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是茶文化的持续发展时期

宋人让茶事成为一项兴旺的事业,但也让茶艺走向了繁复、琐碎、奢侈,失却了茶文化原本的朴实与清淡,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唐代茶文化的精神。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直到明代中叶,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兴亡,加之开国之艰难,在茶文化呈现出简约化和人与自然的契合,以茶显露自己的苦节。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等。茶叶种类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烦琐,但茶风趋向纤弱。

明清之际,茶馆发展极为迅速,有的全镇居民只有数千家,而茶馆可以达到百余家之多。店堂布置古朴雅致,喝茶的除了文人雅士之外,还有商人、手工业者等,茶馆中兼营点心和饮食,还增设说书、演唱节目,等于是民间的娱乐场所。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资本主义入侵,战争频繁,社会动乱,传统的中国茶文化日渐衰微,饮茶之道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逐渐趋于简化,但这并非是中国茶文化的终结。从总趋势看,中国的茶文化是在向下层延伸,这更丰富了它的内容,也更增强了它的生命力。在清末民初的社会中,城市乡镇的茶馆茶肆处林立,大碗茶比比皆是,盛暑季节道路上的茶亭及乐善好施的大茶缸处处可见。“客来敬茶”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