黑地,也会把对方当作不可或缺的“朋友”。当他们处于竞争白热化状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双方均处在最为辉煌的时候,这时候如果一方消亡,那么另一方就很可能走向衰退,除非他又遇到了新的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学习哈佛经商智慧,首先要具备善待竞争对手的大气和胸怀,把对手看作竞技场上的“陪练”,善待对手。只有这样,你的企业才会发展得更快、更稳健,你和竞争对手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

为什么同行业存在竞争却也可以合作?提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经常给学生做换位思考的诠释:竞争与合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人能在人生之路走多远,取决于他的伙伴,一个人能在奋斗中取得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他身边的朋友是何种样子。俗话讲“背靠大树好乘凉”,处在激烈竞争中的企业也要懂得选择与对手合作,不仅能让企业获得更多直接的经验,还会让企业更快获得成功。

在激烈的竞争中,你们所认为的竞争对手,其实也面临着很多竞争压力,需要考虑很多事情。要是能跟自己的竞争对手成为朋友和伙伴,相互之间可以帮忙照应,还能扩大双方企业的影响力。

竞争的较量其实也在提醒经商者抓住机遇。如果你可以做到同你的竞争对手交朋友,这样的话,当你在复杂的市场洪流之中挣扎的时候,或者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你的竞争对手也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那些聪明而优秀的企业家,在面对激烈竞争时,不会只看到竞争条件下自己的压力,他们会利用最好的机会与竞争对手交往。在竞争进行的同时,尽量与对手成为朋友,以便于企业双方在一些具体方面加强合作,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保证企业能在市场竞争当中不受威胁。

哈佛商务要诀

人人都需要同路人,生活如此,经商亦如此。这不仅仅是情感上的需要,更是人们生存的心理需求。商业是人类进化发展兴起的一种产业,是人与人关系复杂化的一种产物。所以,经商也需要遵循人类的心理需要。当竞争成为唯一的生存法则时,垄断必然产生,我们享受的福利也必然减少。聪明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竞争从来没有真正地占领市场,合作总是相伴而行。精明的商界精英同样更懂得这样的道理,所以,拉着竞争者的手腕,提高自己企业的奔跑速度是哈佛商学院极为推崇的商业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