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边疆学(第9辑)
- 邢广程
- 9字
- 2020-08-29 06:56:17
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
质疑、继承与发展[1]
——费孝通对中华民族理论阐述的重要贡献
李大龙
摘要:关于中华民族的讨论是中国边疆学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文章对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理论建构方面的重要贡献做了探讨,认为其“多元一体”理论的形成经过了对顾颉刚先生“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的质疑,到继承与发展数十年的思考过程。同时认为完善“中华民族”的理论体系,应该认真审视“民族国家”是否符合阐述中国历史,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努力还是应该从“中国传统”着手。
关键词: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 费孝通
作者简介:李大龙,196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近代以前,中华大地上的族群并没有当今“民族国家”之“民族”的话语体系,但自1902年梁启超首创“中华民族”一词并被引入政治领域以来,“中华民族”不仅对于中华大地上的族群凝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成为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在经历了列强的蚕食鲸吞之后最终底定的黏合剂。在有关“中华民族”的讨论中,认为梁启超、顾颉刚、费孝通对中华民族的阐述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认识并引领了三次大争论似乎也是学界的代表性看法。[2]就“中华民族”理论的建构而言,如果说梁启超先生有首倡之功,顾颉刚先生“中华民族是一个”是对其学理性做的初步建构,那么费孝通先生的“多元一体”阐述则是学理上的进一步完善。但是,尽管“中华民族”概念的出现至今已有近120年的历史,顾颉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也几近80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则也整整30年了,不过围绕“中华民族”内涵的争论则似乎不仅一直存在,甚至不承认或主张放弃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声音不时出现。[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华民族”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并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密切联系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且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明确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是否是“实体”的讨论似乎可以休矣,而回顾有关“中华民族”的学术探讨,其中费孝通先生由对“中华民族是一个”观点的质疑,到半个世纪之后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对其在完善“中华民族”理论上的贡献给予准确的评价,则更有了一种现实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