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
- 郑保卫
- 7839字
- 2020-08-30 02:24:46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
简论中国共产党90年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始终作为党的整个事业的一部分,运用自己特有的手段和优势,为实现党的政治理想和革命目标服务,为工人阶级和广大民众服务,为无产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就了优良的传统。
而正是在长期的新闻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自己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完善其传统和作风,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新闻宣传工作原则和业务规范,构建起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独特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思想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苦,前赴后继,不断总结和丰富自己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汇聚而成的。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从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再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他们认真总结自己运用报刊及其他各种新闻媒介指导建党、指导革命战争、指导政权建设、指导社会主义革命与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事业,和发动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方面的经验,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着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并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方面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来新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它是在长期的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的斗争风浪中逐渐形成的,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艰苦奋斗中曲折发展的,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升华的。
一、在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的斗争风浪中逐渐形成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诞生于中国人民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斗争风浪之中。在她诞生之际,面临的是外侮当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挣扎求生,中国人民在彷徨中探索前行的状况。因此,她一诞生就借助俄国十月革命的东风,裹挟着国内“五四运动”的风潮,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确立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革命目标,担负起揭露黑暗、宣传革命、启迪民智和组织民众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在这一过程中,报刊成为其实现政治理想和革命目标的强大武器。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五四运动”前后,通过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革命报刊,倡导科学与民主,介绍新思潮,宣传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揭露政治腐败,动员组织群众,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中的旗帜。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青年深受其影响,纷纷投入斗争,而且也相继创办革命报刊,开始了自己革命的新闻实践。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连续三期刊载政治评论《民众的大联合》,向民众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周恩来主编的《觉悟》杂志,刊载《觉悟》和《“觉悟”的宣言》等文章,阐释其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成了当时批判旧世界,宣传新思潮的战斗号角。《劳动界》、《劳动者》、《共产党》等一批由早期共产主义者创办的报刊,当时在反映民众斗争,揭露资本压迫,号召工人联合,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最初的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先后在蔡和森、瞿秋白等人的主编下,“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的有力喉舌。
同一时期,还有李达主编的《新时代》,瞿秋白主编的《前锋》,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法国编辑出版的中共旅欧组织和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合办的机关刊物《赤光》等,也都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革命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
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由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该报以发扬“民气”,“作被压迫民众的喉舌”为职志,在当时的工人运动中起到了引导工人斗争的重要作用。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身份主编的《政治周报》,成为当时维护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和巩固广东民主革命基地的有力阵地。而毛泽东在其创刊号上发表的《〈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所阐释的办刊主张,也成为其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共产党人夏曦主编的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周报》和张太雷主编的中共广东区委机关报,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阐明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和报道当地的工农运动,发挥了战斗作用。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的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瞿秋白任主编)和机关报《红旗》(肖保璜任主编),在大革命失败之后,适时总结教训,传达中央主张,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报道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武装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介绍苏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及斗争情况,发挥了机关报刊的思想引领和革命指导作用。
1931年中国共产党人在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报》,成为中央苏区的战斗喉舌。同一时期建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则成为中国共产党有力的舆论机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而当时由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火星报》(邓小平曾担任主编),在艰苦的战斗岁月里成为红军战士的益友和知音。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充分利用《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阐释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反映根据地政权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培育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一些基本理论。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尽管日理万机,事务繁忙,但仍然熟练地运用新闻媒体指导战争,推进人民解放事业不断前进,并就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其内容涉及战争宣传与军事报道、土地改革宣传、党报性质与功能、党报宣传原则与策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多个领域和多个方面,大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
综上所述,是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实践及其新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的活动舞台。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艰苦奋斗中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农业生产,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与奋斗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运用新闻事业作为舆论工具来为实现上述目标服务。然而,这一过程却充满曲折。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十分复杂。当时,我们要迅速投入国内的经济建设,又要时刻准备应付台湾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阴谋,还要随时警惕国外帝国主义的挑衅,可以说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也正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寻求发展,曲折前行的。
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一年,就爆发了朝鲜战争,中国人民立即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帝国主义。国内民众则在后方全力支援前线,当时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整个国家、全体人民,同仇敌忾、同心同德,共同为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这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新闻媒体在战争报道和舆论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前线战争的进展情况,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一大批志愿军英雄的感人事迹,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宣传,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大大激励了志愿军战士和全国人民。
我国新闻媒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人掌握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新闻宣传的特点及规律积累了经验,也丰富了这方面的新闻思想。当时形成的一些新闻宣传经验,例如如何利用新闻媒体制造对我有利的舆论环境,如何揭露敌人的阴谋手段,如何鼓舞军队和人民群众的斗争士气,如何宣传战争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如何结成有利于战争胜利的统一战线,如何纠正新闻宣传中出现的偏差失误等等,都成为后来我们在应对和处理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中的有益借鉴。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以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为主要目标的政治运动,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像“三反”、“五反”运动;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农村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以及1959年西藏达赖集团叛乱事件;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争端和中苏两党、两国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等等。在这一系列政治运动和重大事件中,我国新闻宣传工作都做了大量的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
这些有关新闻宣传的经验都是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以及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领导下取得的。特别是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的指示和意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一时期,毛泽东等人的新闻思想也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新闻宣传工作特点、规律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思考。其中包括如何动员和组织群众投身党所发动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如何报道这些运动和建设事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总结这些运动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经验和产生的教训,如何宣传这些运动和建设事业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如何发挥新闻媒体在这些运动和建设事业中的批评与监督作用,如何掌握新闻媒体在这些运动和建设事业中对外宣传的主动权,如何在国内和国际舆论中取得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胜利,等等。可以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这些领域的行动实践和理论思考,以及由此形成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搞好经济建设。这期间,我国新闻宣传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注意反映经济建设的成就、经验和问题,宣传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先进典型,批评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等等,取得了不少经验,形成了一些传统做法。例如如何加强经济宣传,如何做好典型报道,如何开展新闻批评,如何加强舆论监督,如何体现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等等,这些内容也成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新闻媒体对大庆、大寨、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先进集体的典型宣传,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模范人物的典型宣传,其成功经验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都属于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精髓。
然而这期间,我国的新闻宣传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教训。这些失误和教训的产生,应当说同党的领导人在重大决策上的失误和政策指导上的错误不无关系。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新闻媒体上开展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和“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和“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以及后来在思想文化领域陆续开展的一系列大批判运动,在政治领域搞的一系列批判资产阶级的运动,包括反右斗争、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等等。这些运动本身可以说许多都背离了党的正确路线,而关于这些运动的宣传报道也违背了新闻宣传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上和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这期间,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提出的一些带有“左”的倾向的政治与新闻观点,也背离了党的优良传统,违反了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给当时的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冲击和影响,也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危害和损失。
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林彪、陈伯达、康生、“四人帮”等人把持下,我国新闻宣传工作背离传统、背离正道、背离客观规律的一些做法,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这说明党的新闻事业一定要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说明新闻宣传工作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一定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这些教训需要我们好好记取!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曲折,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新闻宣传工作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和教训。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也经历了曲折,这是我们在探索新闻宣传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作为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间的党的最高领袖,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与代表,其新闻实践主要解决的是党如何运用新闻媒介和舆论手段,为创建共产党、宣传动员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以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这些内容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成为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也为后来几代党的领导人形成自己的新闻思想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升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新闻宣传工作所出现的失误和教训,包括我们在新闻理论建设方面的欠缺和教训,给中国共产党人敲响了警钟。如何拨乱反正,如何正本清源,如何迅速地回到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正确轨道和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上来,成为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自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新闻事业的新任务、新使命、新方针和新要求,从此,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得以不断升华。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与代表,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精心谋划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总体规划的同时,对新闻宣传工作极为重视。他一方面积极指导新闻事业在做好社会主义经济宣传,推动新闻改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则努力恢复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匡正党的新闻宣传的基本原理,同时根据时代发展、形势变化和新闻宣传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这一时期他提出的“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党的新闻事业应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新闻工作应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宣传上来,在服务四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闻工作要坚持改革,要为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服务;新闻工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等一系列观点,解决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新闻工作如何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以及党的新闻事业如何快速和健康发展的问题。这些内容大大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在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以后执政的,他们从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以及所应遵循的工作原则,作出了许多新的理论阐释,解决了当时人们对新闻工作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模糊认识。
他们强调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当成为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向;应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应当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应当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应当实行正确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应当坚持真实性原则,力求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应当坚持新闻改革,力求既满足受众需求,又实现正确舆论导向;应当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培养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新闻干部;应当讲究宣传艺术,注意宣传效果;应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同时又提倡多样性;等等。这些理论观点为解决党和政府如何稳定局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不但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注入了新鲜内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共十六大之后形成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处在新世纪国家需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他们面对的是处在新世纪和战略转型期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如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如何提升国家软实力,扩大我国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他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新闻工作中,实行了许多新的政策调整和改革举措,提出了许多新的新闻理念和新闻观点,特别是根据新媒体出现后媒体格局和舆论格局发生变化的新情况,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当代新闻业发展需要的新闻观念,促进了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这些改革举措和新闻观点包括:强调新闻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要体现“以人为本”;提出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以及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实行政务、党务和社会公共信息公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治理整顿党政部门报刊;发展信息及文化产业;把新闻宣传作为党的执政资源;把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列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要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求新闻报道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强调新闻工作要富于创造性,要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做到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不断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时效;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要遵守新闻从业的基本准则等。
这些举措和观点主要解决党和政府如何运用新闻媒介和舆论手段改善执政环境,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效果,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以及新闻传媒作为信息产业如何适应信息化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需要,加速自身发展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和新媒体时代党指导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特点,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从邓小平、江泽民一直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这些理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注入了新鲜的内容,使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升华,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体系建设的新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新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了解党的新闻工作的传统与经验,总结其失误与教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经验、发扬传统、汲取教训,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去实现我国新闻事业的更大繁荣与发展,用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造去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去充实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体系,并为最终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科学体系打好基础、明确方向、提供指南。
注释
*此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作,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