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 李兴洲 白晓 王小林
- 1072字
- 2020-08-29 06:48:31
一 “双师教学”:教育扶贫需要有新模式
我是个经济学者,长期从事经济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开始特别关注教育中的扶贫问题。2010年我加入了友成基金会,参与了教育扶贫工作。从经济学者的角度看教育,我的关注点在于如何用较低的成本来提高贫困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起初我们只是组织城市中的退休教师从事农村学校的支教工作。由于城市中大量的退休优秀教师在家中闲置,他们也想为农村教育做点事情,我们就开始尝试着把他们组织起来到贫困农村学校支教。我们在广西南宁等地展开试验,效果很好,被帮扶学校的老师与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对农村学校对优秀教师的巨大需求来说,这种方法还是杯水车薪,满足不了需要。
于是,我们跟人大附中的刘彭芝校长合作,一起设计了一个“双师教学”项目。所谓双师,指的是课堂教学由两位老师共同完成。一位是在远端的城市优秀教师,一位是当地的乡村现场教师,每节课用互联网由两位老师配合执教。具体的方式是,我们每天录制人大附中老师的讲课内容并放到网上。当天晚上乡村老师对人大附中课堂上超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剪裁。第二天在乡村课堂上播放录像。当视频中人大附中老师提问人大附中学生时,乡村现场老师就把视频停下来,让当地学生来回答人大附中老师的问题。如果学生都答对了,就继续放视频。如果没答对,现场老师就会用几分钟把这个概念讲一遍。这一试验已在中西部18个省份的130多个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中进行。根据中央财经大学团队对这一项目三年的追踪评估,初中进校时试验班和控制对比班的考试成绩几乎完全一样,而三年后,中考成绩出来后试验班比控制班平均整整高出了二十分。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精神面貌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发现,“双师教学”不但使学生受益,参与试验的乡村老师也会受益。因为他天天看人大附中老师的课程视频,就等于天天在跟着培训,不仅听人大附中的老师怎么讲课,还要剪辑、备课,还要辅导学生。经过两三年的“双师教学”,很多农村老师都成长起来,成为当地的优秀教师。一些老师说:“我参加过多次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但‘双师教学’模式是我参加过的最好、受益最大的培训。”
我们的试验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兴趣。国务院有关领导还专门做了批示,建议在试验的基础上扩大“双师教学”的成果。自2016年秋季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具体领导下,广西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双师教学”的试点。除此之外,重庆彭水、贵州威宁、湖北咸宁、广东东莞等地的教育局也都开始用“双师教学”的模式,把本市、本县最好的优秀教师的课拍下来、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