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亲子法宝

——塑造完美的亲子关系

2号的童年模式:父母的冷漠

许多2号性格者都表示,他们之所以能够特别敏感地觉察出他人的需求,主要是因为童年时期受到父母的冷漠对待,而他们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不得不学会察言观色,对父母投其所好,以满足父母需求的方式来获得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也就是说,正是父母的冷漠锻炼了他们敏锐的识人能力,并养成了他们“付出才有收获”的不安全心理。

在漠视中长大的孩子,心里实在是太渴望爱、渴望得到别人的需要了。所以,他们喜欢与人相处,独自一人的时候就开始情绪低落,因为不知道自己是否受欢迎,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保护,他们心里就会严重缺乏安全感。于是他们努力调整自己的感情去适应他人,养成了通过满足他人的愿望来获得爱和安全感,以确保自己得到别人的关爱的习惯。

长期对孩子的情感需要漠视不理的父母,可以说犯了消极虐待的过错。虽然这种虐待很难让人记得,也很难去定义,但它却是对孩子身心伤害最大的,也是一般家庭里最普遍存在的行为。这种虐待犹如一位隐形的杀手,孩子虽然没有被大声责备过,但是也没有被爱过。对于孩子,没有关爱,没有欢乐,没有支持,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虐待。

2号孩子的父母,更要懂得用爱去呵护他们敏感的小心灵,化解他们的不安全感。因此,2号孩子的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2号孩子的父母怎样应对孩子的敏感

figure_0202_0079

如今,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被迫要与孩子两地分离,或是因为工作的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就容易给孩子一种父母漠视他们的感觉,从而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也就使得他们为了讨得父母的欢心而开始忽略自己的内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因此,父母要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内心深处对于爱和亲密关系的渴望就会得到满足,而且父母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身为父母的幸福感,何乐而不为呢?

雨伞效应:为了获得而给予

2号孩子善于察觉他人的需求,而且他们还会针对不同人的需求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他们在不同的角色之间来回转变时,就容易遗失了真正的自己。因此,2号常常说:我发现,要想变成别人希望的样子很容易,但要想成为自己很难。而且,2号性格者尤其愿意为掌握权力的人而改变自己。对于2号孩子来说,父母往往就是他们眼中掌握权力的人,因此他们愿意为父母改变自己。

小强生日的那天,父母给他买了个大大的生日蛋糕,还给他买了他最喜欢的玩具,但他还是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爸爸问小强:“儿子,你为什么闷闷不乐?”

小强说:“爸爸,每当我的朋友有什么活动邀请我,我从来没有缺席过,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尽最大的努力给他们支持,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日我都记在心里想给他们个惊喜。可是为什么今天我过生日,却没有一个人记得给我送上祝福?”

爸爸:“那你告诉他们今天是你的生日了吗?”

小强:“没有,可是他们应该记住才对,我平常对他们那么好。”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小强是典型的2号性格者,生活中,他们总是“无私”地帮助别人,但是“无私”过后,孩子却会为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耿耿于怀。

对于2号孩子的这种表现,我们称之为“雨伞效应”。就是在下雨的时候,孩子会为自己的伙伴提供一把雨伞,然后希望自己能够依偎在对方的臂弯里。也就是说,2号孩子给予对方的东西,一定也是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回报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他们贡献了雨伞,他们一定也希望自己不要淋雨。以此类推,如果他们记住了好朋友的生日,一定也希望自己的生日被别人记住。如果他们放学的时候等了值日的同学一块回家,那他们值日的时候也一定希望同学等着他。

其实很多时候,2号孩子这种为了获得而给予的习惯,往往是无意识的行为,只是他们的性格使然。但是和其他需求一样,需要被带到意识的层面才能释放出来,于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才强烈地希望得到别人的回报。这是一种对他们付出的肯定,也是他们获取爱的一种方式,一旦没有回报,便痛苦万分。

对于2号孩子的这种表现,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引导:

教孩子量力而行地帮助别人

2号孩子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往往对别人提出的请求不假思索就满口答应下来。然而,对于付出便要求回报的2号孩子来说,当他们为自己的付出贡献的力量越大、费的周折越多时,心里对别人回报的期望值便也越高。当这个期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心里的疙瘩自然而然就生成了,而且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所以让孩子对别人的要求量力而行,是减轻他们不良情绪的好方法。

让孩子摆脱依赖的思想

寻求心灵的认同,让孩子过于关注外界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便是孩子过于依赖。大多数时候,2号孩子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也正是这种回报,让2号孩子产生了依赖感,从而限制了2号孩子的自由。这时,父母应培养孩子独自思考、独自行动的能力,帮助他摆脱渴望他人认同的依赖思想。

别把养育子女当成艰苦的义务

一些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在无形当中,孩子就养成了凡事需要回报的习惯,这更会加重2号孩子的心理负担。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

总之,父母不要把养育孩子当作一次投资,时时提醒孩子以孝顺作为回报,孩子就能获得一个相对自由的心理成长环境,更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别让2号孩子背负父母的理想

生活中,许多父母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来养育孩子,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严格要求孩子照着自己规划好的道路前进,常常忽视孩子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父母这种看似帮助孩子成长的行为常常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对于以他人需求为先的2号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他们愿意为了父母而改变自己,因此常常放弃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背负起父母的理想。这样成长起来的2号,往往依赖感极强,难有担当,给人以“永远是妈妈身边长不大的孩子”的感觉,也就难以干出辉煌的大事业来。

近年来,一些教育机构打出类似“培养天才”的口号,对家长们具有超强的吸引力。很多家长恨不得一口吃个大胖子,让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为郎朗第二、姚明第三。于是为孩子报钢琴班、体育特长班忙得不亦乐乎。要问这样做的原因,家长们会说:“我小时候没有条件学钢琴,留下了一生的遗憾,现在怎么说也不能再把孩子给耽误了。”“我那会没有机会上大学,后悔了一辈子,以后一定要让孩子考个好学校。”其实这样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地给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

一个在才艺上非常优秀的漂亮女孩,进入了北京市某重点高中,女孩文化课很差,但父母又一心希望她“学习成绩好,将来读个好大学”。结果,这位17岁的花季少女受不了这种压力,自杀了。其实女孩的任何一种才艺,都能让她今后在社会上稳稳地立足并快乐地生活。可惜父母用自己的愿望代替了孩子的兴趣,酿成了无可弥补的悲剧。

从以上的故事,人们不难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独立的需求,只有满足自己独立的需求,自我的存在价值才会得以体现。为人父母者,更需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关注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并帮助他们满足这个需求,也就能使得孩子健康成长。

生活中,父母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意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孩子的身上

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是什么,他们完全能够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要知道,只要孩子够努力,就一定能在他们喜欢的行业里创造辉煌。

客观而清醒地分析孩子的特点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父母应依据孩子的优缺点,客观地分析孩子以后的发展方向,不要盲目地随波逐流。要知道,只有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激发自身潜能,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总之,父母只有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

对2号孩子,多听少说

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影响亲子关系、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许多父母都陷入了交流的误区:交流就是不断教给孩子正确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说它是误区,是因为在这种方式中,只有父母在说,而父母没有在听孩子说,单方面地付出算不得交流。

而且,对于2号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获得交流的主动权,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父母喜欢的样子,其实就是为了让父母更关注他们的想法,更支持他们的决定。以此来看,父母在对2号孩子的教育中更要注意多听少说。

据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是0~6岁,在这期间,婴儿从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的声音开始了他们的语言敏感期。孩子2岁以后进入了“语言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也特别会模仿成人说话,就如同模仿人说话的鹦鹉。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父母没有引导孩子说的欲望,就会阻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个时候,父母一般很乐意抱着孩子逗他玩,但是等孩子长大了,父母就认为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可在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方面做得却很不够。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稍不如意,就被打断。家长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对此,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据某一项调查,70%以上父母承认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

东东以前是个很活泼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东东的父亲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东东身上,希望东东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东东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东东说这些话都没用,简直是浪费时间,因此东东眉飞色舞地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东东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好好学习,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东东马上闭了嘴,回自己房间里去了。

慢慢地,东东在家里话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父亲不让他出去玩,渐渐地东东连以前活泼开朗的性格也变了。

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他们喜欢将自己每天的发现和父母分享。如果父母能够听一听孩子说什么,就能体会到孩子眼中那个美丽的世界,也能从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总之,“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可以促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鼓励孩子勇于挑战

2号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往往会选择迎合权威人物的喜好,期求获得权威人物的保护。在2号孩子的眼里,父母往往就是他们需要迎合的权威人物,因此他们总是唯父母命是从,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2号孩子上学以后,又会将老师看作他们需要迎合的权威人物,对于老师的要求,他们总是尽全力做到,因此老师们都很喜欢2号孩子。总之,只要2号认为一个人是权威人物,就会以那个人的喜好为基准来改变自己,以讨得对方的欢心。长此以往,2号孩子就会变得没有主见,难以担当重任。这时,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的需求,敢于肯定自己。

曾经有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平时比较听话,大人们要是说了什么,或者从书上、报刊上以及在影视节目中看到什么,他都认为这是真的、是对的,于是就不敢越雷池一步。我欣赏孩子循规蹈矩,更希望孩子能有个性,敢闯敢作敢为。我经常鼓励孩子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主见,但孩子变化不大。那次动物园的经历对他影响却很大。那天,我带着孩子在动物园里,看到在黑猩猩房间里面靠近透明玻璃的前面,横着三道粗粗的绳索,旁边几个成年游客纷纷说这是给黑猩猩预备当过街天桥耍的,我的孩子坚持认为,这是为防止黑猩猩发怒撞击玻璃而起阻拦作用的,结果孩子说对了。这件事鼓舞了孩子,孩子渐渐地不再唯唯诺诺,知道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坚持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了。”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遇见的每一件事情都值得他们惊奇,值得他们思考。只有在这样的思考中,他们才能够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由此看来,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新奇的探险,在这样的探险历程中,2号孩子会渐渐走出自己的性格误区,让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的内心,拥有越来越强大的自信心,也最终会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发展。

教孩子学会说“不”

2号孩子的核心价值就是付出,因此他们常常为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不断地改变自己,长此以往,就使得他们找不到真正的自己,迷惑不已。在这样的情况下,2号自身的发展就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佳方式,就是让2号孩子学会拒绝,对那些和自身需求背道相驰的他人的需求说“不”。

心理学家说,人类所学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就是用“摇头”来说“不”。譬如,一岁多的幼儿就会用摇头来拒绝大人的要求或者命令,这个象征性的动作,就是“自我”概念的起步。“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孩子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当他们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我“是”一个不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总之,要想孩子学会说“不”,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懂得什么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什么是阻碍自身发展的,他们就能为自己做出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