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三兄弟

——医学领域领风骚

今年5月8日,全军医学科委会普外专业组组长黎介寿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与长兄黎鳌和小弟黎磊石,先后步入中国科学界最高学术殿堂,黎氏三兄弟这一“人才链”更加引人瞩目。

黎鳌到明年5月年满八旬,黎介寿去年10月度过71岁寿辰,黎磊石也将于今年10月进入古稀之年。兄弟三人几十年如一日献身祖国医学事业,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各领风骚。

黎鳌:原子弹爆炸后果激发报国之志

采访中,现任中华创伤学会主任委员的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黎鳌回首往事,追忆起广岛原子弹爆炸对他一生道路选择的重大影响。他说:“我过去是搞普通外科的,改行专攻烧伤医学,这个愿望早在1945年就萌生了。原子弹给广岛人民造成的外伤,90%以上是烧伤,而当时中国对烧伤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万一……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种忧虑一直在我心上悬着。”

1957年7月,论文得过卫生部金奖、在普外领域已小有名气的黎鳌,忍痛割爱,主动请缨成立全军第一个烧伤治疗小组。上级领导很快批准他的请求,他终于如愿以偿。

然而,万事开头难。面对仪器破旧不全、经费拮据的局面,几位同事不免心存畏难情绪。黎鳌见状,把手一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等靠要不是科学家的性格!”从此,他带领大家投入烧伤科研的紧张努力之中。

春华秋实。40年间的辛勤耕耘,使黎鳌在不毛之地上的播种,长成了一片绿茵。在他的领导和主持下,当初只有3名医生、6张床位的烧伤治疗小组,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烧伤研究所,并连续三届赢得了主办国际学术会议的殊荣,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领先”和“全国之最”:救治烧伤病人万余例,治疗水平世界领先;攻克吸入性损伤发病机理及诊治的重大难题,研究成果领先世界;率先阐明肠源性感染的基础理论,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唯一重大攻关课题———“烧伤早期损害与创面愈合机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成果……

1994年,设在美国的国际烧伤学会授予黎鳌最高学术奖———伊文思奖。

黎介寿:九曲肠中求解生命之谜

据统计,全世界迄今已成功施行肝脏移植手术20多万例,心脏移植手术2万多例……在人的脏器移植历史档案中,只有小肠移植的成功率最低,总计不到100例。

小肠移植难在何处?首先难在人的小肠结构非常复杂,淋巴结一个挨一个,术后排斥反应特别严重,接受小肠移植的患者极易发生肠坏死。而肠坏死一旦发生,病人的生命便会朝夕难保。因而,小肠移植手术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一大医学难题。

性格耿直的黎介寿,40多年来在九曲肠中不断求解生命之谜。1985年,他决定向小肠移植发起攻坚战,率先在国内突破零的纪录,为一位患者成功实施了全小肠移植手术,并陆续使不少患者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康复。

在国内,直到70年代,肠瘘患者的死亡率仍然高达60%~70%;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治疗,死亡率也不下20%。黎介寿经过潜心研究,首次发明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先为患者补足营养再推上手术台。此法经800多例手术验证,死亡率仅为9%。现在,治疗肠瘘—静脉营养—小肠移植,已成为以黎介寿为所长的南京军区总医院普外研究所的绝活儿。

黎磊石:三味中药与他结下深缘

国家权威机构印制的一张表格,在介绍黎磊石的科研成就时,一段百把字的评介,竟出现了两味中药的名称,而了解黎磊石的人还会补充说:他还发现了冬虫夏草对防治药物性肾损伤的独特作用。

那么,黎磊石是怎样与这三味中药结缘的呢?

他用雷公藤治疗慢性肾炎,是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用此药后蛋白尿消失受到启发的。经过深入研究,他率先证明了此药可以用来取代西药而且没有毒副作用。现在,雷公藤已成为受到国际上广泛重视的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药物。

对大黄成分的分解,促使黎磊石大胆提出了“大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及疗效”的研究课题。他亲自主持和指导的这项研究,通过前瞻性对比,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论证了大黄对慢性肾衰的治疗作用大大优于国际现有疗法,从而又取得一项重大突破……

免疫球蛋白A肾病在我国发病率极高,占常见慢性肾炎的3成以上,此病在国际上也是道棘手难题。信奉“医本仁术”的黎磊石,决心攻克这个顽症,造福于广大患者。他对500多例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首次系统地阐明了此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独创了分型治疗法,使经治的80%患者获得了明显疗效。

黎磊石是我国唯一的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唯一以执行主席身份主持过国际肾脏病学术会议的炎黄子孙。

(《人民日报》,199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