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会计既是社会经济环境变迁的产物,又是会计学与管理学直接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管理会计的发展变化总是与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西方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发展,是促进管理与会计结合的重要条件。依据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脉络,可将管理会计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

1.2.1 管理会计的萌芽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如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成为企业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适应这种客观要求,泰勒制应运而生。该制度以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强调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制定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同时又具有效率的标准,以实现生产各个方面的标准化。伴随着泰勒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直接相联系的技术开始被引进到会计实务中,使得传统会计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将其从事后核算向事先计算、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相结合推进。此种变化,昭示着管理与会计结合的新学科——管理会计学科的雏形的形成。与此同时,会计学术界开始涉及管理会计有关问题的研究。从1918年开始,哈里森(G.C.Harrison)先后发表的《有助于生产的成本会计》《新工业时代的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科学基础》《标准成本》,到美国会计学家奎因坦斯(Quaintance)在1922年出版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首次提出“管理会计”的概念,再到麦金西(J.Q.McKinsey)于1924年出版的第一部关于管理会计的专著。这些关于管理会计的早期的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管理会计初步具有统一的理论。但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以及相邻学科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某些弊病和缺陷,管理会计赖以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条件尚不成熟;所以,在较长时期,上述技术方法只被看作会计配合推行泰勒的科学管理所做的一些执行性尝试,只是作为原有会计体系中一个附带部分存在,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

1.2.2 管理会计的形成阶段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进入了所谓的战后期,各国纷纷致力于修复战争创伤,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进一步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更加激烈。这些新的情况和环境对企业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对外部环境具有灵活性和高度适应能力的合理、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理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形势,战前曾风靡一时的泰勒制显得非常被动,其只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并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管理的问题。而大量实践则表明,企业的盛衰、成败、生存和发展首先取决于企业采取的战略、方针、决策是否正确,所定目标是否与外部客观经济环境相适应。如果战略、方针、决策错误,经营目标定错了,企业的个别环节效率再高也无济于事。

正是由于上述缺陷,导致泰勒科学管理学说不能适应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要求,所以其被现代管理科学取代,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现代管理科学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包含6个主要学派,即以约法尔(H.Fayol)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以德鲁克(P.F.Drucker)为代表的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以巴纳德(C.D.Baranard)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以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以伯法(E.S.Buffa)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早期的行为科学学派(认为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应该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研究管理学问题)。

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及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为管理会计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通过引进、吸收相关学科的新的理论和方法,管理会计增加了预测、决策等新内容,建立起了预算控制会计、经营会计、投资决策会计和责任会计体系,以提供有助于正确评价业务和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至此,一个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同时也标志着管理会计由执行性会计阶段发展至决策与计划会计。1952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了“管理会计”这一专门术语,会计也因此被细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

1.2.3 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为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作为一门新生科学,管理会计通过不断吸收现代管理科学,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代理理论、权变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使其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日臻完善。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竞争愈演愈烈且更具国际性,经营风险愈加难以预测。应对环境的变迁,诞生了“顾客化生产”及“柔性制造系统(以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和自动物料储运系统连接起来的一组计算机数控加工设备,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工件的加工,并具有一定管理功能。)”,为企业适应顾客复杂、多变的需求进行灵活反应提供了经济、技术上的可能与保证。这些重大变革的出现,必然要对传统管理会计产生重大的冲击,从而在管理会计中不断孕育出新的领域,使之与企业面临的新形势下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于是适时生产系统(JIT)、全面质量管理(TQC)等新的理论与方法相继形成,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质量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新的研究领域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