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Christopher K.Johnson[1]

原文标题:President Xi Jinping's“Belt and Road”[2]Initiative

文章框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中国在地区外交上应该更具针对性。

观点摘要:

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官方声明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代表了复兴中国“古丝绸之路”的构想,中国政府秉持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产生了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力。中国官方消息还强调,如果“一带一路”倡议得以实现,就将创造出一条极具前途的经济走廊,可以直接惠及44亿人(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3%),并创造出每年21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在经历了大约一年的间歇期后,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以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资金支持。此外,中国银行也宣布在2015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授信规模不低于200亿美元,未来三年力争达到1000亿美元。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后不久,习近平主席在一次高级别的外交工作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高层人员发表的重要外交政策报告中强调,要为“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几年的发展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将重点放在重大项目上,尽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

2.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中国的地区外交应该更具针对性。习近平主席一再提到,中国政府在对待邻国外交时必须采取“双赢”战略。习近平主席还建议中国的外交内容和方式应注入一些新元素,其中具体提到应系统地发展中国软实力。习近平主席呼吁改善地区外交的主张与2013年10月他主持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主题是一致的,并且在更正式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背景下重申这一“呼吁”,无疑增强了这一信息的权威性,即向中国各行政机构发出了信号。如上所述,习近平主席认为强劲的经济外交是他总体外交构想的一个关键因素,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及相关会议上,他突出强调了经济外交的优先性。例如,在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当习近平主席宣称将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作为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一个替代方案时,这显示出中国试图表明自己对亚洲经济安全这一概念的理解。


[1]Christopher K.Johnson,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项目研究高级顾问。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6年3月。

[2]国家发改委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对“一带一路”英文译法进行了规范。在对外公文中,统一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英文全称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带一路”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用“B&R”。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一词出现频率较高,在非正式场合,除首次出现时使用英文全称译文外,其简称译法可视情况灵活处理,除可使用“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外,也可视情况使用“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其他译法不建议使用。本书出现的“Belt and Road”等均为相关智库报告原有内容,为此,本书予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