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中国经济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思考

一、导言

出口促增长的起点是外部需求决定的,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条件下靠外部需求来拉动国内的供给,并产生出口—国内投资联动机制。与此同时,在出口偏向政策的激励下,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拓,进口技术和规模经济带来成本的降低,从而供给反过来推动出口的增长,实现出口与国内供给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按照上述逻辑逐步完成了从通过外向型政策创造比较优势到依靠进口技术、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培育的规模经济和近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条件形成自发的比较优势这一转变,并逐步形成了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越来越强的专业化分工格局(王晋斌、李南,2007)。中国经济出口促增长的模式被誉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成功典范,但在当下受到了挑战。受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1—6月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率为-2.9%。在这一特殊时期,如何重新看待中国经济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本章认为,未来中期(3~5年)中国经济不可能再现2005—2007年出现的出口促增长发展模式的“黄金期”,但由于过去多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显著拉动作用的惯性,内需无法简单替代外需,需要平衡内需和外需两个经济增长支点之间的关系——在以改革促内需的同时,进一步发掘能够扩展外需的新增长点。任何单一支点,都无法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本章分四部分来论证上述结论。首先分析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特点;其次论证未来中期(3~5年)出口促增长的上界;再次讨论平衡内外需的关系以及如何扩展外需的新增长极;最后是简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