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设计时代

作为一种历史社会形态,消费社会无论是物质还是形式,观念上都对我们既有的秩序产生了巨大冲击。历史总是如此一致。回顾人类历史,明显可以发现,在人类历史的社会形态转变中无不存在着巨大变革,以及此变革对人自身呈现形式的冲击。如果说人在地球生物中呈现为一种状态,那么这种状态在人的长河中总是在变化的,人从来没有在某种状态下更成为人本身,人在自身的历史中,尽可能地让人自身作为可能性的部分呈现出来。人总是在历史社会形态中呈现自己。

消费社会初露端倪始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然而“消费”作为对象被关注,则一直在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徘徊,其作为对象被分析,多是出于当时的社会“斗争性”考虑(从道德领域对权力阶层的维持,从民族国家领域与相对方的竞争等)克里斯托弗·贝里.奢侈的概念(第二、三部分)[M].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从此中可以发现,在对消费的关注与争论中,消费始终与财富相关。二战以后,消费开始在经济领域显现对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开始与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相关,通过消费,人类增加了贸易、交换,也增加了交流。

二战以后,人类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同时兼有对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理论与社会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工业文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自波德里亚等开始真正关注“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这些理论从以消费为主导的力量对传统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冲击开始分析,矛头直指消费社会的“弊端”。

从历史角度看,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了飞跃性的发展。这些理论批判所指向的历史现象正是第三次工业信息化革命,以及由此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大众传播的改变、现代交流方式的改变,全球政治出现新的趋势。进入21世纪,再谈论这些理论时,我们也许应该意识到,人类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文化设计蒋荣昌定义的文化设计是指以“现存生活方式”这一巨大表意系统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背景开创新生活方式的创作技术、产业和创作行为。并指出,文化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人类的所有制作行为。因此,文化设计作为高端文化产业是广义文化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在全球消费化的背景下,文化设计从传统艺术和传统设计领域进入广泛领域,不仅仅是相关创意产业,同时包括日常生活及日常生活品的设计等。有学者指出文化设计体现出了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已经是一种文化存在。革命。也许不应该称之为“工业革命”,而是人类整体的认知革命。因为在这个时代,“产品就是文本“文本”一词在本文中是从广义语言学的角度说的,或者是广义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文本自罗兰巴特引入文论批评始,本来是用来取代“作者”概念,用以打破文论批评的作者“霸权”,赋予“文本”以独立性。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图像视觉等纳入文本概念,“文本”概念开始广泛化,蒋荣昌指出这一概念变化的理论推进或者说进程是研究由“文学研究”进入“文化研究”,在文化研究中,一切被视为精神性映照或者说文化类的形式范围都可以说是一个文本。因此,小至一段音乐、一个器物,大至整个社会形态都可当作一个文本。文本存在简单文本和复杂文本。。它总在人与人之间传达或表示某种‘生活意义’。文化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到产品、品牌或任何有待设计的对象最有可能形成的生活感召能力的意义场域,并用精确、清晰、有力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蒋荣昌.文化设计与广义文化产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3).文化设计是从全球化的角度,以“物(产品)与人的表达关系”蒋荣昌.文化设计与广义文化产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3).为目标的意义革命。不再简单地表现为现代传播方式带来的信息交流,更不是简单地表现为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是进一步对世界文化的整合与创新,是整个人类在自然平等身份开始显现基础上的意义需求表达。在可见人类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人有如此广阔的视野,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个体能如此重视自我的意义。

在此情况下,对于“消费社会”这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我们应该具有新的认识,应该看到“大众消费领域的任一产品,其实都是一个创作门类”蒋荣昌.文化设计与广义文化产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3).,消费也是一种精神行为。整个人类文化经由生产、消费进入日常生活领域并转化为意义表达,文化成为主要的“需求性”材料,意义生产(创意)成为最大的需求。

从文化设计的视野出发,在理论研究上,消费社会研究不再囿于波德里亚、詹姆逊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而是从现代社会的规范性如何建构层面上展开了对消费社会的论证探究,对消费社会的积极性探究也取得了理论性的突破。此处将基于这些理论成果,在一些细分的领域进行进一步推进。同时,为了论证思路的连贯和清晰,本文将由波德里亚等人的观点入手,交互引用两方面的理论进行逻辑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