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经济结构调整了、优化了,应该就有益于治污减排;然而,治污减排能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能有利于经济发展吗?如果能,是如何影响的呢?

传统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对治污减排的效果是显著的,似乎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就是“因”,治污减排必然就是“果”,似乎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治污减排就可水到渠成。显然,如果抱残守缺,固守这种传统观念,就是重复“先污染后治理” “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在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征程中,注定要深入研究治污减排、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治污减排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考虑把治污减排视为“因”,把经济结构调整视为“果”,全面考虑在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背景下治污减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面支撑环境保护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

多年以来,中央和政府都将治污减排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突破口和重要抓手。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节能减排将是明年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2007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报告指出“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可是,对于治污减排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我们却关注得不多,研究得不够。

非常感谢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治污减排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效果评估及协同预警研究” (201009066)的资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行政学院相关研究人员组成团队,把治污减排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该项目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包括:

一是在理论上回应并证实了“治污减排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这样一个命题,证实了治污减排和经济发展可以很好地实现融合,驳斥了“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有负向作用”等错误认识,因此,在宏观政策制定上要将环境保护纳入总体规划,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

二是探索了治污减排对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实证检验发现,在成本和技术这两个路径中,成本的作用更为凸显。面对我国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环境挑战,以行政命令为主的治污减排政策对结构调整的作用更为显著,而且以环保投资为例的环境经济政策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三赢”。因此,将治污减排政策前置,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有益于社会民生。

三是对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治污减排政策进行了效果评估。我国“十一五”期间倡导的“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确实出现了,相对于“十五”时期, “十一五”期间我国全过程管理出现了可喜的转变。研究发现,强环境规制是环境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而且,当实现的总量减排超过减排目标时,经济结构会相应出现好转,因此,未来有必要继续保持较高的环境规制水平。

四是依据趋势外推和指标预警提出了协同预警方法。在合理的假设下,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的年均减排率应达到1.65 % ,低于这个临界值,经济结构就会出现恶化,因此,有必要继续实施目标减排,并进一步强化目标减排的约束性指标。

五是我国环境政策面临转折。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治污减排与结构调整的关系主要是工业化进程所致, “十二五”期间及未来将会由城市化进程所主导,工业化进程的环境问题,不可能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自然消解,相反,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叠加的环境问题会更加复杂,更不能期待(环境)技术进步会自动发生。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坚持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环境政策,既是必须,也是可行之选。

本书归集了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治污减排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效果评估及协同预警研究” (201009066)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些研究成果已经通过论文等形式予以公开发表,有些研究成果已经按照要求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交。需要说明的是,所有不妥、不当之处,都由本人负责。

感谢国家环境保护部对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治污减排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效果评估及协同预警研究” (201009066)的资助和支持,感谢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和规划财务司相关领导对该项目的勉励和支持,感谢项目研究进程中众多专家的关注、帮助和指导。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张平淡教授、国家行政学院胡仙芝研究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蒋洪强研究员在合作研究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朱松副教授、朱艳春副教授和何浩然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杜雯翠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孙舒平助理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王海燕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晓明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夏晓华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何理教授等在项目研究中做出的贡献。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接下来的研究任务已经开启。

牛海鹏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