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个人,一把锯、一支尺、一条线、一块木,就能自称为木匠,就可以凭借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手艺,打造精美的木制品,家具摆件、雕梁画栋、亭台楼宇,皆出匠心。木工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概念很广的工种,也是百工中极为重要的工种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对于木工的称谓有:梓人、司空、司工、司攻、大匠等。《考工记·总序》载,「”凡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庐、匠、车、梓”。
木工工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可忽视,古时候没有机械,木匠们使用锯、斧、锤凿、刨、墨斗等来完成各种木工活
西汉中期到南北朝末期此阶段木工工具发展迅速,钢刃具逐渐普及,刃器硬度增强,出现了弓形锯,这些都提高了木材加工能力。
南北朝末期到南宋末期此阶段是木工工具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框锯,还促成了多种平木工具特别是刨的发明,刨由最初的刀形发展到有了横手柄并固定在木柄上的形态。
到了南宋末期到清末此间,南宋末发明了平推铇,使得其他细平木工具和磨砻工具彻底被淘汰,此阶段木工技术朝向精而细的方向发展,木匠的工具未见大的变化
大唐现在还没有刨子。姬云详细告诉柳木匠怎么做刨子。并且在纸上画图让他看。直到他做出来为止。姬云说这东西你将是大唐第一个使用的人。
柳木匠很清楚什么意思。姬云其实不是那个意思,就是显摆下玩。可是柳木匠绝对相信如果这工具从他这里泄露出去,笑眯眯坐那看姬云的村长五人组立马会派人把他全家绑起来。让王二毛一人一个做个大号的笼子给装进去。扔河里喂鱼。
姬云走了很远。村长他们才站起来。告诉柳木匠好好做事。村里不会亏待你的。但是要老实,听话。
人都走了。柳木匠擦擦汗。这活不好干哟!给让做的这刨子是什么玩意儿这是?不是抛光的吗?不管用好吧?光在木头上摩擦了。说好的光呢?
……
姬云把凉粉怎么兑水,怎么小火加热,怎么搅拌,加热到什么程度教给几个妇女。让一起做凉粉。
第三次卖凉粉就多了。700斤凉粉。装了俩牛车。另一辆装料水凳子那些东西。
哪顾得上卖鱼?卖凉粉多抓劲儿?跟抢钱似的。就把卖鱼的牛车腾出来了。
临走的时候姬云还给了一木头片子。让他们去一人找铁匠按着形状大小用百炼钢打出来。并指着一个位置提醒那是斜刀口。必须要开封。
凉粉小队只管听,只管做。反正是不问这是什么玩意儿。
柳木匠使用到了完整版的刨子。得此神器抛光速度提高了。他没高兴多久。姬云让人给他带话泼了一头水。慢慢做吧。不着急用!先做个大洗澡桶就行了。
姬云决定从长安城里买现成的木桶。四五十斤左右的那种。一个挑子挑上两个。装上凉粉。走街串巷那么卖。至于凉粉怎么切开?金属刀费钱。竹刀就行。三辆牛车拉料水。长安城外将料水与凉粉调和。直接卖调好了算了。
村民疯了,牛也疯了,石磨也疯了。凉粉更是疯狂。
男人们都去卖凉粉了。牛也去卖凉粉了。女人们现在也只能当牲口使唤了,推磨去。地里的活,家里的全是女人干
这一个石磨看起来是不够用。得买。多买几个。
女人们说别把我们当人用,有的是力气。
姬云对于这话挺认同,书上写的壮妇应该就是这样子的。有百十斤的力气。比男人还男人。
其实姬云想错了。这儿是关中,历来主要的募兵之地方。关中女人的性子跟体能绝对像男人。不然根本守不住家业。都是被逼的。
至于长安城里就热闹了。比东京热还热。简直就是长安热,挑着凉粉一进去,就给堵上了。买买买。还是一桶一桶的买。你们买凉粉的说堵上买光就堵上买光?
姬云早想过大户们会大量采购的问题。这样羊村凉粉的名字到不了百姓层次。所以,让凉粉小队抢开路就互相掩护四处分散钻进坊市胡同里头。力求把名号铺开。尤其是皇城附近的地方,那里是富人区,出手肯定阔气
宫城和皇城两侧坊的面积最大,每个坊面积约93公顷;皇城正南方的36个坊,每个坊的面积约为28—41公顷;皇城以南其余6列,每个坊面积约为51—66公顷。
里坊均有高1.5米左右的围墙环绕,坊墙厚度一般为2米至3米,均为夯土建成,四面各开一门。皇城南36坊只开东西街和东西门,不开南北街和南北门,寓意“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
坊墙之内就是一个丰富的小社会。一般来说,每坊都有东西南北交织十字街,街道把整个坊划分为4个区域,每区域内会有十字巷,再进行划分,共分为16个区域。街巷的宽度均被严格控制,十字街的宽度均为15米,巷的宽度一般为2米左右。
经过街巷划分,坊内的每一个区域都会有一个精确的定位。坊的四角命名东北隅、东南隅、西南隅、西北隅的。靠近东、西、南、北四坊门的部位,则称为某门之南、某门之东、某门之西、某门之北。靠近坊内十字街中心路口的区域,则称为“十字街东之北”、“十字街东之南”、“十字街西之男”、“十字街西之北”。因此,长安人报籍贯,往往可以精确到某坊某街巷。
这下热闹了。
只要发现前面有人挑担子喊:卖羊村凉粉。后头就有人追他让他停下来。要是不停那就追。最后的结果是挑担子卖凉粉的跟一堆人玩躲猫猫。
长安人似乎也喜欢上这种娱乐活动:全城抓卖凉粉的。看谁先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