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要实现这个方向,必须由解放区所有的文艺工作者下决心去执行,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在现实生活中,在广大群众生活中,在与群众一起战斗中,改造自己,洗刷一切过去属于个人的情绪,而富有群众的生活知识、斗争知识,和集体精神、群众感情,并且试图来表现那些已经体验到的东西。这条路的确不是很难走的,因为群众实在太好,太欢迎我们;但也不是那末简单,毫无问题的。今天解放区的文艺,虽然已经有了很多成绩,但还只是开始。文艺工作者还必须将已经丢弃过的或准备丢弃、必须丢弃的小资产阶级的,一切属于个人主义的肮脏东西,丢得更干净更彻底;而将已经获得初步改造的成果,以群众为主体、以群众利益去衡量是非、冷静地从执行政策中去处理问题,以及为群众服务的品质,巩固起来,扩大开去,务必使自己称得起是毛主席的战士,千真不假地作人民的文艺工作者。

那末有些什么问题存在于我们开始和群众结合的阶段上呢?我临时想到,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做客人还是和群众一同做主人。这是说我们抱着一种什么态度下去,做客人就是抱着一种客客气气的态度观察一番,听听看看;自然开始的时候,群众也会欢迎的,虽然他觉得你在那里对他没有什么帮助,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他也会帮助你一些,不过你得到的东西,一定会是表面的,而且会因为你主观的看法,你会把事情看差了。和群众一起做主人,就是你觉得群众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你不特要调查,而且要仔细研究,替群众想出解决的方法;你先给群众以帮助,那末群众就自然来找你,请教你,把情形不厌其详地告诉你,那末你要得到的东西就都在这里了。

二、当先生还是当学生。和群众一起做主人,只是你的态度,你的思想,但并非自己去指手划脚,指挥群众。凡是喜欢自以为是,乱出主意,指手划脚,指指点点的人,都是由于他不虚心,他不懂得实际情况而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为群众所喜欢的。我们首先要抱着当学生的态度,先向群众学习,真的学习好了,了解他们,帮他们出主意,使你的主意为他们所愿意接受,这种当学生又当先生的态度,是群众最喜欢的。

三、为写作还是为把工作做好。我们下去,是为写作,但必须先有把工作做好的精神,不是单纯为写作;要以工作为重,结果也是为了写作。单纯为了写作,临时去搜集一些材料也不可免,但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是一个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和创作修养的人的办法。因为单纯为写作,常常只能搜集到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见到一些人物的表面活动,也能够写出一些较好的报道或一般的文学作品,但不容易掌握政策,理解人物。参加工作,就必定使你详细地去研究问题,研究各种人物的思想,和政策执行中的正确与偏差,而且你就一定会要在作品中去解决你在工作中解决过的和没有解决过的问题。这就叫作作品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只有在斗争中去了解的人物才会更有血肉、有感情。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适当,解决得好,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喜恶爱憎,自自然然就起了变化。和群众的关系也就很自然的从有距离到一体,从表面的客气到知心朋友,你就会感到你从前所爱的群众,是很抽象的,你从前所说爱他们是假话,至少是不够真实的话,因为你都不认识他们,不了解他们,如何能说真真的爱呢?这时你才感到你真真的爱上了他们,他们的一呼一息都会震动你,你会不断地想他们,你会感到你必须多给他们一些东西,你会感到他们是你精神上的支持者,鼓励者;而这些人又不只是一个人,是这个大娘,或者是那一个大伯,而是一群人,是一个整体。

自己的生命作风、思想作风有了改变,是说可以写作了,如果去写,错误会少了,至少是情绪对头了,不会写出与群众需要相反的作品;但不等于就能写出很好的作品。尤其因为解放区的作者们都是很年轻的,老作家也是年轻的,因为真真写工农兵也才是开始,生活经验固然少,而文学修养很差,战争的频繁、激烈,交通的不便,出版物缺少,工作的需要,使我们不能安定下来好好地学习一阵、研究一阵,写点东西也是很匆忙的,因此写作不能有很精密的计划,和必须有的较从容的时间;但我们要在一方面完成任务,一方面在学习实践锻炼的里面来逐步提高我们作品的质量。因为各种条件的关系,至今创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是已经解决了的,有的还待解决,甚至这还是一个需要讨论而又一时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一 选择主题。是根据解决当前的工作任务与群众运动的实际问题。因为广大群众在政治上解放了,他们不只要有文艺生活,也迫切要求教育指导,要求告诉他们怎么办,所以我们必须及时给他们东西以解决他们的需要。群众等不及我们在生活中去慢慢消化,去作什么永久打算,我们要做到:现在群众需要什么就写什么,而且力求写得好。这样写行不行?我说行。假如问题写得深刻,解决的正确,有很大教育意义;假如问题是一般的问题,又是严重的问题,那末就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如果一个作品能起很大的很普遍的教育作用,为什么不是好作品呢?

二 真人真事与典型人物。我们不特不反对写真人真事,而且还提倡过的。为什么要这样提,是不是不要写典型人物呢?不是的。我们所说的写真人真事不是什么人都写,什么事都写,是写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这种人大都是群众中的英雄人物,他本人和他的英雄事迹就带着很大的典型性。写了这些人,对现实、对群众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而且去了解这些人去写这些人,对于作者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但我们并非满足于真人真事,我们要求更典型、更完整的人物与事迹,我们也向着这方面努力,也有不少作品达到了这种要求。

三 集体主义精神。解放区作者,不管是老作家或新作家或工农作家,写工农兵都是新作家,都缺乏完备的条件。因此我们不反对个人创作,但必须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就是在写作以前,要有提纲,要说明你想写什么,要开座谈会,研究你的企图是否正确,你的观点是否正确。写好之后,又广为搜集意见,重复讨论,再三修改。有些戏是排好了又重写,经过几次三番,如果不合群众意思,如果不是很好,也就仍然不拿出来;凡是较好的作品,一般都经过了这条道路。因为作品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人民的,应该采取这种慎重的态度,作家也应该有这种听取批评和修改作品的态度。

四 语言问题。老百姓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他们不咬文嚼字,他们不装腔作势,他们的丰富的语言是由他们丰富的生活产生的。一切话在他们说来都有趣味,一重复在我们知识分子口中,就干瘪无味,有时甚至连意思都不能够表达。我们的文字也是定型化了的那末老一套,有的特别欧化,说一句话总不直截了当,总要转弯抹角,好像故意不要人懂一样,或者就形容词一大堆,以越多越漂亮,深奥的确显得深奥,好像很有文学气氛,就是不叫人懂得,不叫人读下去。因此我们不特要体会群众的生活,体会他们的感情,而且要学习他们如何使用语言,用一些什么话来表现他们的情感,这个人不同,那一个人又不同。我们要很好地去学,要学的自然,不是生硬地搬用,不是去掉一些装腔作势的欧化文字,而又换上一些开杂货铺似的歇后语、口头语,一些不必要的冷僻的方言。我们要用群众语言来丰富自己的文章,又再去丰富群众的语言。

五 形式问题。我们提倡向民族的民间的形式学习,因为这是为群众所熟悉、所习惯的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也只有用这种形式,从这种形式中发展、提高了的形式,更容易深入群众,更容易打倒封建的文艺。我们也吸收一切外来的优良的有用的传统;在创作上一切科学化了的创作方法,需要学习,尤其是苏联文学的经验和特点,值得好好学习。

六 经过专家审查也经过群众审查。专家的审查是需要的。因为他看问题的确是内行,他容易看出问题的所在,他会给作者以很多业务上的帮助;但也必须把作品拿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意见,因为既然是写他们给他们看,是为他们服务,那末他们究竟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自然是很重要的,他们的意见自然应该放在我们考虑问题的第一项。

我们所走过来的路,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我们大批人是从旧的小资产阶级过来的,虽然以后的条件会更好了,有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有人民军队人民政府的帮助,有广大群众给我们的帮助,但还有很多旧社会的影响要时时来侵袭我们,我们自己的残余的、或者刚死去的旧意识旧情感都会有发展,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我们要时时警惕着,兢兢业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为工农兵的方向,坚持一种朴素的、埋头的、谦虚的、谨慎的作风,为发展生产、建设工业而服务,努力下去,贯彻到底,使我们的文艺花朵开遍全中国,那末我们就还要向着以下的方向努力。

一 深入生活,较长期的生活,集中在一点。以前由于环境不同,我们流动太多,以后就有可能了。我们不只要熟悉他们的生活,而且还要熟悉他们的灵魂,要带着充分的爱爱他们,关心他们,脑子中经常是他们在那里活动,有不可分的联系,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自如了。当我们说到他们的时候,就像谈家里人那样清楚,就可以达到如同在我们口袋里掏出我们的日用品那样的自然和轻松。

二 学习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我们的作品有一些常常赶不上群众的要求,有的刚写好就觉得没有什么用处了;有的作品在当时有作用,过一阵,很短的一阵,几个月,一年,两年,这个曾经教育过群众的作品的寿命也完了,问题过时了。这个道理在哪里?就因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缺少马列主义,不够了解政策,了解的是些表面的问题,他所了解的问题,常常也只是随着当时一般人的见解,是缺少预见的,因此只敢实录一些现象,不敢深入问题,不敢对当时当事有所批评。因此故事虽很好,生活也有,语言也不坏,可是思想性不够,政治性不尖锐,战斗性不强烈。这样的作品,即使在当时显得有作用,也不会有很大的,更不可能有更长更大的价值了。作家应该较一般工作者政治水平高,对当时当地的工作有进一步的比较深刻的看法,他不仅能反映当时生活的战斗的情况,而且要指出那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加以分析和批评,对正确面,对光明面有无限的热情,这样才能达到教育人,感化人,把人们的理想和情感更提高一步。要达到这样,就只有学习马列主义,只有它能够告诉我们如何分析社会上各个阶级的相互关系,和在变动中的情况、矛盾、发展,它帮助我们分析社会,帮助我们掌握社会发展的方向,预见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如果我们没有这把标准尺,我们是无法衡量客观的现实生活的。

三 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批判地学习西洋文学,尤其是学习苏联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更要学习研究民间形式。以前我们读书很少,又总是各人摸索各人的路,分工不科学,也不交换意见,没有机会各人把自己的心得贡献给人家;我们现在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和学习,要告诉文艺工作者和读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去学,学些什么,把经验整理出来,贡献给大家。

四 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动创作。过去对创作的领导是不够的,我们有很多有才能的写作者,但大半都很年轻,从各方面来讲,修养是不够的,他们埋头在下面,在生活上、写作上都尽了很大的力,他们有一些较好的作品,但他们还要求提高,他们需要有人帮助。帮助他们如何整理材料,如何组织得更好,要求帮助他们加强作品中的政策性,给作品灌入正确而坚定的思想,指导他们如何总结他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这样才会使大家有信心来坚持这一艰巨工作,才会逐渐使作品不只在量上而且在质上满足群众对文艺的要求。我以为必须有这种组织机构,和专门的负责人。

五 培养青年作家和工农兵作家。今天是一个大创作的时代,现代的中国随处都充满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伟大的生活。人民是智慧无比,他们本身就是人民的英雄,他们的情感充实,感觉锐敏,他们对创作是热情而大胆,他们常常能创作出新鲜、活泼、生气勃勃,抓紧了人民跳动的脉搏,喊出了人民的心声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作品,的确这是一群赋有天才的人民大众的作家的首创,但这种人材如果不去注意他,培养他,他就会如同一朵花因为自然的气候,或者旁的原因被埋没下去。他写东西本来是偶然的,或者不写了,或者写了不及以前的东西,慢慢他的情绪又低了,他是非常需要有人注意他、鼓励他、帮助他的。这些人,我们应该不只是说说,而是要有专人肯于埋头踏踏实实地做这种工作。

六 改造旧艺人。这些人对旧社会生活相当熟悉,对民间形式掌握得很好,有技术,有创作才能。他们缺乏的是新的观点,对新生活新人物不熟悉,他们却拥有听众、读者。时代变了,人民虽然不需要那旧内容,但他们却喜欢这种形式,习惯这种形式,所以我们要从积极方面,从思想上改造这些人,帮助他们创作,使他们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

七 建立批评。我们的批评工作做得很少,许多文艺工作者需要指导,许多读者也需要文艺批评来帮助他们学习。他们需要对文艺工作、对作品指出方向,明辨是非,评定高低,他们举起双手来欢迎,可是我们没有,我们没有建立起有领导的自由论争和正确的批评。这也可以说对创作关心不够,使作者读者长期苦闷地处于被冷淡被忽视的情形中。假如缺少正确的批评作为指导,创作是要走许多弯路的。以后我们要展开和建立批评,开座谈会,搜集意见,应该有商量辩论,有较正确的结论。要认识这是寻求真理,领导文艺工作,向群众负责的态度,而非牵涉个人荣辱,宗派意气。一个真真为人民服务的作家,应该养成一种真真的、一切为工农兵的、冷静的、客观的、忘我的大气概。

一九四九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