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二

关系—意义—服务—平台:

新媒体的“新链条”与“新土质”

彭兰[1]

近一两年,关于互联网思维、关于新媒体基因的争论不绝于耳。有些是新瓶装旧酒,有些则是新瓶酿新酒。谭天老师的《媒介平台论——新兴媒体的组织形态研究》,无疑是后者。

在很多场合,谭天老师都语出惊人地称,包括网络在内的新媒体不是媒体。对于习惯了将网络与媒体这两个词捆绑在一起的人来说,这话的确显得有些刺耳。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说法不无道理。至少,我以为,新媒体不能仅仅当作媒体来看待。

尽管还贴着“媒体”这个标签,但新媒体的疆域显然远远地超出了以往的“媒体”。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是全新的产业链条,它包含了终端、内容、关系、服务等各个环节。很多环节是传统媒体过去不曾涉及的,今天传统媒体想涉足这些领地时,可能发现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在过去擅长的内容生产环节,传统媒体的优势也不明显或者被抑制,因为缺少其他环节的支持。

而新媒体公司往往以终端产品、关系产品、服务产品为突破,再扩张到内容生产领域,它们向内容领域的扩张显得那么简单而顺理成章;但对传统媒体来说,从内容产品向其他领域延伸,却举步维艰。

终端、内容、关系、服务这四者,共同造就了新媒体平台,尽管每一个具体的平台有其侧重的取向,但四者的连通、互动,是一个平台强大的基础。

这其中,媒体曾经奉为王者的内容,恐怕难以再独自撑起一片舞台,除非它和其他三个支柱之间形成“共谋”。

今天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多数还是以内容产品线的不断扩张、产品形态的不断变化为目标。但是,如果不在一个新的格局中去思考内容产品的定位,再多的产品品种,再新的形态,恐怕也成不了救命稻草。

媒介平台论序言二新媒体平台带来了新的传播模式,而“关系”是其中的核心,关系成为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动力,关系也成为传播的基础设施。

不理解新的传播模式,没有强大的关系渠道为内容推波助澜,有再多、再好的内容可能都只是空谷里的喊话,或许气势磅礴,但终归是自说自话。

而建立在新的传播模式之上的业务形态、运营理念与盈利模式,使得“意义”与“服务”,在新媒体里也有了全新的诠释。

《媒介平台论》一书,突出了“关系”、“意义”、“服务”、“平台”这几个关键词,它们正是新媒体的几个典型特质。

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成功运营新媒体的新秘籍。因此,本书也力图帮助我们梳理这几者之间的逻辑链条,以及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新思维、新模式、新理论。

不管对于互联网思维、新媒体基因的内涵如何界定,它们必定是存在的。新媒体是一片新的土壤,有新的土质,适应这些土质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谭天老师的“解构”与“建构”,都是在探测新媒体的新土质。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者能成为这样的探测者。


注释

[1]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