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不生 真境自现

【原文】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译文】

人多在内心浮躁的时候失去自然的本性,如果能不产生一点杂念,心灵明澈,随着飘过的云朵一起消逝在天边,就着清冷的雨滴洗净心中的尘埃,从啁啾的鸟鸣声中领会自然的奥妙,随落花缤纷潇洒自得。那么何处不是人间的仙境,何处不蕴涵着自然的机趣?

【精读解析】

赵州禅师语录中有这样一则:

问:“白云自在时如何?”

师云:“争似春风处处闲!”

天边的白云什么时候才能逍遥自在呢?当它像那轻柔的春风一样,内心充满闲适,本性处于安静的状态,没有任何的非分追求和物质欲望,放下了世间的一切,它就能逍遥自在了。白云如此,人亦然。

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便会觅得自己的本真、本心。

宋朝的雪窦禅师喜欢云游四方。这天,禅师在淮水旁遇到了曾会学士。

曾会问道:“禅师,你去哪里啊?”

雪窦回答说:“不一定,也许去往钱塘,也许会到天台那里去看看。”

曾会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延珊禅师和我交情甚笃,我给你写封介绍信,你带去交给他,他一定会好好招待你的。”

于是雪窦禅师来到了灵隐寺,但他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而是潜身于普通僧众之中过了三年。

三年后,曾会奉命出使浙江,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告诉他说并不知道这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到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雪窦禅师。曾会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呢?是我为你写的介绍信丢了吗?”雪窦禅师微笑着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有,所以我是不会做你的邮差的!”

说完拿出介绍信,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曾会,两人相视而笑。曾会随即将雪窦引荐给住持延珊禅师,延珊禅师甚惜其才。后来,苏州翠峰寺缺少住持,延珊禅师就推荐了雪窦。在那里,雪窦终成一代名僧。

雪窦禅师是清空了自己心灵的人。他清空了心灵里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只有清空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与独立;只有清空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只有清空心灵,才能超出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清空心灵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杂念的时候。

去除杂念,心静如水,人的天性便会出现。不求心的平静,却一味追寻人的天性,那就像拨开波浪而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非宁静而无以致远。”诸葛武侯如是说。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非烟非茗而自清芬。

现代人品味了太多生活的紧张与焦灼,已很难品味到静的恬愉与清芬,人也渐渐变得浮躁起来,可是浮躁往往不利于事情的发展。因此,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不如放开胸怀,静下心来,默享生活的原味。

静,即是不轻易起心动念。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此心常在静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我们常人之间之所以有分别,完全因为起心动念。而去除妄念,安于平静,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