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木——像树一样成长

板书依伴阅读

picture
picture
甲骨文中的“木”
picture

每当浸润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时,人们会产生与之完全融为一体而忘我的感觉。其实,本来就是如此。

《周易》中,“乾”“坤”两卦的《象》分别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行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相应地,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可见我们祖先对自然充满敬仰之情,能从自然中得到启示。人要有能体会“天人合一”这深刻义理的悟性。

自然中,树木是最常见的,我们就以“木”为例说一说。甲骨文中的“木”如上图所示。我们能从中看出树的样子,上半部分表示枝丫伸展,而下半部分,画了同样的图形,表示的却是树根。可见“木”在甲骨文中被表现得非常完整。正可谓“树无根不长”。

以下是“木”的字形演变过程。

picture
篆书“木”(元·赵孟頫)
picture
隶书“木”(汉·西狭颂)
picture
楷书“木”(唐·褚遂良)

祖先不单单告诉我们什么是“木”,而且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木的各个关键部位的名称。从下基到根的部分,是“本”(见右图和本页底部三幅图),而树的顶端叫“末”(见下页图)。我们会发现,本和末这两个字的字根都是“木”,所以也就知道什么叫“根本”和“末梢”了。

picture
篆书“未”(清·吴让之)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想到另外一个字,就是“未”,它为什么跟“末”的意思不相同呢?我们先来看看左图“未”篆书的写法。

picture
甲骨文中的“本”

“未”特指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具有滋味的状态。所以“滋味”的“味”古时同“未”。它的造字表达的意思是树叶重叠在一起的样子。枝叶很茂盛,那一定是夏天了。所以农历的六月,也叫“未月”。

picture
篆书“本”(秦·李斯)
picture
隶书“本”(汉·史晨前后碑)
picture
楷书“本”(隋·智永)
picture
篆书“末”(明·安国)
picture
隶书“末”(汉·石门颂)
picture
楷书“末”(唐·颜真卿)

看到本末二字,不禁想到《大学》里的那段话: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莫小看这本末二字,有的人总是做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事情,最后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可见看问题须找到事物的根源才可以。如果只看表面现象,得出的结论必定是肤浅和片面的。

战国时,有一次齐国的国君派使臣去访问赵国。使臣到了赵国,把齐王的信交给了赵威王,赵威王连看都没看信,就亲切地问使臣,今年收成好吗?老百姓生活得好吗?齐王的身体好吗?使臣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对赵威王说:“齐王派我来访问赵国,可您连信都不看,先问收成、百姓,最后才问国君,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赵威王笑着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粮食是最重要的,还有,如果没有百姓,哪有什么国君啊!所以我这样问,根本没有本末倒置!”这番看似普通的对话,却道出了一个道理:君王在治理国家时要抓住根本。

《孟子》中有这样的记载: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提醒君王,要知道什么是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

说到“本”,有个词现在不太被人重视了,它就是“本分”。这个词包含什么样的深意呢?本,就是根本、基础。而“分”代表了责任和义务。每个人,每个行业,都该守好自己的本分,尽到责任和义务。教师的本分就是教书育人,医生的本分就是救死扶伤,军人的本分就是保家卫国……如果大家都安守本分,那么这个社会一定良性循环发展。然而,如果不安守本分,被各种环境左右,被各种利益迷惑,丧失本分,在这个岗位却不再讲求责任和义务,后果将是多么可怕。

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需要经历雨露的滋养、风雪的考验,这个过程很不容易。这让我们想到了培育一个人成才的艰难。《管子》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这就是说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事,收获最大的是种谷物,用十年时间种树收获最大,一生的时间则用来学习做人(也就是受教育),就是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谷物会有收获,种树收获会更大,而受教育则有数不清的收获。

正如著名的教育企业家俞敏洪所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人们在遥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荫。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去依然是栋梁之才,无论生死都造福于人。

picture
管子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picture
picture

背一背

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想一想

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同仁堂的古训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从这两句话中你能看出“同仁堂”老字号至今品质不减的原因吗?

做一做

到了假期,你可以去当志愿者,为社会出一份力,为社区做点贡献,这会成为你今后宝贵的财富。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