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吴王之心,路人皆知

韩玗终于明白了,为啥“商人”是贱业了。这就是一个不论文官还是武将,全都瞧不起的行业,就连韩孺这个老混混都瞧不起。

不怪韩玗不懂,因为他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话说自秦国开始,一旦国家有什么紧急情况需要征发民夫,最先征发的几种人之中就有商贾。汉承秦制,大汉以后也很看不起商贾。

理由很简单:商贾不事生产,不创造财富。当然,韩玗知道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是他也无法立马改变家里人的态度。

韩婴语重心长道:“玗儿,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凡事切莫急功近利。”

韩玗虽然不赞成父亲的教诲,却对这种疼爱之情深受感动:“孩儿知道了。”

韩颓当道:“宫中之事我也不懂,只会行军打仗。”韩婴看向这个小叔父,知道他有重要的话要说。

“据我观察,吴王刘濞近日有不臣之心。”

“哦?叔父何以有如此判断?”

韩颓当道:“从我得知的消息来看,吴国最近对刀兵铠甲的材料需求增加,粮草囤积也是行军打仗所需。”

韩孺道:“我也听到一些消息,吴国最近正在招募勇武之人,去了就给安家费。长安洛阳一带不少游侠都去投靠了吴王。”

韩婴道:“莫非他要起兵造反不成?”

韩孺道:“天子当年杀了吴王的儿子,刘濞惦记这仇已经几十年了吧。”

“哼,竖子之见。”韩颓当先否定儿子一句,说道:“陛下任用晁错,大行削藩之策,我看不光吴王要起兵。到时候刘濞振臂一呼,不知有多少诸侯王要响应。”韩颓当仿佛恨不得汉政权马上被推翻。

韩婴道:“晁错确实操之过急了。”

听他们三个人在分析局势,韩玗没敢插嘴,内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因为他们分析得太准确了!

韩玗知道,半年之后,吴王刘濞确实起兵造反,掀起了“七国之乱”。半年之后的事,竟然就被这三个人分析了个八九不离十。

瞧着韩玗的深情,韩婴只当他还没有完全康复。担心儿子的状态,韩婴问道:“玗儿可是有何疑问?”

“啊?”韩玗回过神来,道:“孩儿觉得父亲和叔祖分析得很有道理。”

其实他想说:你们说得全对!

韩孺有些不满,瞪眼望着韩玗,韩玗赶紧说道:“叔父分析得也很有道理。”

三人一起点了点头,他们也觉得自己的分析很有道理。以前没有把这些话拿到台面上来说,也就体会不到事情的严重性。现在把话说透,才意识到这是天大的事。

韩颓当道:“吴国富庶,吴王也颇有才干。如果吴国带头谋反,南方诸国恐怕没有抵抗之力。”

韩婴道:“敢问叔父,不知军中可有准备?”

韩颓当道:“匈奴年年犯边,全军上下日夜操练,从未懈怠。”

韩婴道:“不知叔父有何打算?”

韩颓当道:“我们乃是从匈奴归来之人,皇帝不敢交兵权给我们。边郡防守,向来以李广、程不识、苏建为主。如果吴国起兵,皇帝缺人手可用,正是我沙场立功的好机会!”

“叔父言之有理。大汉勋贵皆以战功立足,如果叔父能立下大功,对我韩家大有益处。”韩婴点头称是,“我在朝中也为叔父争取,此战当为我韩家立足之本。”

韩颓当道:“不如让玗儿和孺儿也编入军中,一道随我上战场。”后辈的前途命运,还需要韩婴拍板,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随意安排。

韩孺抢先答道:“我自由散漫惯了,如果去了军中,犯了军纪,你是砍我的脑袋还是不砍呀?”

韩颓当道:“定斩不饶!”

韩孺道:“那我不去了!”

“你个臭小子!”要不是韩婴在,韩颓当恨不得抓起案几砸死他儿子。

“人各有其秉性,叔父不必勉强。”韩婴说道:“玗儿有何打算?”

韩玗可不想去打仗,说道:“孩儿觉得脑袋有时昏昏沉沉,怕是不适应军旅。”韩婴虽然有些不悦,点了点头也不勉强。

韩玗道:“不过孩儿以为,打仗之时耗费甚大,朝廷的注意力在边郡,长安的粮草军械c未必储备充足。今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不如趁谷贱之时多收购些粮草,等开战之时献给朝廷,也算一份功劳。”

这次韩玗收起了经商的想法,没敢说低买高卖赚一笔钱。

韩婴点了点头,道:“也好。此事就交给你去做吧。”

“喏。”韩玗大喜,终于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做一些事情了。

“韩孺,今日商讨之事事关重大,你切莫对人多言。”韩婴嘱咐道。

“我晓得。”对这位跟自己平辈,但是大十几岁的兄弟家主,韩孺相当服气。他就喜欢家主讲道理的样子。

……

搞清楚了局势,事情就好安排。韩家各个都是人才,很快就做出了各自的最优选择。

韩玗从里屋出来,赶紧去了安顿工匠的地方。

“见过公子。”带头的匠人起先行礼,后面的人纷纷站起来迎接。

韩玗赶紧招呼大家坐下,道:“有劳诸位了。”

带头的匠人从怀中掏出一个物件,说道:“这是小人照着样子做的,公子且看看对不对?”

“哦?这么快?”韩玗惊讶于工匠强大的仿造能力,接过竹蜻蜓仔细端详起来:“没错,就是这么做的。”

仿造的很精确,果然是看一眼都会怀孕。

匠人搓着手,不好意思地笑道:“公子莫笑,虽然模样都对,却飞不起来,不知是何原因?”

韩玗闻言,也有些惊讶:“哦?竟有此事?”来回看了几遍才找到问题。原来是两片螺旋桨没有角度,做成了平的,在旋转之时产生不了升力的缘故。

将螺旋桨稍微掰弯了一些,韩玗将竹蜻蜓交还给了匠人:“现在好了。”

匠人拿在手里,轻轻一拉,竹蜻蜓“嗡”地一声便飞了起来。

俗话说:百艺好学,一窍难求。

技术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困扰了工匠好几天的问题,在韩玗手里一秒钟就解决了。

问题解决了,匠人们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你们还有什么事吗?”韩玗问道。

带头的匠人高估了困难,带了这么多人手打算大干一场。没想到等了大半天,就这么一下就完了,一下有些不知所措。

“这……这……”

韩玗大概猜到了匠人的想法,没话找话化解尴尬,说道:“木材硬度有限,若用金子来做,效果应该更好。不如就在府中试试如何?”

“喏。”匠人们纷纷拱手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