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 (同治十年)

2月 北清轮船公司(North China Steamship Co.)周转不灵,怡和洋行立即提供贷款白银2万两,将北清轮船公司的轮船并入自己的船队。(323,54页;327,90页)

4月17日 丹麦大北公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擅自架设的香港至上海的海底电线(长950海里)开始营业。上海对外电讯交通正式开放。1873年8月又擅自在吴淞建电报房,架设一条长30里的淞沪陆线通达租界。(314,569-571页)1871年6月3日,香港至新加坡一段,亦开始通报(128,电线(七),大事年表,2页;119,635页)。香港至伦敦的海底电线接通,开始营业(312,1031页)。海底电报的接通把上海和伦敦间需时六至八周的邮程(“靠轮船传递消息的时代”)缩短至几个小时,从此在上海的英商和英国本国的商人可以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在中外市场上推行“期货交易”已有可能。伦敦商人不必握有大量存货,而在需要的时候又很容易增加实际握有的存货。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和海底电报的接通使中西贸易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过去因缺乏资本或信用而被排斥于商业之外的竞争者参加了贸易,因而刺激了贸易的发展。因为现在一笔周转迅速的小额资本就能经营过去比较大得多的资本尚感不足的(贸易)”。贸易规模扩大了,竞争加剧了,利润降低了。(106,949-955、960、963、1276页)外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加强了。(“一般地说,茶叶价格转受伦敦市场的情况支配了——这就是说,受伦敦存货量、英国和欧陆的销路以及人们对将来需求的估计等所支配”。载106,951页。参看1038-1039、1040页)

5月1日 华商保安公司(China Insurance Co.)开设,资本150万元,分为1 500股,每股1 000元,总行设香港。其宗旨是:“把华商自己贸易中的厚利收归己有,在公司的股份之中,务欲华人居其大半。”(119,1436页)

7月12日 福建船政局开工建造巡洋舰扬武号,1872年4月23日下水,排水量1 400吨。(338,107页)

7月 美国人富文(Vrooman)在广州筹办的厚益纱厂开工。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个机器纺纱厂。此厂存在约半年之久。(304,394-395页)

8月12日 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把横贯俄罗斯、从海参崴经长琦的水线接至上海。从此,上海北可经日本与俄国通报,南可经香港与欧美通报。(317,45页;314,569页)

9月13日 1870年九月,日本派使臣来华,要求签订商约。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奏请清廷同意。但曾提醒“不可载后有恩渥利益施于各国者一体均沾等语”。是日,中日签订《修好条约》和《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规定双边享有领事裁判权;互相承认协定关税(当时两国关税均为5%);两国商民准在对方指定的通商口岸贸易,但不得进入内地;两国商货进入对方口岸,均照对方海关税则定税。还规定日本商船不得前往装载登州、牛庄两处豆石、豆饼。这两个条约基本上是平等的。约成之后,日本一再要求增加“一体均沾”、“内地通商”内容,中方代表坚决拒绝。日方反复纠缠,未果。拖到1873年5月1日才正式换约(101,317-324页;106,721-727页;341,239页;346,102页)

11月 申请贩运淮盐的一千余人从上海向扬州盐务管理机构汇去300万两作为保证金,使上海金融迅速周转失灵。“十天之内……上海银根可谓紧极矣。”到1872年6月,上海还没有从这次货币恐慌中恢复过来。(310,128-129页;307,137-138页)

是年 在俄国政府的支持下,俄国商人组织黑龙江轮船公司,在黑龙江开辟定期航线。俄国政府给予它长达20年的特许保护。(328,157页;34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