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

——放下执着,进退自如

“云在青天水在瓶”,唐人李翱因这句话而瞬间了悟,他悟出的其实就是关于人生的一个真谛——顺其自然。现代人的心总是执着于各种欲望,不想摆脱,其实何必如此执着,何不就此放下,给心灵一些空间,去感受清风习习,去感受阳光雨露,你的心会获得一种大自在。

人生不必太执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古语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即万物纷杂生存,又各自返回它们的本原,返归本原称为“静”,叫复归本性。宇宙生命的来源,本来就是清虚的。“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常”并不全等于永恒,一个人不知常,就要从自己的生命中回过头来找寻。既然一切皆为清虚,我们又何必对什么事情都抓得很牢,执着而不肯放手呢?

有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一位禅师:“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您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禅师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5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

回到公司,一个人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没动。日子过得真快,转眼10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里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后来成为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相遇了,“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5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巴着公司?所以辞职。”农业专家接着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什么没听师父的话呢?”“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两个人又去拜望禅师,禅师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答了5个字:“不过一念间。”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完完全全、真真正正抓住的,无论是物,还是人。因此不必斤斤计较,刻意追逐。有人曾问过南怀瑾先生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学布施才不过分贪心赢利集财?”南怀瑾先生精辟地回答:“地球都是你的,为什么不布施?”

对于不生不灭的生命本原,要把握得住,要认识得透彻,才能够善始善终。“不知常,妄作凶”,人生若醉生梦死,碌碌无为,终将痛苦离去。想要尽力去抓住一切,往往什么都抓不住。

敬贤禅师有个弟子喜欢画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之后,他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画完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小和尚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小和尚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敬贤禅师让他换一种方法去试试。

小和尚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

可这一次,按照师父的建议,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小和尚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敬贤禅师问弟子:“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悟出什么?”

“师父!”小和尚不无感慨地说,“我觉得我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不必过于执着他人的眼光和看法,因为我们无论怎么做都无法让所有的人满意,这时索性让自己满意就行了。人生路有多条,何必将自己逼进死胡同呢?

放下对外物的执着,才能让自己进退自如。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上帝在关闭一扇门时,就会打开另一扇窗。在人生走到歧路或困境时,千万不要绝望灰心,因为正有另一条大路向我们展开坦途。人生有无数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条路走不通,何不换另一条路来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生有时不必过于执着,如庄子所言,像婴儿一样,若有若无地自在把握,反而能够将幸福抓住。

握得越紧,越容易流失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抓得越紧,就越容易流失。

佛家的《菩提心论》里曾经对“执着”作过这样的解释:那是一种对自我的过分坚持。关于这个问题,《庄子·大宗师》中也曾经说过:“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南怀瑾先生解释说,这里的“藏”字,只能借用一个名称来讲,就是佛学中所说的执着,抓得很牢。一个人对生命之中的一切都想把握得很牢,其实生命永远都不会让我们完全把握。所谓要想将人生牢牢把握,就如同这里所说的“藏舟于壑,藏山于泽”,把船藏在山谷里面,把山藏在海洋里面。在普通人看来,如此隐藏,的确十分牢固。人们往往不知道,虽然我们认为藏得很好,但是有个大力士,半夜三更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把山和海都背走了。

南先生认为,中国古籍中的“天圆地方”,是指地有方位。曾子就讲过地球是圆的,且一直在旋转。所谓“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观念,由来已久。这里庄子是说,一般人不懂得,以为自己坐在地球上很稳当,实际上地球一直在转动,仿佛山和海在夜里悄悄被人搬走。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抓得越紧,就越容易流失。

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流过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它来到了一个沙漠。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的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个沙漠吧?”当它决定越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却发现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之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它颓废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也可以。”原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小河流很不服气地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可以。”“因为你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沙漠,到达你的目的地。你只要愿意放弃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这样说。

小河流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放弃我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不!不!”小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毕竟它从未有过这样的经验,叫它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不等于是自我毁灭了吗?“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小河流这么问。“微风可以把水汽包含在它之中,然后飘过沙漠,等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把这些水汽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小河流问。“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沙漠回答,“不管自己是一条河流或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你之所以会坚持你是一条河流,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本质。”此时小河隐隐约约地想起了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风带着自己,飞到内陆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变成今日的河流。于是,小河流终于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双臂,消失在微风之中,让微风带着它,奔向它生命中另一阶段的归宿。

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总有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有时无须太过执着,正如感情,感情是一捧细沙,握得越紧,越容易流失。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一切藏得严严实实,其实却十分不牢靠。

生命历程往往也像河流一样,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碍,达到某种程度的突破,有时必须放下“执着”。

另辟蹊径,步入新境

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一条路走不顺畅,可以硬着头皮走下去,也可以放弃原路,另辟蹊径。换一种思维,换一个想法,往往能使人豁然开朗,步入新境,也能使人从“山穷水尽”中看到“峰回路转”和“柳暗花明”。

美国科学家贝尔曾说过:“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这也就是说我们往往按照自己已经习惯的思维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同样的角度看上去,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总是一样的,就永远要在资源的限制下发展。但如果你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很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有一家电视台请来了一位商业奇才做嘉宾主持。很多人想听听他成功的方法。他却淡淡一笑,说:“还是我出道题考考你们吧!”

“某处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了过去,然而一条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时,如果是你,你将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嘉宾只笑不说话,过了很久他才说:“为什么非要去淘金呢?不如买船从事运送淘金者的营生。”

众人愕然。是啊,那种情形下,即便你将那些淘金者宰得身无分文,他们也心甘情愿呀——因为过去就是金矿!

成功往往就隐藏在别人没有注意的地方,假如你能发现它、抓住它、利用它,那么,你就会有机会获得成功。困境在智者的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愚者对此却无动于衷。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往往是我们生活中的陷阱。如果总是大家做什么你也做什么,就无法取得突破。为何不想一下“大家不做什么”,“大家还没有做什么”。这样,在他人忽略的特殊领域,我们便能挖掘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要想改善生活品质,首先要学会改变思路。不善改变思路就根本不可能找到成功的路径。

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克教授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的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在瓶口反复朝有光亮的方向飞。它左冲右突,努力了多次,都没有飞出瓶子。尽管这样,它还是不肯改变突围方向,仍旧按原来的方向去冲撞瓶壁。最后,它耗尽了气力,累死了。

接着,教授又放进了一只苍蝇。苍蝇也向有光亮的方向飞,突围失败后,又朝各种不同方向尝试,结果最后终于从瓶口飞走了。

有时候,人只要稍微变通一下思路,生命的前景、工作的效率就会大为改观。当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是否常常这样鼓励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有时候,这会陷入一种误区:一意孤行,一头撞南墙。因此,当你的努力迟迟得不到预期的业绩时,就要学会放弃,要学会改变一下思路。其实,细想一下,适时地放弃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吗?改变一下方向又有什么难的呢?

改变一个想法,我们改变的,就不只是自己的那个世界。有人说: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我们就能飞多远。当我们感觉眼前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转念一下,另辟蹊径,就有可能步入人生的另一片天地。

学会变通,走出人生困境

对于困难这部老爷车来说,变通就是最好的润滑油。

变通是一种智慧,在善于变通的人们那里,不存在困难这样的字眼。再顽固的荆棘,也会被他们用变通的方法连根拔起。他们相信,凡事必有方法去解决,而且能够解决得很完善。

一位姓刘的老总曾深有感触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10多年前,他在一家电气公司当业务员。当时公司最大的问题是讨账。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却总是无法及时收到货款。

有一位客户买了公司20万元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派了3批人去讨账,都没能拿到货款。当时他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张的员工一起被派去讨账。他们软磨硬泡,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

两天后他们赶去,对方给了一张20万元的现金支票。

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199900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个花招,他们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节假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他却突然灵机一动,拿出100元钱,让同去的小张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一来,账户里就有了2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他带着这20万元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他在公司不断发展,5年之后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

显然,刘总为我们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因为他的智慧,使一个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因为他的变通,才使他获得不凡的业绩,并得到公司的重用。可以说,变通就是一种智慧。

生活中,学会变通、懂得思考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事实也一再证明,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变通方法,必定会有所突破。

委内瑞拉人拉菲尔·杜德拉也正是凭借这种不断变通而发迹的。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就建立了投资额达10亿美元的事业。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杜德拉在委内瑞拉的首都拥有一家很小的玻璃制造公司。可是,他并不满足于干这个行当,他学过石油工程,他认为石油是个赚大钱和更能施展自己才干的行业,于是他一心想跻身于石油界。

有一天,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则信息,说是阿根廷打算从国际市场上采购价值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得此信息,他充满了希望,认为跻身于石油界的良机已到,于是立即前往阿根廷活动,想争取到这笔合同。

去了后他才知道早已有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两个老牌大企业在频繁活动了。这是两家十分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更何况自己对经营石油业并不熟悉,资本又并不雄厚,要做成这笔生意难度很大。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决定采取变通的迂回战术。

一天,他从一个朋友处了解到阿根廷的牛肉过剩,急于找门路出口外销。他灵机一动,感到幸运之神到来了,这等于给他提供了同英国石油公司及壳牌公司同等竞争的机会,对此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他旋即去找阿根廷政府。当时他虽然还没有掌握丁烷气,但他确信自己能够弄到,他对阿根廷政府说:“如果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我便买你2000万美元的牛肉。”当时,阿根廷政府想赶紧把牛肉推销出去,便把购买丁烷气的订单给了杜德拉,他终于战胜了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订单争取到后,他立即筹办丁烷气。他随即飞往西班牙。当时西班牙有一家大船厂,由于缺少订货而濒临倒闭。西班牙政府对这家船厂的命运十分关切,想挽救这家船厂。

这一则消息,对杜德拉来说,又是一个可以把握的好机会。他便去找西班牙政府商谈,杜德拉说:“假如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便向你们的船厂订制一艘价值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政府官员对此求之不得,当即拍板成交,马上通过西班牙驻阿根廷使馆,与阿根廷政府联络,请阿根廷政府将杜德拉所订购的2000万美元的牛肉,直接运到西班牙来。

杜德拉把2000万美元的牛肉转销出去之后,继续寻找丁烷气。他到了美国费城,找到太阳石油公司,他对太阳石油公司说:“如果你们能出2000万美元租用我这条油轮,我就向你们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太阳石油公司接受了杜德拉的建议。从此,他便打进了石油业,实现了跻身于石油界的愿望。经过苦心经营,他终于成为委内瑞拉石油界的巨头。

杜德拉是具有大智慧、大胆魄的商业奇才。这样的人能够在困境中变通地寻找方法,创造机会,将难题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创造更多可以脱颖而出的资源。美国一位著名的商业人士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变通,他能根据不同的困难,采取不同的方法,最终克服困难。

对于困难这部老爷车来说,变通就是最好的润滑油。对于善于变通的人来说,世界上不存在困难,只存在着暂时还没想到的方法。因此,当我们面临人生的困境时,不妨换种思维、换种角度来对待,学会变通,走出困境。

穷则变,变则通

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不断回转蜿蜒,才能克服崇山峻岭,汇集百川,成为巨流。

行走中的人,既要能够看到远处的山水,也要能够看到自己脚下的路。“不计较一时得失,基于全景考虑而决定的变通”往往是抵达目的地的一条捷径。变通,既是为了通过,更是为了向前。

穷则变,变则通。生命的长途中既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小路,聪明的人既向往大道的四通八达,也憧憬小路上的美丽风景;生命的轮转中四季交替,既有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明媚春光,也有银装素裹、万木凋零的凛凛冬日,万物生灵随着季节的轮转调整着自己的生存方式。

在生命的春天中,我们尽可以充分享受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而遭遇寒冬之时,要及时调整步速,不急不躁地把握住生命的脉搏。

人的一生,总要经风历雨,横冲直撞、一味拼杀是莽士,运筹帷幄、懂得变通才是智者。

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穷人家境拮据,妻子又体弱多病,不得已向富人借了很多钱。年关将至,穷人实在还不上欠富人的钱,便来到富人家中请求他拖延一段时间。

富人不相信穷人家中困窘到了他所描述的地步,便要求到穷人家中看一看。

来到穷人家后,富人看到了穷人美丽的女儿,坏主意立刻就冒了出来。他对穷人说:“我看你家中实在很困难,我也并非有意难为你。这样吧,我把两个石子放进一个黑罐子里,一黑一白,如果你摸到白色的,就不用还钱了,但是如果你摸到黑色的,就把女儿嫁给我抵债!”

穷人迫不得已只能答应。

富人把石子放进罐子里时,穷人的女儿恰好从他身边经过,只见富人把两个黑色石子放进了罐子里。穷人的女儿刹那间便明白了富人的险恶用心,但又苦于不能立刻当面拆穿他的把戏。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并悄悄地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于是,当穷人摸到石子并从罐子里拿出时,他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富人还没来得及看清颜色,石子便已经掉在了地上,与地上的一堆石子混杂在一起,难以辨认。

富人说:“我重新把两颗石子放进去,你再来摸一次吧!”

穷人的女儿在一旁说道:“不用再来一次了吧!只要看看罐子里剩下的那颗石子的颜色,不就知道我父亲刚刚摸到的石子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了吗?”说着,她把手伸进罐子里,摸出了剩下的那颗黑色石子,感叹道:“看来我父亲刚才摸到的是白色的石子啊!”

富人顿时哑口无言。

“重来一次”意味着穷人摸到黑、白石子的概率仍然各占一半,而穷人的女儿则通过思维的转换成功地扭转了双方所处的形势。所以很多时候与其硬来,不如做出变通更有效果。当客观环境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学会变通,才能在绝境中走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生活中许多事情往往都要转弯,路要转弯,事要转弯,命运有时也要转弯。转弯是一种变化与变通,转弯是调整状态,也是一种心灵的感悟。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不断回转蜿蜒,才能克服崇山峻岭,汇集百川,成为巨流。生命的真谛是实现,而不是追求;是面对现实环境,懂得转弯迂回和成长,而不是直撞或逃避。

高山不语,自有巍峨;流水不止,自成灵动。沉稳大气、卓然挺拔,是山的特性;遇石则分,遇瀑则合,是水的个性。水可穿石,山能阻水,山有山的精彩,水有水的美丽,而山环水、水绕山,更是人间曼妙风景。

做一条反向游泳的鱼

做一条反向游泳的鱼,不走寻常路,才能看到别样风景;不走寻常路,是因为心系远方。

艺术家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文学家说:“抄袭是埋葬一切才华的坟墓,创新是精品产生的源泉。”

经济学家说:“逃离竞争残酷的红海,奔向空间无限的蓝海。”

做一条反向游泳的鱼,不走寻常路,才能看到别样风景;不走寻常路,是因为心系远方。

当你面对一个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沿着某一固定方向思考而不得其解时,灵活地调整一下思维的方向,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路,甚至把事情整个反过来想一下,那么就有可能难中求胜,摘得成功的果实。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越州(今浙江绍兴)闹蝗灾。只见蝗虫乌云般飞来,遮天蔽日。所到之处,禾苗全无,树木无叶,一片肃杀景象。当然,这年的庄稼颗粒无收。

这时,素以多智、爱民著称的清官赵抃被任命为越州知州。赵抃一到任,首先面临的是救灾问题。越州不乏大户之家,他们有积年存粮。老百姓在青黄不接时,大都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而一旦遭灾,便缺大半年的口粮。灾荒之年,粮食比金银还贵重,哪家不想存粮活命?一时间,越州米价高涨。

面对此种情景,僚属们都沉不住气了,纷纷来找赵抃,求他拿出办法来。借此机会,赵抃召集僚属们来商议救灾对策。

大家议论纷纷,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依照惯例,由官府出告示,压制米价,以救百姓之命。僚属们七言八语,说附近某州某县已经出告示压米价了,我们倘若还不行动,米价天天上涨,老百姓将不堪其苦,会起事造反的。

赵抃静听大家发言,沉吟良久,才不紧不慢地说:“今次救灾,我想反其道而行之,不出告示压米价,而出告示宣布米价可自由上涨。”众僚属一听,都目瞪口呆,先是怀疑知州大人在开玩笑,而后看知州大人认真的样子,又怀疑这位大人是否吃错了药,在胡言乱语。赵抃见大家不理解,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就这么办。起草文告吧!”

官令如山,赵抃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过,大家心里都直犯嘀咕:这次救灾肯定会失败,越州将饿殍遍野,越州百姓要遭殃了!这时,附近州县都纷纷贴出告示,严禁私增米价。若有违犯者,一经查出严惩不贷。揭发检举私增米价者,官府予以奖励。而越州则贴出不限米价的告示,于是,四面八方的米商闻讯而至。开始几天,越州米价确实涨了不少,但买米者看到米上市的太多,都只观望不买。过了几天,米价开始下跌,并且一天比一天跌得快。米商们想不卖再运回去,但一则运费太贵,增加成本,二则别处又限米价,于是只好忍痛降价出售。这样,越州的米价虽然比别的州县略高点,但百姓有钱可买到米。而别的州县米价虽然压下来了,但百姓排半天队,却很难买到米。所以,这次大灾,越州饿死的人最少,受到朝廷的嘉奖。

抃僚属们这才佩服了赵的计谋,纷纷请教其中原因。赵抃说:“市场之常性,物多则贱,物少则贵。我们这样一反常态,告示米商们可随意加价,米商们都蜂拥而来。吃米的还是那么多人,米价怎能涨上去呢?”

逆向思维不迷信原有的传统观念和经典信条,对既定事物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体现的是一种叛逆精神。这种思维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合情理甚至是荒谬的,但正是因为采取这种思维,思考者才得以摆脱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束缚,向着新的成功跃进,创造出新的观念和理论来,导致新旧理论的更替和生活面貌的改变。

逆向思维本身就是灵感的源泉。遇到问题,我们不妨多想一下,能否从反方向考虑一下解决的办法。反其道而行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当别人都在努力向前时,你不妨倒回去,做一条反向游泳的鱼,去寻找属于你的终南捷径。

抛却执着的妄念

执着于变幻无常的时间一切,就是一种虚妄。

禅宗祖师曾说过一句话:“如虫御木,偶尔成文。”意思是说,有一只蛀虫咬树的皮,忽然咬的形状构成了花纹,使人觉得好像是鬼神在这棵树上画了一个符咒。偶尔成文似锦云,有时候也很好看的,其实那都是偶然撞到的。这就说明一切圣贤说法以及佛的说法都是对机说法,这些都是偶尔成文,过后一切不留。既然世间的一切都是偶尔成文的,还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西堂智藏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他住持西堂后,有一次一位俗家人士问:“禅师,请问有天堂和地狱吗?”

禅师答:“有。”他又问:“有佛、法、僧三宝吗?”禅师答:“有。”他还提了许多问题,禅师全都回答:“有。”那人说:“师父这样回答,恐怕错了吧?”禅师就问:“难道你见过得道高僧了吗?”那人答:“我曾经参见过径山和尚。”禅师问:“径山对你怎么说的?”那人答:“他说一切都无。”禅师问:“你有妻子吗?”他回答:“有。”禅师问:“径山和尚有妻子吗?”那人答:“无。”禅师说:“径山和尚说无也是对的。”那人行礼道歉后满足地离去了。

俗家人士的回答为什么有问题呢?原因就在于他还有对错之分,一个执着于对错的人,当然就是一个妄念没有去除的人。

佛陀告诫世人说,一个人要学习超然物外,不要执着于万事万物,因为尘世间万事万物均是无常。不要执着,不代表不让生活中任何感情和经验留在心中。事实恰恰相反,我们要让所有情绪、体验、经验穿透心房,只有真实地去接受、体会和认清这些经验,才能让它离开,不再执着。

赵州禅师是禅宗史上有名的大师,他对执着也有很精彩的解释。

众僧请赵州禅师住持观音院。一天,赵州禅师上堂说法:“比如明珠握在手里,黑来显黑,白来显白。我老僧把一根草当作佛的丈六金身来使,把佛的丈六金身当作一根草来用。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就是菩提。”有僧问:“不知菩提是哪一家的烦恼?”赵州禅师答:“菩提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又问:“怎样才能避免?”赵州禅师:“避免它干什么?”

又有一次,一个女尼问赵州禅师:“佛门最秘密的意旨是什么?”赵州就用手掐了她一下,说:“就是这个。”女尼道:“没想到你心中还有这个。”赵州说:“不!是你心中还有这个!”

赵州禅师的话语给我们以足够的启示。人为什么放不下,就因为他们还有执着,有执着的人就不会绝对自在。

南怀瑾先生告诉我们,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被眼前的现象骗了,人生永远不断有明天,何必总是看过去呢?明天不断地来,真正的虚空是没有穷尽的,它也没有分断昨天、今天、明天,也没有分断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这么一个虚空。天黑又天亮,昨天、今天、明天是现象的变化,与这个虚空本身没有关系。天亮了把黑暗盖住,黑暗真的被光亮盖住了吗?天黑了又把光明盖住,互相轮替,黑暗光明,光明黑暗,在变化中不增不减;所以一切的用是虚妄不实的,而虚空之体却是不增不减的;所以生活中的我们,一定不要被变化不实的现象所骗。执着于变幻无常的时间一切,就是一种虚妄。

其实,这就是所谓“色即是空”,不执着了,就会享受当下,坦然接受一切,那逍遥的境界也就不远了。

寻明心,安身心

执着就像一个魔咒,令人心生挂念,不能自拔,最后常令人不得其果,操劳心神,反而迷失了对人生、对自身的真正认识。

认识心内的世界,首先要认识我们的心。由识心而找心,由找心而明心,由明心而安心。人,若能悟到这一层次,就算是修行到了真正的境界。照佛理所言,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打破这些执念,自然会推开迷雾见青天,认识一个全然超新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随时观察自己,要使此心无所住。如果心心念念在某一种事物上,或在某一种习气上,始终不能解脱,就很难认清自己,更无法与这世界形成和谐的关系。

因此,一个看清自己、认识自己、看透外界的人,必须学会不要将自己的心执着于任何观念和习气上。

马祖道一禅师是南岳怀让禅师的弟子。他出家之前曾随父亲学做簸箕,后来父亲觉得这个行当太没出息,于是把儿子送到怀让禅师那里去学习禅道。在般若寺修行期间,马祖整天盘腿静坐,冥思苦想,希望能够有一天修成正果。有一次,怀让禅师路过禅房,看见马祖坐在那里面无表情,神情专注,便上前问道:“你在这里做什么?”马祖答道:“我在参禅打坐,这样才能修炼成佛。”怀让禅师静静地听着,没说什么就走开了。第二天早上,马祖吃完斋饭准备回到禅房继续打坐,忽然看见怀让禅师神情专注地坐在井边的石头上磨些什么,他便走过去问道:“禅师,您在做什么呀?”怀让禅师答道:“我在磨砖呀。”马祖又问:“磨砖做什么?”怀让禅师说:“我想把它磨成一面镜子。”马祖一愣,道:“这怎么可能呢?砖本身就没有光明,即使您磨得再平,它也不会成为镜子的,您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怀让禅师说:“砖不能磨成镜子,那么静坐又怎么能够成佛呢?”马祖顿时开悟:“弟子愚昧,还请师父明示。”怀让禅师说:“譬如马在拉车,如果车不走了,你是用鞭子打车,还是打马?参禅打坐也一样,天天坐禅,能够坐地成佛吗?”

马祖把心念执着于坐禅,所以始终得不到解脱,只有摆脱这种执着,才能有所进步。成佛并非执着索求或者静坐念经就可,必须要身体力行才能有所进步。一开始终日冥思苦想着成佛的马祖,在求佛的过程中,已经渐渐沦入歧途,偏离了参禅学佛的本意。马祖未能明白成佛的道理,就像他没有明白自己的本心一样,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内心如何与佛同在,所以他犯了“执”的错误。

名师百丈和尚每次说法的时候,都有一位老人跟随大众听法,众人离开,老人亦离开。老人忽然有一天没有离开,百丈禅师于是问:“面前站立的又是什么人?”老人云:“我不是人啊。在过去迦叶佛时代,我曾住持此山,因有位云游僧人问:‘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入因果吗?’我回答说:‘不落因果。’就因为回答错了,使我被罚变成狐狸身而轮回五百世。现在请和尚代转一语,为我脱离野狐身。”于是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吗?”百丈禅师答:“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说:“我已脱离野狐身了,住在山后,请按和尚礼仪葬我。”百丈禅师真的在后山洞穴中找到一只野狐的尸体,便依礼火葬。

这就是著名的“野狐禅”的故事,那个人为什么被罚变身狐狸并轮回五百世呢?就是因为他执着于因果,所以不得解脱。

执着就像一个魔咒,令人心想挂念,不能自拔,最后常令人不得其果,操劳心神,反而迷失了对人生、对自身的真正认识。修佛也好,参禅也好,在认识和理解禅佛之前,修行者必须要先认识自己的本身,然后发乎情地做事,渐渐理解禅佛之意。如果执着于认识禅佛之道,最后连本身都不顾了,这就是本末倒置的做事法。

就像一个人做事之前,必须要理解自身所长,才能放手施为地去做事。如果只看到事物的好处而忽略了自身能力,又怎么可能将事情做好呢?这便是寻明心、安身心的魅力所在。

放弃无谓的固执,我们才能得以解脱,获得新生。

低一下头,弯一下腰

弯曲,是一种人生智慧,在生命不堪重负之时,适时适度地低一下头、弯一下腰,抖落多余的负担,才能够走出屋檐而步入华堂,避开逼仄而迈向辽阔。

世界不是圆满的,不圆满就会有不如意。正如人生之旅,坎坷多多,难免直面矮檐,遭遇逼仄。在这种情况下,人要学会低头,学会弯腰,学会变通。

弯曲,是一种人生智慧,在生命不堪重负之时,适时适度地低一下头、弯一下腰,抖落多余的负担,才能够走出屋檐而步入华堂,避开逼仄而迈向辽阔。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的特点是建院历史悠久,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进入过这里的人,当他们再出来的时候,无一例外地承认,也正是这个细节使他们顿悟,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受益无穷。

这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细节:孟买佛学院在它正门的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门非常小,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否则就会碰壁。

其实这就是孟买佛学院给它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所有新来的人,老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尽管有失礼仪和风度,却达到了目的。老师说,大门虽然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很多时候,人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是都有方便的大门,或者,即使有大门也不是可以随便出入的。这时,只有学会了弯腰和侧身的人,只有暂时放下面子和虚荣的人,才能够出入。否则,你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

孟买佛学院的老师告诉他们的学生,佛家的哲学就在这个小门里。

其实,人生的哲学何尝不在这个小门里!人生之路,尤其是通向成功的路上,几乎是没有宽阔的大门的,所有的门都需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因此,在必要时,我们要能够学会弯曲,弯下自己的腰,才可得到生活的通行证。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有风起浪涌的时候,如果迎面与之搏击,就可能会船毁人亡,此时何不退一步,先给自己一个海阔天空,然后再图伸展?

妙善禅师是世人非常景仰的一位高僧,被称为“金山活佛”。他于1933年在缅甸圆寂,其行迹神异,又慈悲喜舍,所以,直至现在,社会上还流传着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奇事。

在妙善禅师居住的金山寺旁有一条小街,街上住着一个贫穷的老婆婆,与独生子相依为命。偏偏这儿子忤逆凶横,经常责骂母亲。妙善禅师知道这件事后,常去安慰这位老婆婆,和她说些因果轮回的道理。逆子非常讨厌禅师来家里,有一天起了恶念,悄悄拿着粪桶躲在门外,等妙善禅师走出来,便将粪桶向禅师兜头一盖,刹那间腥臭污秽的粪尿淋满禅师全身,引来了一大群人看热闹。

妙善禅师却不气不怒,一直顶着粪桶跑到金山寺前的河边,才缓缓地把粪桶取下来,旁观的人看到他的狼狈相,哄然大笑,妙善禅师毫不在意地道:“这有什么好笑的?人身本来就是众秽所集的大粪桶,大粪桶上面加个小粪桶,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有人问他:“禅师!你不觉得难过吗?”

妙善禅师道:“我一点儿也不会难过,老婆婆的儿子以慈悲待我,给我醍醐灌顶,我还觉得自在哩!”

后来,老婆婆的儿子为禅师的宽容所感动,改过自新,向禅师忏悔谢罪,禅师欢欢喜喜地开示他,受了禅师的感化,逆子从此痛改前非,以孝闻名乡里。

妙善禅师将身体看作大的粪桶,就算再加个小的粪桶,也不稀奇。这种认识正是他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慈悲的表现,也正是这一刻他弯下了腰,忍住了屈辱,才感化了忤逆的年轻人。

人生有起有伏,不必过于执着,而应当能屈能伸。起,就直上云霄;伏,就如龙在渊;屈,就不露痕迹;伸,就清澈见底。这是多么奇妙、痛快、潇洒的情境啊!

“此路不通”就转个弯

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我们转过身,会发现,原来我们身后也藏着机遇,只是当时我们赶路太急而忽略了。

当你走在路上,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这时车前突然出现一块警示牌,上书4个大字:此路不通!这时你会怎么办?

有人选择仍走这条路过去,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势。结果可想而知,已言明“此路不通”,那个人只能在碰了钉子后灰溜溜地掉转车头,返回。这种人在工作中常常因“一根筋”思想而多次碰壁,消耗了时间和体能,却无法将工作效率提高一丁点,结果做了许多无用功。

有人选择驻足观望。不再向前走因为“此路不通”,却也不掉头,想法有二:一是认为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再回头有不甘且尚存侥幸心理;二是想如果回头了其他的路也不通怎么办?结果驻足良久也未能前进一步。这种人在工作中常常会因懦弱和优柔寡断而丧失机会,业绩没有进展不说,还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还有另一类人,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掉转车头,去寻找另外一条路。也许会再次碰壁,但他们仍会不断地进行尝试,直到找到那条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这种人是工作中真正的勇者与智者,他们懂得变通,直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此路不通”就换条路,“这个方法不行”就换个方法,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理念。

某地由于一些工厂排放污水,使很多河流污染严重,以至于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环保部门每天都要接待数十位满腹牢骚的居民。环保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决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考虑对排污水的工厂进行罚款,但罚款之后污水仍会排到河流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条路,行不通。有人建议立法强令排污工厂在厂内设置污水处理设备。本以为问题可以彻底解决了,却在法令颁布之后发现污水仍不断地排到河流中。而且,有些工厂为了掩人耳目,对排污乔装打扮,从外面不能看到有什么破绽,可污水却一刻不停地在流。这条路,仍行不通。

之后,当地有关部门立刻转变方法,采用著名思维学家德·波诺提出的设想:立一项法律——工厂的水源输入口,必须建立在它自身污水输出口的下游。

看起来这是个匪夷所思的想法,但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个好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促使工厂进行自律:假如自己排出的是污水,输入的也将是污水,这样一来,能不采取措施净化输出的污水吗?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聪明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在一些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面前,我们应该学着变通,不能死钻牛角尖,“此路不通”就换另一条路。有更好的机会就赶快抓住,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美国著名企业家李·艾柯卡在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时,为了争取到10亿美元的国家贷款以解公司之困,他在正面进攻的同时,采用了迂回包抄的方法。一方面,他向政府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如果克莱斯勒公司破产,将有60万左右的人失业,第一年政府就要为这些人支出27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和社会福利开销,政府到底是愿意支出这27亿呢,还是愿意借出10亿极有可能收回的贷款?另一方面,对那些可能投反对票的国会议员们,艾柯卡吩咐手下为每个议员开列一份清单,清单上列出该议员所在选区所有同克莱斯勒有经济往来的代销商、供应商的名字,并附有一份万一克莱斯勒公司倒闭将在其选区造成的经济后果的分析报告,以此暗示议员们,若他们投反对票,因克莱斯勒公司倒闭而失业的选民将怨恨他们,由此也将危及他们的议员地位。

这一招果然很灵,一些原先强烈反对给克莱斯勒公司提供贷款的议员闭了嘴。最后,国会通过了由政府支持克莱斯勒公司15亿美元的提案,比克莱斯勒公司原来要求的多了5亿美元。

“此路不通”就换方法。正是遵循了这个信条,李·艾柯卡才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卓越的人,必是一个注重寻找方法的人。当他发现一条路不通或太挤时,就能够及时转换思路,改变方法,寻找一条更为通畅的路。工作中也是如此,一个优秀的员工必是一个善于变换思路和方法的员工,他既不会固守一种思路,也不会迷信一种方法,他会审时度势,适时突破,在变化中迅速拿出新的应对方案。他相信,方法总会有的,只是自己还没有想到。

所以,“此路不通”时,不妨转个弯,换条路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