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调神,远离“劳伤”

——华佗防病绝学

1 大医智慧

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

又,风寒暑湿则伤于外,饥饱劳役则败于内;昼感之则病荣,夜感之则病卫。荣卫经行,内外交运,而各从其昼夜也。

——引自《中藏经》

2 精彩解读

华佗认为,一个人健康长寿不在于病时求医问药,关键在于未病时注重保健,神形兼养,谨防“劳伤”。《中藏经》指出:“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风寒暑湿则伤于外,饥饱劳役则败于内;昼感之则病荣,夜感之则病卫。荣卫经行,内外交运,而各从其昼夜也。”

这里所谓的劳伤,就是指身心疲劳过度而造成的脏腑气血损伤。劳伤的类型有很多,比如房事过度会造成劳伤,思虑过度、过饥过饱等都会造成劳伤。劳伤的一个结果就是伤及脏器,我们知道五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一个受到伤害时,其他的都会受到影响,从而使身体越来越衰弱。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度,以适当为原则,这也正是华佗的凡事不为过的养生思想。

华佗还认为,劳伤对人体的损害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中藏经》指出:“劳于一,一起为二,二传于三,三通于四,四干于五,五复犯一。一至于五,邪乃深藏,真气自失,使人肌肉消,神气弱,饮食减,行步艰难,及其如此,虽司命亦不能生也。”那么,如何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劳伤”了呢?《中藏经》中也有论述:“诊其脉,甚数、甚急、甚细、甚弱、甚微、甚涩、甚滑、甚短、甚长、甚浮、甚沉、甚紧、甚弦、甚洪、甚实,皆生于劳伤。”

脉象学比较深奥,一般人很难弄明白,其实要想辨别劳伤也并不需要这么复杂,只要觉得身体不舒服了,生病了,就表明机体受损伤了。那么,劳伤之后如何调养呢?华佗指出:“调神气,慎酒色,节起居,省思虑,薄滋味者,长生之大端也。”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具体阐释一下。

心神劳伤的调养

figure_0021_0024

房事劳伤的调养

figure_0022_0025

五脏的调养

figure_0022_0026

积劳成疾的调养

figure_0022_0027

3 健康锦囊

在中医学里,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可以看出,视、卧、坐、立、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最大,互相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协调。所以,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造成“五劳七伤”的原因很多,有的还与食品的“五味”、节令的“四时”,甚至风向的方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医养生学认为:在养生时,要注意酸、甜、苦、辣、咸的适量,切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季节的交替、冷暖,适时增减衣服,适当锻炼,顺乎自然。这些都是强身健体,预防“五劳七伤”的必要措施。欧阳修曾云:“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