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另类情绪分析术

情绪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我们平时在理解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时,常常通过他的面部表情来一探究竟。的确,面部表情可以很形象地反映某种特定的情绪,但如果对方故意掩饰,我们就没法从表情中得到真相。不过,情绪也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比如肢体动作。情绪从哪里来?情绪真实的表现在面部是什么样子的?怎样通过情绪的解读把握犯罪主体的心理变化?

第一节 你不知道的情绪

情绪来自哪里

心理神探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情绪的产生源于当事人遭遇到的刺激与其主观预期不相符。但按照通常的解释,情绪包含两种意思,一种是心情不好,心境不佳;还有一种是人在生活中产生的体验,与情感相类似。但情绪与人类本身的自然需要相联系,具有情境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在表现特征;而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相联系的,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不一定会有明显的外在表现特征。情感的产生有情绪的伴随作用,情绪的变化也要受到情感的牵制,如果人的某种需要得以满足,愉悦、幸福等积极情绪就随之产生,否则,就会出现与此相反的消极情绪,比如不满、愤怒等。

心理神探对关注对象的内心的解读则属于第二种。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内都有三股力量在时时涌动,这就是本我、自我与超我。这三者时常发生分歧。比如早起上班这件事,本我当然是乐意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直到睡饱为止,本我驱使我们什么轻松就做什么,什么舒服就做什么;自我则是要使我们做的事情符合一直以来我们想要塑造的自身形象,在自我的驱动下,我们就会马上起床洗漱上班;假使我们能够忽略本我是否想做,也不管在别人眼里自己会是什么形象,而完全是出自一种责任感去做你觉得应该做的事,这才是超我的表现。也就是说,把早起上班看成是一种责任,对生活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工作和老板负责,那么,上班本身也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至少不会是硬着头皮,噘着嘴巴,满肚子怨气去上班。

由此,自我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自我评价”“自我价值”“自我控制”等词语中的自我,而是一种时刻驱动着我们去做一些能够实现完美形象之事的力量。它甚至可以让我们表现得虚荣,一方面我们会瞧不起那些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的人,可同时它也让我们去购买超出自身经济能力范围的奢侈品。这样一来,我们往往只追求一时的享受,不惜代价维持好形象,可事后也会责怪自己,甚至依然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那么此时,我们不仅会内心空虚,觉得不值,自尊心也会遭受到极度损害,消极情绪也就随之产生了。可见,自我与情绪是息息相关的,越是自我的人,就越容易产生情绪。

与本我和自我不同的是,超我能够帮助我们转变这些狭隘的视角,从而获得自尊。自我和自尊恰恰反向发展,自我少一点,那么自尊就会上升一点,自我多了,自尊也就很难不被减少或损害,犹如天平的两端。一个人如果时常用情绪化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思维和理智就会受到影响、扭曲,因为当前的情绪很容易让人作出错误的判断。可见,一个人自尊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看待世界的客观程度,视角狭隘的人往往局限在一点,不能综观全局。可以说,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情绪的人,是能够客观看待世界的人,他们有能力很好地调节和管理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驾驭,这样才能乐观、自得地生活。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话虽如此,可事实上人都是感性动物,不可能完全做到不被别人的看法左右,不为外界的变化所影响。当遭遇的外界刺激与自己的主观预期不相符的时候,情绪便会产生。

情景一:说好这周有个老友聚会,你原本开开心心的,准备和朋友一起去吃顿大餐,可朋友临时有事,并告诉你本次聚会取消,下次再定。高期待和热情被泼冷水,失落和失望顿生。

情景二:公司遇到财政危机,老板宣布到年底裁员。消息一传出,公司上下弥漫着紧张的氛围,人人心中都压着一个铁秤砣,紧张不安、担忧恐惧的程度各有不同。假如你并没有多大信心,觉得自己很可能就在这次裁员的名单之内了。那么,如果结果出来后并没有你的名字,这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紧接着便是喜悦,即惊喜;如果结果正如你所料,你的名字就在裁员名单中,但以往比你还差的某某却没有上名单,此时的你很可能会失落,失落之后就是愤怒了,觉得这次裁员根本就不公平。

情景三:你独自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在停车场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快速闪过,此时一个预警信号便传进了你的大脑,告诉你有可能遭遇危险。于是,你也许会立即僵在原地不敢动,也许会四处瞧瞧,好确定刚才是否只是错觉。但说时迟那时快,一个人突然从背后将你勒住,并威胁你交出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强烈的恐惧会占据你整个身心,你会四肢僵硬或试图反抗等。

情景四:你很喜爱宠物,跟随自己多年的宠物忽然有一日失踪了,刚发现的时候你或许会慌张不安,赶紧去附近的公园或街道寻找,但结果一无所获。几天后,你在下水道旁边发现了你心爱的宠物的尸体,此时的你想必一定很伤心,事情已经无法挽回,结局也无法改变,你能做的也只是默默接受。

事实上,生活中的情绪并不只有这些,工作中、人际关系上、家庭方面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或矛盾。例如,工作出错,需要面对老板的批评;在公司和同事相处时,面对爱嚼舌根的人散播关于你的流言蜚语;在和妻子或丈夫闹完矛盾后,能否低头认错,等等。

结合前一部分内容来看,低自尊的人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一旦遭遇外界的负面刺激,该刺激对其产生的冲击力会比对那些高自尊的人要大得多。也就是说,假如相同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研究发现,自尊与自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获得尊重。被尊重很重要,这也是人类的主要需求之一,如果个体无法从内心尊重自己,便会将需求转向别人,希望别人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当在别人身上索取尊重而不可得之时,消极情绪就会产生。有的人认为,只要被足够关心和关注,自身就形成了一种价值,他人的爱慕和赞美也成了其开心和骄傲的精神来源。

事实上,这都是低自尊的表现,因为没有从心底真正尊重自己,才会如此在乎别人给出的所谓尊重。要知道,这些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也不能长久,一旦它们停止,你的精神依旧会感到空虚、无依托,这只会令你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敏感脆弱,心理学上称为“缺乏安全感”。

这样的人往往会纠结于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微不足道的词语,一段毫无根据的评价等,它们引起的负面情绪将很难被控制。更有甚者,一个在你眼里层次较高的人,比如聪明能干、魅力无穷的人,他们给出的一句批评会比其他人给出的诽谤更加令你伤心。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你自己在潜意识中赋予了他们更高的权威性,有“一语定乾坤”的感觉。

心理学中有一个情绪“ABC理论”,意思是一件糟糕的事情A是不是一定会引发一个人一连串不好的情绪C,关键在于由诱发事件A产生的信念B,不同的B就会引导出不同的C。其中B就是一个关键,高自尊的人在B环节可能会将A用最快的速度消化,并认为他人的冒犯是因为有他自己的原因,比如自身的麻烦事亟待解决,我自己尊重自己就已经足够了,这样就避免了更为糟糕的C的出现。

在侦探工作中,对调查对象进行情绪分析是一个关键的必备环节,只有善于捕捉调查对象的情绪变化,并据此分析其心理状态,才能及时抓住其心理弱点,了解其行为动机。

第二节 被情绪主宰的几种微表情

前文说过,每一种面部表情背后都有一种情绪存在,情绪作用下的面部表情往往都比较真实。心理神探对表情的观察和分析细致入微,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眼就能够读透对方心思的原因之一。

被惊讶主宰的面部表情

生活中,太多的事能够引起惊讶。人们在惊讶的时候,面部表情是极其丰富的。只要真的存在情绪,那么脸上一定会有某种蛛丝马迹。当人们遭受外界刺激时,一开始可能无法判断事情的真假好坏,此时人类多年积累下来的惯性条件反射首先支配着接下来的行为:先是吸一口气,继而睁大眼睛,想要看清楚眼前的事实,同时嘴巴张开,配合最先一次的吸气动作。在经历过一瞬间的惊讶之后,也就是人们判断完毕后,假如这刺激是积极的,那便是意外的惊喜,身体会作出欢呼雀跃的反应,充分表现出惊喜之情;但假如这刺激是消极的,身体就会发出逃跑或斗争的信号,甚至一时怔在原地,动弹不得,这也是身体的一种反应。

真正惊讶的人,眼睛会睁大,同时眼球暴露出的部分达到最大限度,这是最饱满的惊讶表情。眼睛之所以会瞬间睁大,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光线射入,得到更多的视觉信息。一个处在黑暗或微弱光线之中的人,如果想看清眼前的事物,很自然地会睁大眼睛,试图看得更加清楚一点。这一点与在强烈光线的照射下眯起眼睛刚好相反。而眉毛随之向上抬升,这是一种附属性的动作,眼睛在睁大的一瞬间调动眉毛参与进来,同时也加大了眉眼间吃惊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显得眼睛睁得更大了。如果只是简单地睁大眼睛,而眉毛没有任何变化,这几乎是很难做到的。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抬升眉毛的同时,眉宇间是平滑的,而眉毛抬升的幅度和惊讶的程度成正比。

惊讶时,嘴巴也会不自觉地张开,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先前的吸气动作,也就是便于吸入更多的空气,为身体下一秒的反应做好充足的能量准备;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下颚的带动下,下唇很自然地向下运动,嘴巴不向两侧拉伸,单是这一个简单的下拉动作,就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气。和眼睛睁大时眉毛上拉一样,下颚下拉是用来吸气的最有力的方式。假如只用鼻子快速吸气,则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喉部的肌肉需要大量参与到收缩的队伍中来,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但很多时候,惊讶并不见得表现得如此明显和夸张,我们见得比较多的也就是轻微的惊讶表情,此时眉毛不会上抬很高的幅度,眼睛也不会睁得特别大,但依旧可以看得出惊讶的存在。也有人会在感到惊讶时紧闭着嘴巴,试图用鼻子吸气,同时眼睛睁大,眉毛上抬。真正的惊讶表情一般不会在脸上停留很长时间。

被悲伤主宰的面部表情

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遭遇挫折,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时,悲伤的情绪就会滋生并蔓延。现实生活中导致悲伤的因素有很多,像亲人离世、事业不顺、婚姻遭挫等,这些消极因素都是悲伤的有效刺激源。

悲伤严格意义上属于消极情绪,当悲伤达到一定的限度时,当事人就会放声大哭,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我们知道,人类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以哭开启了人生之路,婴儿以哭泣来表达饥饿,孩童以哭泣来表达某种需求,哭是不满和想要得到的信号。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越来越少见哭泣,不是他们不再哭泣了,只是这哭泣已经不愿当众示人。

(一)极度悲伤

通常情况下,悲伤一旦达到极致,呈现于面部的表情就明显可见了。如果想要研究成年人在痛苦时候的面部表情,还要追溯到婴儿时期的哭泣。婴儿在哭泣的时候,眉头是紧紧地皱在一起的,眼轮匝肌做出强烈的收缩反应,上下眼睑也会紧紧闭合在一起,相互挤压,以至于在眉宇间形成一撮极深的纹路,同时嘴角也向两侧咧开,唇形被拉长、变薄,提上唇肌收缩,上唇紧绷,两侧脸颊隆起,嘴角和鼻翼之间的区域会产生鼻唇沟,嘴巴在这个时候近似方形,露出部分下齿。婴儿长大成人后,由极度悲伤导致痛哭时的表情几乎无差别。

将以上表情加以分解,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识别。首先来看看痛哭时候的眉眼部位。当负面情绪产生时,双眉就会下压,眉宇间便会出现纹路,但同时额肌中部也会收缩起来,将下压的眉头微微向上提升,因此整个眉头看起来是微平的。但如果单单是这样的眉型,在恐惧的表情中也可以见到,两者的区别是:当悲伤达到极限时,眉头出现的扭曲程度比恐惧时要深。另外,在眼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下,眼睑闭合,眼角还会出现皱纹,这是眼角内侧挤压形成的,而在眼睛外侧也会出现所谓的“鱼尾纹”。眼部肌肉收缩得越紧,代表情绪越激烈,因此,真正悲伤痛哭时,眼睛睁开的难度是极大的。如果你发现对方在痛哭时还睁着双眼,那么,其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

除了眉眼部位,痛哭时,唇角位置的表情也较为明显。嘴角向两侧水平拉伸,同时在降口角肌的作用下,嘴角也会下拉,降下唇肌的收缩会使下唇在整体上下拉,并露出下齿。提上唇肌的收缩作用会使上唇在上升的同时,与眼轮匝肌共同发挥作用,使得脸颊部位上抬并隆起,隆起的脸颊与下眼睑相互挤压,便会在眼睑下方呈现出一块凹陷的区域,这就是鼻唇沟。另外,下唇中部在颏肌的收缩作用下微微向上堆起,下巴上便会有凹凸不平的肌肉,将本来能够外露的部分下齿掩住,但是两边的嘴角还是向下弯,于是部分下齿就露了出来,这种“W”字形的下唇也成了痛哭时的表情特征之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悲伤痛哭时,下唇在接近嘴角两侧的大约1/4处有一个直转急下的角度,口型大致呈现出一个近似的梯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痛哭时会发出“哇”的一声的原因了。

(二)平静的悲伤

与那种极致的悲伤相比,还有一种悲伤很平静。成年人一般很少在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很多时候不管多么悲痛,人们都会试图以平静的面部表情加以掩饰。细心的人应当会发现,在这种平静中依旧不减悲伤,并且这样的悲伤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此时的面部表情主要有:嘴部和正常状态相比并没有很明显的形态变化,但颏肌与降口角肌会有轻微的收缩,嘴型看起来显示出不悦;眼睛可能微微睁大,也可能轻微闭合,这要因人而异,没有了明显的眼部动作,眉毛也不会出现很明显的下压形态,但眉头会在皱眉肌的作用下向中部聚拢并抬升。

(三)被压制的悲伤

很多女性因为矜持,往往在悲痛时刻总会极度压制情绪,嘴巴和双眼紧闭,默默流泪。这时候双眉下压,眉毛整体上呈现出轻微扭曲状,嘴巴在这个时候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嘴角向两边延伸并呈下拉趋势,需要与撇嘴加以区分。

如果仅仅是闭着嘴巴哭泣,眉头可能呈现出“纠结”的形态,即眉毛先是下压,然后眉头向上提升,比痛哭时眉头的变化幅度稍有增大。眼睛在自然睁开的状态下,上眼睑向上提升,同时遭到来自下压的双眉的压迫,下眼睑有提升的趋势,因而眉毛在整体上依旧平直。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悲伤痛哭时的表情如此复杂,想要假装,是有一定难度的。刻意做出的痛哭表情不具有真实表情所具有的感染力,嘴部的动作也没有那么到位。如果一个人可以充分调动起他的悲伤神经,那也是需要有真实的情绪的。

被恐惧主宰的面部表情

来自外界的负面刺激不仅使人惊讶、悲伤,也往往令人毛骨悚然,倍感恐惧。真实的恐惧源自内心深处的担忧,随着担忧逐渐加深,当事人会变得焦虑不安,进而感到害怕,进一步发展为恐惧。这一心理过程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心理神探在观察的时候,会根据不同心理阶段的刺激源仔细分析,这对揭开事实真相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担忧的心理实质是预感到不好的事情,内心难以平静,担心会出现伤害,面部通常会以紧闭的双唇和微皱的眉头呈现,表示的是一种克制和内心的压力。

不安的情绪呈现在面部时的特征是:眼睛比正常情况下睁得大一点,眉毛整体趋于平直,但依旧存在扭曲,眉头上扬,双眉间呈现轻度纵向皱纹,嘴巴松弛微张。

害怕是比恐惧缓和一点的情绪,眉头上扬,眉型整体上呈内侧下弯,上眼睑向上提升,露出警觉的眼神,同时上唇向上提升,露出上齿,嘴巴较正常情况下向水平方向放宽。

当恐惧情绪达到高潮,面部表情也随之达到极限:双眉紧皱,眉头下压,眉宇间形成一道深深的皱纹;两边眉头会在额肌中束的作用下被向上提升,从而在额前形成一个倒写的“U”字形;眼睛试图在下压的双眉下睁到最大,上眼睑试图向上提升,但要受到眼轮匝肌和皱眉肌的影响,上眼睑的皮肤被挤压形成一条对角线般的褶皱。在这个表情中,眼睛睁得越大,表示承受的恐惧心理越强烈。上唇被拉升,上齿外露,下唇向下拉开,并向耳部延伸,露出部分下齿,嘴巴整体张大,似乎要大喊出声。但这样的口型几乎是不能喊出声来的,因为这是为了配合深深吸气的动作。

在观察时还要留心一些小细节的变化,同惊讶的表情一样,真正的恐惧表情不会在脸上停留太久,否则假装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你面前的人正在说:“哇,好可怕呀!”脸上的表情却基本上和恐惧挨不着边,或过度惊愕恐惧的表情持续的时间过久,那可千万不能信以为真,面部表情已经出卖了他。

被愤怒主宰的面部表情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一个清白之人被平白无故地诽谤、污蔑,负面谣言满天飞,那么该当事人一定会拍案而起,心中对造谣生事者满是愤怒之情;但假如该当事人心虚,谣言并非空穴来风,为了掩人耳目,他也很可能拍案而起,但这时并非真正的愤怒。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会怎样来区分这两者呢?

心理神探在调查中发现,愤怒的情绪一旦达到顶峰,面部表情也会随之出现很明显的变化。由上向下观察,首先是眉眼之间的表情。研究发现,愤怒的情绪越激烈,双眉下压的程度就越大。不过,双眉下压并不能作为愤怒情绪的典型特征,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所述,下压的双眉代表内心的压力,表示深度关注,而这份压力究竟是哪一种,还不可以完全根据眉毛加以判断,要结合其他部位的表情进行细分。

真正愤怒的面部表情有自己的形态特征:双眉做出强烈的下压动作,同时眉头下压,上眼睑较大幅度地向上提升,有时在眉宇间还会出现褶皱,而下眼睑则呈紧绷状态。另外,下压双眉的同时双眼极力形成怒视。上眼睑向上提升,下眼睑紧绷在一起,这也是愤怒情绪最基本的形态特征,是判断是否为愤怒的必要因素。当然,随着愤怒情绪的逐渐消退,该表情也会逐渐缩小幅度。

鼻子及其周边的肌肉也有明显变化。在提上唇肌和上唇鼻翼提肌的作用下,上唇微微提升,有种“咬牙切齿”的感觉。一起变化的还有鼻子的形状,由于在某种情境下为了刻意控制愤怒的情绪,鼻孔膨大,同时向外粗重地反复呼气,即鼻翼上升,鼻孔张开,鼻翼两侧形成深深的沟纹。脸颊也会受此影响而略微突起。如果单独观察这个部位的动作,很容易理解为蔑视,而结合眉眼的动作来看,就是很明显的愤怒表情了。

最后来看看嘴部的表情变化。愤怒的表情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各有区别,因人而异,也因愤怒的程度而异。有的人在愤怒时是紧闭着嘴唇的,也有的人在愤怒时习惯“龇牙咧嘴”。在紧闭嘴唇的愤怒表情中,紧闭的双唇导致嘴角严重下垂,似乎紧紧憋着一口气,就如同一颗即将爆炸的定时炸弹一样,让人感受到威胁与压迫,有时候比大声吼叫更加具有威力。心理学家称,这是一个憋气的表情,它所具有的特征包括:(1)双眉下压并紧紧皱在一起;(2)眼睛圆睁;(3)双唇紧紧闭合在一起,嘴角收缩呈下弯弧线;(4)面部颏肌收缩,微微突起。但是这种憋气的嘴形并不是愤怒表情的主要特征,因为假如只有憋气的嘴形,有的时候还代表悲伤或委屈。

被厌恶主宰的面部表情

如果一个人心生厌恶,是很难在脸上不露痕迹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用眯起眼睛和阻断视线来表达轻蔑和否定。一个人如果并不喜欢眼前的人或物,很可能会迅速地将视线移开,这种视觉的阻断也暗示了某种程度的厌恶。心理神探发现,厌恶的情绪也有其明显的面部表情特征。

轻蔑的情绪过于浓厚就会转变为厌恶。为了更好地理解厌恶的面部表情,先来看看蔑视和不屑的表情。一个人认为自己根本不用花费工夫作任何回击,便是最佳的蔑视和不屑,这种表情的特征是:眉头稍向下挤压,眉宇之间出现皱纹,眼轮匝肌收缩,眼睑紧张闭合,上唇微微向上提升的同时,露出上面的一排牙齿,下唇基本无变化,鼻翼也跟着向上,并向外扩展,在鼻翼两侧形成浅沟纹。整体看上去,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向同一个方向集中。

表示不屑情绪的时候,很多人还会做冷笑和讥笑状。眉眼部位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上唇微微提升,下唇比在正常情况下要显得平直一点,在鼻子周围会有一道浅浅的鼻唇沟,只不过没有极度厌恶时那么明显。做出这种面部表情的人,往往自认为有某种优越感。更有趣的是,与嘴角一起上扬的还有眼角部位,即眼睛轻微眯合;脸颊微微向上提升,明显的是上唇单侧向上提拉,嘴角跟着做出上扬动作,与另外一边显示出十分不对称的表情,这就是讥笑的面部表情。而与此相比,冷笑的眼部动作不会很明显,具有标志性的动作还是嘴巴部位的单侧微笑,往往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屑情绪。

轻视和不屑愈演愈烈时,厌恶的情绪就此产生:双眉紧紧皱在一起,眉头下压并试图挤在一起,同时双眉呈下压状,双眼紧闭,鼻翼两侧肌肉向中上部紧缩,同时带动上唇向上提升,露出上齿,在鼻子的周围形成深深的鼻唇沟;在上唇的带动下,下唇也跟着向上和上唇紧紧闭合在一起,下巴表面肌肉也同时向上皱起,形成一些褶皱纹;与此同时,嘴角下拉,在下巴接近嘴角的部位形成一对括弧形状的纹路。

生活中,人们用来表达厌恶情绪的面部表情一般都比较轻微。实际上,能够引发厌恶心理的刺激源几乎无处不在,它们普遍具有两种特征:一是当事人对该刺激源持否定态度;二是当事人在不赞同的基础上,还觉得该刺激源相当低级,至少比自己预期的要低得多,远远在他的主观认可范围之外。当然,在闻到自己不愿意闻到的气味时,也会出现厌恶的面部表情,随之还会伸出手来捂住鼻子。

第三节 由情绪变化把握主体的心理变化

引发罪犯作案的罪魁祸首

心理神探发现,犯罪主体在犯罪的时候,总会伴随一系列的情绪变化,这些情绪变化的演变过程往往影响着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

在美国加州的某商场内曾经发生了一起凶杀案。FBI特工调查发现,这起凶杀案的嫌疑人是某企业的一名高层管理者,在亲朋好友的眼中,他是一个性格内向,不会随意招惹是非的人。案发之后,该嫌疑人并没有立即离开现场,在FBI特工审讯的时候他也没有否认罪行。通过调查得知,该嫌疑人杀害的是他大学时候的室友。当天他是与公司的同事一同逛商场,遇见室友的时候他本想能躲就躲,可室友并不这样想,而是追着嫌疑人一直说话,其间他说了不少嫌疑人在大学期间的小秘密,包括他追求室友女友的事情。嫌疑人身边的同事尴尬地一言不发。后来两人扭打起来,同事将其拉开,但没想到那位室友依旧不罢休,还说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个小子(嫌疑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嫌疑人无法忍受,随即抓起一把水果刀刺向室友的左心房,被害人因流血过多,当场死亡。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审讯,嫌疑人打破了最初的沉默,开始老实交代案发的前因后果。原来,两人在大学的时候曾经是室友,关系很不错,那名室友有女友之后,大家依旧时常一起吃饭聚会,但不料那位女生见到嫌疑人之后,与男友的关系就变得冷淡起来。一个月之后女生向男友提出了分手,还说要和嫌疑人在一起。至此嫌疑人与室友的关系彻底僵化。嫌疑人称,自己并没有真正接受那个女孩的示爱,也并不支持他俩分手,但室友却屡次在众人面前说起这件事,还说是他横刀夺爱,抢走了自己的女友,给嫌疑人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这次4年后在商场碰见,没想到室友还是不忘旧仇,在公司同事面前诋毁自己,极端愤怒之下,他无法自控,就起了杀念。

FBI特工分析,情绪的变化是其走向犯罪道路的导火线。FBI特工根据多年来对犯罪心理的研究发现,几乎每一名罪犯都有着不同的情绪变化,在整个案发过程中,情绪往往主导着当事人的行为,尤其是那些已经失去理智的人。FBI特工在调查的过程中会充分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因为外界环境的刺激会导致犯罪分子产生两种不同的内心感受,即内部感受和外部感受。在上述案例中,罪犯在受到言语的攻击后,产生愤怒的情绪,这是促使其作案的内部感受;在大庭广众之下,人格遭到攻击,无形中压迫感就会增加,这是外部感受,两者相互作用,杀念也就酝酿而成。

心理分析在案件调查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存在的压力迫使当事人的情绪开始波动,心理发生复杂的变化,无暇思考,在情绪的左右下就很容易走向犯罪。可见,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引起犯罪主体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由此就可以找到犯罪主体实施犯罪的动因了。

情绪的突然爆发也可称为“激情”,犯罪分子在这时候往往非常缺乏安全感。在社交的过程中,这些人比较看重自身的安全,这种安全不仅包括人身的安全,还包括人格上的安全感,希望被信任和尊重。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出现迅速、短暂的变化,比如忽然仰天大笑、脸色大变等。“激情”产生的过程具有爆发性,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激情”的爆发带来的几乎都是负面影响,致使当事人丧失理智,实施犯罪行为。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精神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这种心理变化称为“应激”。在犯罪分子情绪不稳定,并随时都有可能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应激”的心态处理,采取出乎罪犯意料的行动,促使其产生高度紧张的情绪,这个时候再实施抓捕行动,往往比较有效。

学会研究和分析情绪的变化

犯罪行为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些规律,外界的刺激会促使罪犯无法正常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犯罪主体,生活中的许多人都会有丧失理智的时候,只不过程度和导致的最终结局不同而已。当他人抓着自己的某一错误大加指责,或者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污蔑毁谤之时,愤怒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问清楚原委,为自己澄清真相。如果从对方的言辞中能寻找到某些积极因素,便可以阻止愤怒情绪的产生。假如你知道别人因为什么事情归罪于你,那就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愤怒甚至一些过激的言行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反过来想,如果对方做出了令你觉得不顺眼的言行,在质问他之前,势必要搞清楚情况,在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之前,最好不要恶言恶语。要知道,人的情绪一旦达到极限,是很难受理智控制的。

面对你的“对手”,不要轻易让矛盾激化,用技巧和心理战术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举个例子,如果你知道你的同事总是在背后诋毁你,说一些关于你的不着边际的坏话,那就可以试着这样问他:“我最近常听到一些不该听到的话,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对方如果不屑于开口说话,表示他对你的意见还不小,那你可以干脆说:“其实我知道你对我有些看法,但你不觉得我们有必要把事情解决一下吗?不然你我心里都不会舒坦。”他若愿意开诚布公地和你谈谈,那倒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途径。但也不排除某些不愿合作的对象,任你怎么说,他就是紧紧闭着嘴巴,这个时候,你也可以适当给出一些警示,如,“我希望是我误会了,但如果今后你对我有意见,请当面和我本人说。”话毕,即使对方依旧不冷不热,你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让他知道,你不会对这些谣言坐视不管,你在心理上已经占了优势。事后你可以主动寻找与他碰面的机会,观察他在见到你时的反应,假如他表现出躲避、难为情、尴尬等,那表示你的那番话已经有了积极效果,这时就是运用心理技巧的最佳时机了。

在审讯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关键一环就在于化解对方的仇视心理。上述案例里,你如果在对方的脸上看到的是消极表情,比如怒目而视,高傲地用鼻孔对着你等,那你就有必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面对犯罪分子的时候,积极有效的沟通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要想打破僵局,还要主动向对方示好,赞美对方的优点,让他的心理和情绪逐渐向积极的一面转变。调查发现,很多犯罪主体的自尊心都相当强,他们总是觉得别人应当按照他们的意愿去行事,否则他们的情绪就会遭受冲击,很容易陷入不满、怨恨,甚至是报复之中。因此,要把握这些人的心理特征,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迎合其积极情绪,而对其消极情绪绕道而行。

第四节 由情绪引起的几种行为变化

示弱的脖颈

上一章中我们说过歪头这个姿势,人在歪头的时候表示其卸下了防御心理,因为露出的脖颈是人体中最为脆弱的部位之一。实际上,隐藏在脖颈间的小秘密还有很多。

当人们感到疲劳、紧张和不安的时候,会用手触摸自己的身体,以此来缓解压力,其中颈部的小动作便是最明显的情绪显示器。一旦感觉有不适或者危险,大脑就会指示颈部做出一系列的小动作,而这个时候即使你一言不发,保持缄默,旁人一样可以通过你的这些小动作发现你在情绪上的变化。

女性在面临负面压力或恐惧时,会比男性更加容易做出这样的动作。她们往往更加习惯将手放在胸骨的上切迹,这是位于喉结与胸骨之间的浅凹部位,也叫作“颈窝”。如果你见到一位女士将自己的手放在颈窝上,那么多半说明她是感到不安与紧张了,可以根据这一线索来判断她此时是否在说谎,或者她面临的环境是否给了她很大的压力。

男性却没有那么容易就做出这样的动作,他们在面临压力或恐惧时会更加想要去掩饰,而不是向别人泄露。另外,男性在动作上的幅度比较大,也很少关注颈部,他们的减压方式多半是用手揉抚颈背部,或者是捏起下巴以下、喉结以上的皮肉部位,以按摩的方式舒缓神经末梢血压、降低心率,起到调节、镇定的作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用手来调整衣领或领带。

研究发现,颈部是人类在面临压力或危险时,第一时间想要去保护的身体部位之一,也是人类比较脆弱的身体部位。只有在面对最亲密的人时,人们才会放松警惕。但在公共场所,出于天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人们总是会提高警惕,更不会轻易地将脆弱的一面放心地展露给陌生人。在双方对话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将双肩向上提了提,那就表明他现在很想把脖子藏起来,这也暗示了他正处在紧张、焦虑、不安、没有信心的状态下。还有那些处在热恋阶段的情侣,女方总会不停地玩弄自己胸前的项链,男方也会时不时整理下自己的衣领,那么不难判断他们是有点小紧张的,并且又羞于被对方发现。

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或者是正处于困境之中,其中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缩头含胸”,因为这样可以将脖子完全隐藏起来,在心理上起到一种被保护的安全错觉,自认为已经顺利地将内心的自卑隐藏起来,别人看不到他的脖子,也就不会看穿他的内心。可见,从脖颈间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心理及其情绪变化。

另外,人在愤怒的时候脖子往往会显得很“硬”,这是因为在愤怒情绪的作用下,颈部肌肉绷紧,呼吸的力度也变大,更多的血液涌动在颈部两侧的血管中,使它更加粗大,脖子比平时看起来更粗了。假如一个人一贯都是粗着脖子,表示这个人在性格上属于顽固不屈的类型,有着在任何时候都不愿意低头的倔强性格。在外形上,粗壮的脖子往往会给人勇猛、好斗的感觉,这点在男性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相反,那些有着细而长的脖子的男性,往往给人缺乏进取心与男子气概的感觉。这一现象表现在女性身上却恰恰相反,细长并有着漂亮曲线的脖子已经成了优雅女性的标志。

冻结反应

外界刺激能够引起内心的情绪变化,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几种面部表情,惊讶是其中之一。人们在惊讶的瞬间,面部表情是僵硬且静止的,如果表现在肢体动作上,就是动作减少甚至停止。人在遭遇意外刺激后,神经系统会高度集中,进而使得身体的其他运动大量地减少,甚至停止,这一过程虽然短暂,却很重要。同时,大脑会对此作出分析和判断,直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整个过程就是冻结反应。

之所以会出现冻结反应,一是因为神经系统高度负重,身体运动的减少可以减轻其负担;二是因为此刻实在不是做动作的时候,为了避免多余的动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只能先停下动作,思考充分之后再行动。

(一)表情冻结

出乎意料的惊喜会让一个人极度惊讶,面部表情也会出现瞬间的凝固:眼睛微微睁大、眉毛高挑、嘴巴在不知不觉中张大,有的人甚至还会倒吸一口气,喉咙里发出倒吸气的声音,“啊!”“嗯?”“呀!”等,女士有时还会用手捂住嘴巴,随之而来的就是舒展开来的面部表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夸张一点的还会欢呼雀跃,大声喊叫。

惊讶过后随之而来的还可能是恐惧、厌恶、愤怒,甚至是攻击,因为对于负面刺激的惊讶反应很短暂,我们用肉眼几乎不可察觉,但在惊讶的一瞬间,神经系统高度集中,用于处理当前的复杂信息,以便作出应对决策。但是,研究发现,面部表情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主观控制导致我们眼见的并不一定为实。生活中很多人会为了保持礼貌而做勉强微笑状,而过大的负面刺激会促使一个人失去他本有的修养、风度与矜持,表现在面部表情上的冻结反应是:表情单一或始终不变,面部肌肉僵化,眼睛这个时候很难再有光泽,一般都是目光集聚在一处,并处于失神状态。这多半是不知所措的尴尬、愤怒、失望、悲伤等,继而是寻求解决措施的思想激战,最后才会作出应对——忍耐或爆发。

(二)呼吸冻结

之所以会出现呼吸的冻结现象,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当事人想要降低被关注度。我们经常可见一个词语“屏住呼吸”,似乎只有通过屏住呼吸才可以搜索到那些极其微小的声音。小时候我们也会玩“躲猫猫”的游戏,玩伴快到你跟前的时候,躲在草垛背后的你肯定是屏住呼吸,担心只要一呼气就会被发现,这是一种紧张的心理表现。

心理神探认为,当事人如果突然放慢了呼吸或者停住了呼吸,表明他的心里正在承受恐惧的压力,却不敢逃走或反抗,并始终在担忧与恐惧的心理状态下等待着结果的降临。这就暗示着有效刺激源的出现。假如你发现一个人在说完某句话之后出现呼吸冻结,那么该句话很可能就是有效的刺激源,假如他之前说的话与此时不符,那就有可能是做了隐瞒。

(三)肢体冻结

冻结行为是人们在特定的情况下持续不变的某一动作——是面临危险时僵持不动的四肢,或者是遭遇惊吓时呆若木鸡的躯体,也或者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刻意减少肢体动作等。比如,一个扒手出现在公共场合,尤其是有警察出没的地方,他们就会担心手臂动作会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刻意减少手臂的动作,以此来降低被发现的可能性。但是这在旁人看来显得很奇怪,经验丰富的侦探就能一眼看穿其心理。

虽然手臂在面临危险的时候总是会帮助我们免受危害,但在极度恐惧的时候,我们的手臂也会被冻结。这其实是在大脑的指令下身体所做出的一种边缘反应。

冻结的表现还有双手的约束。还记得你第一次上讲台吗?可怜的双手似乎不知道要怎么样放置才好,有人问你为什么,也许你会说:“呵呵,太紧张了,有点不自在。”实际上,紧张、不自在源于担忧,担心自己不被大家认可,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虽然你强颜欢笑,挤出笑容,站直了身躯,挺起胸膛,但是双手呢?过度紧张和担忧会使双手在不知不觉间僵硬,比如很多女孩站立的时候经常将自己的双手交叉放置在腹部前方,并且相互牵着,略略压低的下巴加上一副害羞的表情,看上去显得娇俏可人。男性极少做这样的动作,他们多半是把自己的手藏起来,不是插进裤袋,就是背在身后,有的人干脆以为这是潇洒的姿态,双手或一只手插进裤袋显得非常酷。而实际上,心理学家认为这恰恰说明了当事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不自在、不放松、紧张或不知所措等。

双脚同手臂一样,在遭遇危险的时候也会瞬间陷入静止状态。最常见的是双腿并拢而站,挺直的同时肌肉紧绷,双脚也死死地扣在地面上,保持着原先的摆放状态,这是大多数人在清楚自己无法逃离的情况下所能做出的动作,几乎很少会有叉开双腿、完全无所谓的站姿,紧张的神经促使双腿并拢并且排除了逃离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也是以减少动作来降低被注意的可能性及变数,以免因为动作而引来更为猛烈的刺激。

坐着的时候出现冻结反应也是源于精神的紧张,负面刺激一旦起到作用,坐姿立马就不再是起初放松的状态了。说到放松的坐姿,是因人而异的,但整体看上去会比较随意自然。坐姿里比较常见的冻结行为是利用椅子或其他的东西把双腿约束住或固定起来,使它们不能随意乱动。其中最为典型的还数脚踝的紧锁动作,即两只脚一上一下交叉放置,双脚的脚踝相互交叉放在一起,如同紧紧“锁”起来了一样,这也是一种冻结动作。另外,也有的人会将两只脚分开,分别放置在椅子前腿的后侧,让两根椅子腿卡住双脚,不能向前运动,双手也会相应地固定放置在大腿上,或交叉或相互叠交;假如椅子或凳子前下方有一条横杠,有些人也会将两只脚并拢放置在横杠上面不动弹。

现实生活中,身处一个陌生的场合,几乎很难有人能做到自然大方,如果大方得体,那是需要足够的自信的,还要对整体形势有所了解并且有能力进行掌控,否则都会显得束手束脚,站立或坐着的时候很容易就出现冻结反应。

收缩或冻结的肢体动作一般代表的是隐藏、示弱心理,相反,那些具有强大掌控力的人往往会做出肢体伸展的动作。因此,我们如果发现一个人做出这样的冻结动作,那很显然是因为担心受到负面刺激,也可说明他当前的心理正处在劣势状态下,防御心理也已经比较弱了,这时候就更加容易受到刺激,并且效果也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