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补金融学的第一本书
- 汪继红
- 1806字
- 2020-08-26 12:23:09
次贷危机,信用崩溃的骨牌效应
2007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这场金融危机的肇始国就是美国,根源是美国长期以来忽略的次贷问题,在金融市场集中爆发,因此这场危机又被称为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说到底是信用崩溃的骨牌式效应。信用经济是一个社会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事实上,美国人购买大宗消费品很少会使用全款购买,通常是选择长时间贷款的方式来消费。
但是,我们也知道,美国的失业和再就业是常见的现象,因此,有一部分人的收入会出现不稳定甚至零收入的状况,另外这些人的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到银行去贷款。这个时候,对于他们来讲,购买大宗消费品尤其是房子就成了一大难题。很快地,金融市场的另外一部分人就为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次贷危机前的美国,我们能够看到类似这样的宣传:
“你的美国梦,首先要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
“收入不多?积蓄不够?没关系,去贷款吧!”
“首付付不起?别担心,我们给您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过高?没必要,前两年我们给您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的还款承担不起?没关系,前两年您只须支付利息就行,贷款的本金您只须在两年之后再付!”
“两年后还付不起?那就更没有必要担心了。看看如今的房市,您只要随手一转卖,就可以大赚一笔!”
在一个消费至上的国家,这样的诱惑又有谁能抵挡得住?因此,很多美国公民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贷款买房的大军之中。
但是,贷款公司把钱贷出去了,能否按时收回来呢?这成了让人都疑惑的问题。贷款机构自然是早就做好准备了,它们找到了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来和自己一起分担风险,譬如,美国经济界的带头大哥投行。
投行又通过发行债券,帮助房屋贷款的持有人来分担一定的风险。投行为了分散风险,又找到在“全世界金融街买空卖多”的对冲基金,于是对冲基金找到利率最低的银行借钱买入很大一部分的债券。投行的风险小了,那么做次级贷款的金融机构的风险也小了。于是,在美国,一时间出现了根本就没有还不起房款的现象,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了“繁荣”的阶段。
回过头来,房市的“繁荣”发展,让贷款公司和投行以及对冲基金又赚得盆满钵满。于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一些金融机构又相继推出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和各种理财产品等。因此,在这一时间,不仅房市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就连金融机构的发展也表现得欣欣向荣。
然而,房市的“虚假繁荣”最终还是被揭开了真面目。2006年年底,风光了近5年时间的美国房市终于从顶峰摔了下来,由于房价的下跌,一系列的食物链也开始断裂。在优惠贷款利率到了期限之后,先是一些普通的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紧接着那些负责次级贷款的金融机构或者贷款公司纷纷倒闭,之后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保险公司和一些银行也受到了连累。美国花旗银行、摩根银行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与此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发布亏损,紧接着股市大跌、民众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人越来越多。由房市的“虚假繁荣”引起的次贷危机,最终爆发。
次贷危机如果仅仅是美国一国的问题,那倒也无所谓。但问题在于,美国通过美元影响着全球经济,那么次贷危机就不免将这种影响扩散到全世界,因此我们看到,次贷危机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滔天巨浪,全球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受到影响,世界各国经济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当中。
这种活水外流的做法,让全世界都无法分开,一时间骂声一片,世界各国都开始声讨美国。但在声讨声中,美国已经开始慢慢重建自己的经济和信誉体系,作为经济巨头,美国经济的根基并没有动摇,所以到了今天,美国已经差不多恢复到了次贷危机之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可怜的是,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美国那么强大的经济基础,所以直到今天,很多国家仍然处在次贷危机的震荡当中。
美国的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信用经济在提升经济效率、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如果掌控不好,很容易因为信用体系的崩溃而导致整个金融市场以及国民经济的紊乱。
信用在给人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毕竟,贷款机构对信用的把握是不可预见的,尤其是当信用被过分市场化,产生了很多虚假的信用之后,就难免出现像“次级贷款者”这样的“吹气球”现象。而当气球被扎破之后,随之而来的一定是一连串的爆炸。
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发展信用经济体系,除了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之外,还要吸取美国的教训,不重蹈美国的覆辙。信用,是信贷经济的一个发展要素,信用崩溃了,信贷经济自然就没有发展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