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美国量化投资的发展历史

美国量化投资的发展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兴起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稳步增长阶段。

1.3.1 兴起阶段(1970—1990年)

20世纪70~80年代,量化交易逐渐在华尔街兴起,其重要标志是1973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成立,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开始被华尔街迅速接受。因为期权定价公式属于解析法,与二叉树模型(计算美式期权)或者蒙特卡洛模拟(计算特异期权)不同,它可以在交易系统底层非常快地计算出欧式期权理论价,当市价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理论价时,用于快速套利。因此期权高频套利一下子发展起来了。

当然,期权的贡献不仅于此:由于可以进行做多看跌期权这个操作,即当股价下跌时赚钱,而且跌得越多赚得越多,但是期权的价格只有股票价格的十几分之一(期权内置杠杠倍数高)。在一篮子股票中买入看跌期权,相当于用极少的钱去买保险,牺牲现在一少部分钱来挽留住未来可能遭受的大幅度损失。有了期权,可以很方便地对冲整体市场风险,再通过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去获得超额收益,故期权也间接催生了市场中性策略。

1983年,时任摩根士丹利大宗交易部门程序员的格里·班伯格(Gerry Bamberger)在为大宗商品交易部门编写软件的“配对策略”中无意发现“统计套利策略”。“配对策略”即买入一种股票的同时卖出另一种同类的股票以规避风险。班伯格的发现是大宗交易通常会导致这一对股票中的一只股票强烈波动,而另一只股票却几乎原地不动,即这一对股票的价差会暂时出现异常。班伯格基于这个发现提出了交易策略,在价差恢复到历史水平的时候获利平仓。该策略的强大之处在于不管市场运动何方都能够赢利,因此该策略大火,各大投行和对冲基金争相模仿。同样的策略,用的人多了赚钱难免就变难了,林子就这么大,一下子来这么多人采蘑菇,那肯定速度越快的人采到的蘑菇才越多。为了更快地抢到单子,各大机构投入重金放在优化硬件设备和算法上,开始了“军备”的竞赛,这从另一个层面也拉近了金融和自然科学界的距离。

1.3.2 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0年)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总体而言是非常繁荣的。从1992年到1999年,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4%(从2001年起就再也没有超过4%;从2005年起,全年增长率就再也没有超过3%),每年平均增加170万个就业机会,约增长85万个就业机会。到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失业率从1992年的8%降低到4%,股价翻了四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增长了309%。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量化投资也迎来了“黄金十年”。到20世纪末,互联网开始大量普及,依托于计算机编程的量化投资技术席卷市场。至此,对冲与量化终于结合起来,全球量化对冲基金市场迎来了春天。

这可谓是群雄崛起,很多金融界新秀在这一阶段一步登天、成就伟业!

1990年,哈佛大学经济学本科生肯尼斯·格里芬(Kenneth C. Griffin)在索普的帮助下,设立大本营投资集团,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可转债套利交易,后发展高频交易策略等,成为多元化多策略基金。第一年回报率达到70%。2004年基金资产达到150亿美元,2003年格里芬个人资产高达7.5亿美元。

1991年,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彼得·穆勒(Peter Muller)在由伯克利经济学教授巴尔·罗森堡(Barr Rosenberg)创立的Barra量化基金中发明了阿尔法系统策略,后到摩根士丹利成立过程驱动小组,由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界的顶尖高手组成,建立了“大富翁”程序化交易系统,专注于特定行业的统计套利。1996—2006年利润约为50亿美元,团队奖金约为10亿美元。

1992年,获得沃顿商学院本科金融与计算机双学士学位、芝加哥大学金融博士学位的克里夫·阿斯内斯(Clifford Asness)发明了价值和动量策略。他进入了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从事量化业务,建立了全球阿尔法基金,第一年收益率为95%,第二年收益率为35%。

1994年,约翰·梅里威瑟(John Meriwether)从所罗门兄弟公司辞职,成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斯科尔斯和莫顿加入。该基金的专长是相对价值交易,搜寻价格行为反常的证券,擅长用大杠杆买入老债券和卖出新债券。1998年出现的“黑天鹅事件”,导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

1995年,博阿兹·温斯坦(Boaz Weinstein)从密歇根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进入美林公司全球债券交易部,1998年进入当时世界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从事衍生品交易,专长于浮动利率债券和资本结构套利。2005年内部基金规模实现200亿美元。

1.3.3 稳步增长阶段(2000年至今)

自2000年以来,各种金融工具与计算机程序高度结合,带动量化对冲基金的快速发展,全球量化对冲基金市场高速增长。天天基金研究中心发表的《专题研究:量化对冲策略及产品简介》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前期,全球对冲基金规模由2000年的3350亿美元一度上升至1.95万亿美元,涨幅接近500%。管理的基金数量也由2000年的2840只上涨接近3.5倍。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受业绩表现不佳且投资者大量赎回的影响,到2009年4月,全球对冲基金规模缩减至1.29万亿美元。2009年之后,在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对冲基金规模又开始反弹,至2013年11月底,全球对冲基金共管理着1.99万亿美元的资产,对冲基金规模重回增长轨道,并于2015年创出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