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事实

需求结构失衡问题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问题就被提出来,并被社会广泛关注。需求结构失衡问题一经提出,就形成社会普遍共识。一种为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投资需求非常强烈,但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相对较弱。其主要表现就是投资需求占社会总需求比重逐年增加,2010年全社会投资率超过了45%;相反,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呈总体下降趋势,2010年居民消费率已下降到35%以下。最近几年,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通过跨国数据比较,为上述需求结构失衡推断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经验证据。也有学者根据社会最优积累率理论对我国投资率和居民消费率的适度水平作出估算,结论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前述经验推断。然而,就在社会普遍认为我国存在严重需求结构失衡问题的同时,也有少数学者提出不同看法注1,这部分学者认为,如果我国长时间存在严重需求结构失衡,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过去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至少说明,我国即使存在需求结构失衡,也不会像统计数据反映的那么严重。虽然上述判断并没有充分证据支持,但这部分声音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需求结构失衡的判断依据,这个依据要能反映需求结构变化遵循的一般规律。本章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已有文献基础上,从跨国证据中总结出需求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并依据这一规律对我国需求结构失衡与否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