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4)
- 李忠民
- 4381字
- 2020-08-30 00:01:26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陕西煤炭预测总储量为3845亿吨,已探明储量为1700亿吨,居全国第三。在国家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陕西有神东、陕北、黄陇3个。全省主要有五大煤田,集中在陕北、渭北、彬黄地区,这些地方产的煤炭以低灰、低硫、高发热量为特色。其中灰分小于10%、硫分小于1%的优质煤炭资源达811亿吨,占全国探明优质煤炭储量的47%,居全国之首。
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陕西省的煤炭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输出到外省,本省经济发展缓慢,煤炭的消费量不高。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发展,陕西省煤炭消费开始快速增长。1978年至1997年前后,陕西省煤炭消费经历了20年的缓慢增长,截至1997年,陕西省煤炭消费量为2589.65万吨标准煤。1997年以后,陕西省开始大量开发煤田,煤炭产量得到了提高,大量的煤炭输往外省,本省的煤炭产业由于起步晚,发展较慢,因此,到2000年左右,煤炭消费量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进入21世纪以后,陕西开始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煤炭的消费量开始迅速回升,增长速度快于20世纪90年代。到2013年,陕西省煤炭消费量达到8271.09万吨标准煤(见图1),相比1978年的958.5万吨标准煤,增长了7312.59万吨标准煤。总体来看,陕西省煤炭消费量的变化趋势为:平稳增长—回落调整—迅速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左右,这为陕西煤炭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陕西作为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炭工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1 2002—2013年陕西省煤炭产量与消费量
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平衡,呈现西多东少、北部集中、南部分散的局面,但经济发展为西落后、东发达,东部需求量大,大多依靠铁路从西部调运煤炭。从各省区来看,华东地区煤炭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经济发展则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中南地区煤炭分布在河南,经济发展则集中在湖北、珠三角;西南地区煤炭主要分布在贵州,经济发展则集中在四川;东北地区煤炭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经济发展则集中在辽宁。全国各地煤炭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从煤炭资源的储量来看,新疆煤炭储量达1.92万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5%,居全国第一。煤炭储量达千亿吨以上的八个地区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1.12%。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我国煤炭储量的60%,川、云、贵、渝地区占9%左右。从累计探明储量看,山西省是累计探明储量最多的省份,达到2800亿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0%。
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居前8位的省份依次为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山东、河南。2013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6.8亿吨,同比增长0.8%。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28.5亿吨、30.3亿吨,同比分别下降1.28%、1.2%。2014年,全社会4亿吨的煤炭库存达历史最高水平,国内煤炭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国家既要控制国内煤炭的生产总量,又要控制劣质煤的进口,以帮助煤炭行业脱困。2014年前三季度20家大型煤炭集团累计净亏105亿元,30家煤炭类上市公司中23家国有煤企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占比高达76.7%,7家上市煤企共亏损28亿元。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2014年前三季度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有8个省份煤炭全行业亏损,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在70%以上,主要亏损的煤炭企业所在地区为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等。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石油行业发展现状
陕西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等地。目前已探明储量达11亿吨,含油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陕北油田具有埋藏浅、分布广、原油性质较好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石油工业利用国家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取得长足发展,自2002年以来,原油产量和消费量稳步提高,原油产量由2003年的1000多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3643万吨,原油消费量由2002年的500多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2353万吨(见图2)。石油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图2 2003—2013年陕西省原油产量与消费量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之一,油价是影响我国整体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煤化工业由于原油价格将在高位运行的预期而备受关注。国际原油价格的下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化工产品的市场盈利预期。但是,从长远看,市场需求和地缘政治因素都将支撑原油在中等价位区间运行,目前的低价位应是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特殊阶段。
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我国又是能源贫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是美国的1/10。我国是煤炭大国,却是石油贫国,总储量仅占世界的2%—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从消费层面看,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5%以上。据专家预测,这种能源结构至少将维持60年,原因是我国油气储量有限,而水电、核电价格相对较高。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四大主要耗煤工业对煤炭的旺盛需求,有力地拉动了我国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可采储量的日趋减少和市场价格的飙升,以及我国富煤、贫油和缺气的现状,为国内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关中—天水经济区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天然气产量在2013年已经达到372.3亿立方米,自2002年以来陕西省天然气产量增长速度平稳,平均每年增长近10%(见图3)。陕西省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天然气产量在全国占比很高,进入“十一五”后,天然气产量迅猛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虽然2008年、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2010年增速又达到了22%。
图3 2002—2013年陕西省天然气产量与消费量
2013年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547亿立方米,成为世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1995—201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和产量都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0.1%。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的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这将导致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迅速地增加;同时为了保证国家能源的安全以及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也会采取大量的措施来加大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对国内的供应。但是这种供应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这将导致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四)关中—天水经济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社会对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能源的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煤炭、石油、成品油等大量依赖进口,电力供应缺口巨大。如何加快能源产业发展,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国家应强化能源产业的政策导向,坚持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方针,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鼓励煤电联营,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加强电网建设,扩大西电东送规模,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
2005年至2013年期间,在城镇能源工业和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方面,相比甘肃,陕西的城镇能源工业投资与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保持较高水平。陕西城镇能源工业投资持续增长,且增长率较为稳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也持续增长,2006—2009年增速不断提升,随后增速减缓,2013年增速下降至0。甘肃省城镇能源工业投资基本保持上扬趋势,仅于2011年出现了微幅下滑,但随后两年又保持了30%的增幅,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也持续增长,2006—2009年增速不断提升,随后增速下降,并趋于平稳(见图4)。
图4 2005—2013年陕西、甘肃城镇能源工业和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
由于国家一直将能源化工污染问题作为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摆脱煤炭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困境,2003年陕西省提出了“三个转化”(即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发展思路。按照该思路,关中—天水经济区通过整合能源资源产业、组建企业集团、大规模招商引资等手段,以达到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的目的,近几年来,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了由能源开发向能源化工的转型,加大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力度,重点发展了一批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重要煤化工项目,使煤及煤化工产业成为陕西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当前煤化工产业链大致分为传统煤化工产业链和新型煤化工产业链,传统煤化工技术路径大致包括煤焦化、煤电石及煤合成氨三种;新型煤化工技术路径大致包括煤制油、煤制甲醇及烯烃、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凭借其产业链长且资源转化率较高的特性逐渐成为煤化工发展的主流,特别是煤制油及煤制烯烃的发展为破解我国能源结构困境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2005年至2013年,在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投资方面陕西始终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其中2013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2006—2008年陕西石油及炼焦加工业投资增长率一直走高,最高已经超过150%。随后2009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其增长率骤降,但仍维持正增长,2010年至2012年一直小幅波动。相比而言,甘肃在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投资方面规模略小,2005年至2010年发展较慢,并经历了从50%的增速跌落至-50%的增速的剧烈波动。然而在2011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其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的增幅分别为70%、250%以及50%,这也使得甘肃的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投资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石油及炼焦加工业投资方面,甘肃从2005年至2008年有持续走低的趋势, 2009年达到了160%的增长率,扭转了先前的发展颓势,且2010年也基本保持了2009年的投资规模;可随后2011年与2012年,又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增速下滑;2013年则再次达到了150%的增长率,从而使得投资规模再度恢复(见图5)。
图5 2005—2013年陕西、甘肃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投资、石油及炼焦加工业投资
以新型煤化工为重要抓手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气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新型煤化工在“十三五”期间将加速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新型煤化工产业政策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气等新型煤化工产业符合我国国情,是在“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保障油气供应安全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今后国家将更加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二是适度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有利于保护环境,可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有效控制直接利用煤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发展的原则。三是我国大部分富煤地区存在水资源缺乏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气等新型煤化工产业对资源环境条件要求高,因此国家把新型煤化工定位成国内油气供应的重要补充,要求科学把握发展节奏、严格控制产业规模。四是国家对于煤化工项目的能源转化效率、环保节能以及经济性都有严格的要求,随着煤炭清洁利用相关指标的日益严格,国家政策对于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气等新型煤化工工艺技术、节能环保的要求也将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