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携手

打倒列强,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除军阀,就是要铲除控制着北京政府的北洋军阀。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会出现这样一场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看一看20年代初中国的境况。

这时,两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一个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度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危机之后,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中国社会大多数人都直接感受到了来自列强的压力,反帝情绪普遍高涨;一个是受列强操纵的国内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尤其是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军阀派系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导致军费激增,人民困苦不堪,激起社会各阶层变革现状的强烈要求。

一场革命运动的兴起,仅有客观的革命形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足以领导人们投身革命的力量和鼓舞人们前进的希望。而这种条件,到20年代中期已经具备了。其中最重要的是这时的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虽然还很小,但它提出了明确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并为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对于建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目标是异常艰难的。“二七”惨案的教训告诉共产党人,工人阶级必须联合一切民主力量,建立各革命阶级、党派和革命力量的联合战线,尤其要唤醒工农群众,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此,中国共产党决定积极地联合在中国南方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共产国际也认为,国民党是“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鼓励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

此时,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几经挫折后,深感国民党内许多人已经日趋腐败,要革命必须改弦易辙,因而也对国共合作抱有极大兴趣。李大钊、陈独秀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会晤,商谈合作事宜。孙中山也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中国革命,决定邀请共产党人帮助改组国民党。孙中山亲自主盟,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李大钊告诉他,自己是共产党员。孙中山回答说:“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做第三国际的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孙中山这位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能够邀请一个人数如此之少、成立只有一年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这一事实充分表明: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共产党已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国共合作是经过两个重要会议得以实现的。

第一个会议是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时中国共产党有党员420人。中共三大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三大还规定,国共合作后,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中共三大确定的以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是孙中山和国民党所能接受的合作形式。当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问“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1923年10月初,应孙中山的邀请,苏联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担任国民党组织教练员。不久,孙中山在给蒋介石的信中说:“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在共产党人和苏联代表的帮助下,国民党的改组很快进入实行阶段。

孙中山和李大钊步出会场

第二个会议是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出席开幕式的165名代表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国民党一大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会选出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中,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要职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部长林伯渠、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虽然国民党内部情况复杂,但它已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