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学与老有所为:国际视野
- 孙鹃娟 梅陈玉婵 陈华娟
- 2264字
- 2020-08-30 03:18:27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改变。对于老龄化,人们既有悲观的看法,也有乐观的看法:一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可能加重,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老龄化还给医疗护理、照顾带来了经济、人力、精神等多方面压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今天的老人已经不同于昨天的老人,随着寿命的不断延长,大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他们不仅能够不依赖他人,而且有意愿继续发挥能力和价值。事实上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领域,有很多老年人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做出了难以替代的贡献。但传统观念往往把老年人看作“退休者”、“照顾接受者”(care receiver),在一些人看来,老龄化带来的更多的是挑战而非机遇,这些定位使老年人对家庭和社区的贡献很容易被忽视,加上由于缺少政策支持,老年人要充分发挥“余热”仍然受到很多限制甚至歧视。
本书是一本社会老年学的书,除了导言之外,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支持和鼓励老年人继续为家庭、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老有所为。有生产力的老龄化或者说老有所为是国际上老年学近二十年来的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过积极、有意义、有贡献、快乐的生活是老年学研究的主要目标。(Mui & Shibusawa, 2008)而老有所为能够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通过作为照顾者、志愿者、继续工作者、终身学习者等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给家庭和社会贡献力量。在本书中,我们在社会老年学理论的基础上将着重探讨老有所为的理论、实证、政策、实践项目的最新研究进展。本书会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希望读者能从不同文化的经验中受益。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们对老龄化、健康、老有所为等问题的认识,推动老有所为方面的知识和实践项目在中国得以应用。
每一个长者的人生经历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在日历年龄的基础上,有社会心理学家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年龄段:从出生到30岁是第一龄,从31岁到60岁是第二龄,而60岁以上则为第三龄。因为人类寿命逐渐延长,很多人在60岁后至少还可以生活20到30年的时间。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活到第三龄的人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第三龄阶段,因此对老年期这一生命阶段再作细分是很有必要的。在国际上,年龄从65岁至74岁的老年人常被称为“年轻老人”或“低龄老人”(young-old),很多年轻老年人可能仍在工作或刚刚退休,无突出的健康问题,依然保持活跃。年龄界乎75岁至84岁的人士被称为“中龄老人”,他们可能会经历少许疾病,需面对一些身体挑战,这一年龄段的人多已丧偶,而且完全退休,可能需要得到支持。而年过85岁的“高龄老人”则往往有更多的支持需要,他们可能面临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对照顾的需求更大,但要看到还有很多高龄老人仍然健康有活力,享受丰富的晚年生活。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以年龄来衡量人的健康和能力。有人年方五十,已出现多种健康问题而要在家休养,而有人年过九十却依然能够冬泳并每星期从事四十小时的志愿服务。人们在老年阶段的种种表现是他们各自独特生命历程的集中反映,但无论一个老人健康与否或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如何,我们都可在他或她的身上看到能力和专长。
老年人有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有继续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的意愿,关键在于如何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选择适合的方式继续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度过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晚年。退休意味着正式职业经历的结束,但也意味着老年人可以选择参与其他更多无偿的或有偿的社会活动。但有些人却对老年人存在误解和偏见,常把他们与身体虚弱、疾病缠身、失忆、失智、失聪、失明、失能、贫穷、吝啬、无用等词联系起来,很多老年人也会受这些负面认识的影响而放弃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这些忽略人的能力而只根据年龄作出主观判断的看法被称为年龄歧视(ageism)。人口老龄化不是问题,对老年人的歧视及负面看法才是问题,其实在正常的老化过程中,人们可以比较健康地活到生命终点。从生命历程的视角(life course perspective)来看老年人,他们的生命就像一本书,在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里,在灰白的头发和深深的皱纹之下,我们能看到他们对家庭、国家所做的贡献,以及他们一生在生命战场上的英勇战迹。而生命的结束就像人生毕业一样,需要举行人生毕业礼,庆祝生命历程的结束以及赞扬其一生的贡献。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老年人也是一笔丰富的人力资源,他们的智慧、经验、知识、社会关系等对于社会而言是宝贵的财富。中国拥有大量的健康老人,他们通过照顾他人、继续就业或劳动、从事志愿服务或者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可以参与社会活动、奉献于社会和家庭,实现老有所为。老年人的这些贡献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例如,2010年美国老年人在参与正式的志愿活动和照顾家庭方面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经估算约为5000亿美元。但老年人所蕴含的这种丰富的人力资本需要得到认可、发掘、培养和管理。正如经济资产一样,不懂得如何发掘和管理,就必然导致这些宝贵的资产被浪费。尽管研究表明老年人积极参与为社会做贡献的老有所为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很多老年人对于继续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为还有积极的意愿,但我国目前真正能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的政策和实践项目还很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老年人的需求,更难以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老年人力资源的要求。
本书基于中国国情和社会老年学的理论和实证,在老有所为的框架下,探讨如何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中国老年人继续参与到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的活动中,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为,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从而推动中国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对社会继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