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你背出来——真诚与强辩的区别
有时候,一些特定的沟通交际行为所表达的是特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其他人看来似乎很荒谬,但由于它所表达的价值判断不一样,因此,它不仅不是诡辩,反而有许多可爱之处。例如:
有个人为抄近道,从麦田里穿行,结果被麦田的主人发现。在被吆喝指责之后,这个人赶快往出走。但麦田主人越发生气了:“你还没踩够?站着别动!等我过去把你背出来。”
在上述笑话中,麦田主人以“耿直”的表达方式,真诚地反映了自己的价值判断。他是在真诚地“说理”。但许多诡辩却是在非常“有理性”地强辩了。
某位匈牙利商人与我国一家制鞋企业签订了订购8万双鞋的合同。等货到开箱,这位匈牙利商人傻眼了:8万双鞋都是左脚。紧急追问后,鞋厂老板解释说:“汉语的‘双’就是两个。”无奈的匈牙利商人只得再订购了8诚然,“双”的确有“两个”的含义,但这个“双”是指与“单”相对的对称的“双”。作为量词,它则用于成对的东西。鞋厂老板只用“双”的“两个”含义,抹杀了“双”的“成对”含义,自以为得计地一下子又增加了8万双鞋的出口。
某君一家报名参加了某旅行社的“华东五市游”。按行前签订的合同,所住宾馆为三星级饭店。等到实际住下时,才发现这个三星级饭店远离市区,一到晚上,一家老小只能闷头待在这个“三星级饭店”里,计划中的夜逛闹市泡汤了。追问之下,旅行社的人振振有词地问道:“难道我们做错了吗?”
还有的旅行社有“×日双飞游”项目,实际上是乘第一天的晚班夜航机去,乘最后一天的凌晨早班机回。实际上是将“×日双飞游”搞成了“×日减二双飞游”。若要对其讨个说法,旅行社的计算也并没有什么错误。
这些“说理”似乎很“理性”,但明显是对理性判断的谬用,是在“有理性”地强辩着。这种强辩就是诡辩。
这些诡辩的蔓延,无疑会使人际沟通变得困难,有时还会造成社会的诚信危机。如上述那位鞋厂老板自以为得计,但殊不知在如此移花接木的“解释”之下,诚信尽丧,以后的生意将再也没得做了。而其所损害的国家信用,更是无法弥补。至于如今那些故意模糊语言,设置陷阱的广告、合同,表面上所损害的是人们的消费心理,但其所造成的危害则是经济信用危机乃至社会信用危机。
从人类思维发展史以及人类沟通交际的实际看,只要存在有思维交际,就一定会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关于论证,像别的东西一样,有真正的论证,也有像赝品那样的东西。”在这种赝品中就包含有诡辩。它表面上振振有词,似乎很有道理,实际上却是故意违反思维规律或思维规则而挖的一个思维的陷阱。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在人际沟通中如何采取正确的策略应对各种诡辩,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