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旧时人对于寒暑的天然抵抗力之强,是为今人所难以想象的,因此,他们贴身穿上麻布衣度过寒冬也并非不可思议,很可能还会在上面加上兽皮之类,又可能是穿上很多层的麻衣或藤衣。像信州秋山的所谓布子那样,过去曾将这些纤维的碎屑像棉絮一样弄松絮入夹布当中的做法,从现在将麻线的线头称为oguso,并且如今仍然充作上述用途就可以想象得到。秋田县等地还偶尔有yubushima,也就是夜衾的遗留,其外面是藤布,中间所絮之物即为麻线的线头。又或者有中国的闵子骞[30]为继母所恨,给他穿的衣服里面所絮的是芦苇花之类的例子。至少当时完全没有棉花,被称为筑紫绵的丝绵,对一般家庭来说是难以企及的。
藤葛或荨麻等之外,还有一种被用作衣服原料的就是楮。《阿波志》中记载的称作kaji的太布原料谷皮,也可能就是现在的himekauzo,若非如此也可能是其属中的一种。这是我们最应该注意的一点,阿波据说是试图向关东地区普及谷木的天日鹫命[31]的本国,现实中也有千叶县的安房[32]因为是阿波的古代殖民地,所以才以同样的名称为国名的说法。而且,根据《古语拾遗》[33],有天日鹫命在经营东国之际种植谷木的地方,就在今天下总的结城的说法。结城的yufu是一种麻以外的纤维材料,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指的是谷。有的地方将楮称为kazo或kamiso,虽然现在作为造纸原料为人所知,但在过去,至少其中一种是被捻成线作为织布之用的。现在,yufu的使用仅限于祭祀,而且全都是替代品,因而无法知道真正的yufu是什么,但从我们的祖先的想法看,向神供奉之物必须从各自常用的必需品里选择优等之物,可见被训读为yufu的过去的棉花,与今天的棉花同样是衣服的原料,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楮现在仍然介于林木与旱田作物之间,换言之处于半栽培的状态,但是过去即使没有必要在田地里栽培,也并非到了充满山野、可以随便割取的程度,因此,在产地,恐怕多多少少会对其加以保护。以下总的结城为首,意为yufu产地的地名,分布在全国的东西各地。例如,位于大分县别府温泉以西的由布岳,在《丰后风土记》[34]的逸闻中,也有关于它是因采集yufu的地方而得名的记载。现在的村名或大字名中,“汤本”“由之木”等非常多,这也意味着过去作为yufu的采集地而被保护起来的山野,其后随着麻的旱田种植而失去作用,被开发为普通的村落田园。因此,仅在附近的武藏一国,我就能够列举出十余处。而且,这些地名越往东北越少,我想恐怕归根到底是气候的限制,从过去就以藤、椴、荨麻等类作为代替的结果。
小山田与清[35]是现代的博学之士,在其著作《松屋笔记》中对武藏南多摩郡由木村的地名进行解释时写道,这有可能是弓削氏的殖民地[36],实际上这是没有注意到西国的山村中还有无数柚木、油谷、油园等地名存在而犯的错误。油园之“园”,原是指住宅附属的园圃,但九州南部称为son或so,单指独立的山地旱田时也是这样称呼。无论如何,这就是并非采集于自然的产物,而是开垦土地专门种植谷木的例子。在《千载集》[37]的“神祇部”中,在久寿二年大尝会[38]的风俗歌里,由悠纪[39]方所歌咏进贡的歌上,将近江的木棉园(yufuzono)作为地名吟咏。这也说明了在那个时代之前,该地区也曾过着以园圃种植yufu的生活。麻成为唯一的平民衣料,即使在中部也并非很久以前的事。
(明治四十四年六月 《斯民家庭》)
[1] 职人对歌,对歌(日文称“歌合/utaawase”)的一种,即对歌者分为左右两方,各假托某种职业的从业者吟咏和歌,以此互相比拼,通常配有将两种职人分别绘于画面左右的配图。这种对歌形式从中世开始流行,最初的形式为绘卷,除手工业者、加工业者外,艺人、宗教人士等也成为描绘对象。江户时代,“职人对歌”也以“职人尽绘”的方式得到继承。
[2] 昆仑人,传说中最初将棉种带到日本的人。《日本后纪》记载,延历十八年(799)有一人乘船漂流至三河国,言语不通,唐人见之皆称之为“昆仑人”。后该人习得中国语,自称“天竺人”,其所携带之物中有棉种。这是棉花最初到达日本的传说,今在爱知县西尾市天竹町有“天竹神社”拜祭棉神新波陀神。
[3] 小袖,日本传统服装之一,现在日本广泛穿着的和服的原型。袖口广大,整个袖口全部敞开的服装被称为“大袖”,与此相对的,“小袖”则缝合部分袖口,使开口较为狭窄。小袖原为穿在大袖下的衬衣,镰仓、室町时代起逐渐被作为外衣。
[4] 土井大炊头即江户初期江户幕府老中(江户幕府职位名称,统管将军直属政务的幕府最高常人职位)土井利胜。土井以俭约著称,时人谓之“吝啬”。某次土井看到起居室地上有一长约十厘米的断丝线头,即叫来手下仁兵卫将其捡起收好。在相邻房间的手下听闻此事,嘲笑其身为大名(江户时代指直属将军,俸禄一万石以上的武士)却如此吝啬。三年后,土井令仁兵卫取出线头,将断掉的短腰刀挂绳重新系好,并因仁兵卫坚守命令而加封其俸禄三百石。根据土井的解释,此丝线头是经中国人种桑、养蚕、制丝,再由商人渡海运到日本售与长崎人,其后京都、大阪商人购入转售到江户,经过多人之手,极为珍贵,视作废物丢弃恐遭天谴。
[5] 奥羽,日本令制国中的陆奥国(奥州)和出羽国(羽州)的合称,亦称奥羽地区,基本相当于现在的日本东北地区。
[6] 反,布帛的单位,长度和幅宽因材质和时代而异,大约相当于一个人缝制一身衣服所需布料的大小。
[7] 《万叶集》,编纂于7世纪后半叶到8世纪后半叶的日本现存最古和歌集,收录了从天皇、贵族到下级官员、防人、农民等不同身份的人所咏和歌4500余首。编者不明,成书时间被认为是奈良时代末期,平安时代可能曾被修改。
[8] 《骏河国新风土记》,新庄道雄(1776—1835)于1834年完成的地方志,耗时5年,共25卷,江户时代的代表性地方志之一。在此之前已有《骏河风土记》,故称《骏河国新风土记》。
[9] 大字,“市町村”行政区划的“字”之一种。“字”的起源已无法追溯,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大字”是1889年施行的市町村合并中,原本的村名被保留而形成的一种区划。例如,A村与其他村合并成为B村,其新地址即被写作“B村大字A”。“东根村大字梅村”即“梅村”与其他村合并为“东根村”的地址表记方式。
[10] 《骏河志料》,1861年由新宫高平(1794—1873)所著地方志,耗时6年,共108卷。
[11] 《槃游余录》,江户时代后期纪行文,吉田桃树(1737—1802)作。
[12] 《周防风土记》,周防国地方志,编纂于1841年。
[13] 《伯耆志》,幕末编纂的伯耆国地方志,因明治维新期间混乱散佚,现仅存一部分。
[14] 《北游记》,江户时代后期地理学者秋叶东丛(1765—1738)作。
[15] 《北越杂记》,长沼宽之辅(?—1859)所著越后国地方志。
[16] 《虾夷产业图说》,村上岛之允(1760—1808)所撰关于阿伊努的风俗、习惯、生产技术等的详细资料和图示,近世阿伊努史料之一。
[17] 奥州,日本古令制国之一陆奥国的别称。
[18] 信州,日本古令制国之一信浓国的别称,今属长野县。
[19] 《舳舮训》,江户时代中期随笔,伊势贞丈(1717—1784)著。
[20] 《延喜式》,平安时代中期编撰的法令集,50卷。延喜是年号(901—923)。
[21] 信浓布,即信浓生产的布。“信浓(shina)”一说来自于榀树(shina no ki),因古代有大量榀树自生而得名的。信浓布原指以榀树纤维织成的粗糙而强韧的榀布,但除此以外,信浓所产的布还包括由在旱地种植的苎麻等制成的高级布料。
[22] 木曾,长野县西南部,木曾川上流一带,木曾郡所在区域。
[23] 《信浓奇胜录》,江户时代末期,信浓国佐久郡臼田町神官井出道贞(1756—1839),在对信浓国各地进行数十年反复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见闻记录下来编纂而成的地方志,5卷。
[24] 彼岸,即以春分、秋分为中,加上前后各三日合共七日而成的杂节(历法上的二十四节气、五节供等节日以外设置的其他节日),分别被称为春彼岸和秋彼岸。
[25] 《北越雪谱》,记录江户时代后期越后鱼沼的雪国生活的书籍,铃木牧之(1771—1842)著,前篇3卷,后篇4卷,共2篇7卷。
[26] 《阿波志》,德岛藩儒学者佐野山阴(1751—1818)受藩命所作阿波国地方志,完成于1815年,12卷。
[27] 上古,将古代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代的三分式时代区分中,历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时代到苏我氏灭亡,大化改新为止的时代。
[28] 枕词,主要见于和歌修辞法,指在特定词语前用于调节语调或表达某种情绪的词。
[29] 《神代卷》,即《日本书纪·神代卷》。《日本书纪》为奈良时代编撰成的日本历史书,日本最早的正史,汉文,编年体,30卷。
[30]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闵损,字子骞,祖籍鲁国,孔子高徒,以德行著称。少时,其继母以芦花絮衣令其穿着,而以棉絮衣供自己所生的两个儿子穿着。后此事被其父发觉,欲休其继母,闵子骞苦苦相劝,其父因而打消休妻的想法,继母也痛改前非,对其视若己出。
[31] 天日鹫命,神话中的种麻之神,开拓阿波国,开创种麻纺织业的阿波国忌部氏的祖神。
[32] 安房,即日本古令制国之一安房国,属千叶县房总半岛南端。“安房”与“阿波”发音相同,均为awa,故有两国名称相同,安房为阿波殖民地一说。
[33] 《古语拾遗》,平安时代神道资料,官人斋部广成编纂于807年,全1卷。
[34] 《丰后风土记》,奈良时代初期编纂的丰后国风土记,1卷,713年官修“古风土记”之一。
[35] 小山田与清(1783—1847),江户时代后期国学者,武藏人,号松屋,通类书,与平田笃胤(1776—1843)、伴信友(1773—1846)并称当时三大家。《松屋笔记》为其著作。
[36] 弓削氏,即以弓削为氏的氏族,古代日本统率制弓的弓削部的氏族。弓削读作yuge,由木村的“由木”读作yugi,两者发音相近,故有此说。
[37] 《千载集》,即《千载和歌集》略称,平安时代末编纂的敕撰和歌集,20卷。
[38] 大尝会,天皇即位后,初次亲自将新谷供奉给神的仪式,一代天皇仅举行一次。若即位时间为7月之前,则在该年阴历11月的中间的卯日举行,若在年8月以后即位,则在次年11月的中间的卯日举行。亦称“大尝祭”。
[39] 悠纪,大尝会上祭仪的名称,悠纪国、主基国的斋田所产新谷分别作为神馔供奉于大尝宫的东边悠纪殿和西边主基殿。原则上悠纪、主基国所在的国和郡由占卜产生,并不固定,但平安中期后固定化,悠纪为近江国,主基由丹波国和备中国交替承担,仅对郡进行卜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