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诊断和验证诊断

(一)整理资料,建立诊断
1.努力寻找主要诊断根据
从调查所得的资料,临床医生须加以筛选、整理、衡量,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并将可疑的材料认真复查、核实,然后将核实的主要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推测病变可能存在的部位(系统或脏器)、性质和病因,为建立正确的诊断打好基础。
有些疾病可出现相当独特的“特殊病征”,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蝶形红斑、恙虫病的焦痂、白塞病的口眼外生殖器三联症、麻疹的麻疹黏膜斑、肢端肥大症和库欣综合征的特别面容等。这些“特殊病征”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又当某些疾病的典型病象已充分显露,出现多个反映该病本质的一组病征时,也有重要诊断价值。如某一患者有阶梯状上升热型、相对性缓脉、蔷薇疹、脾大、血象白细胞减少伴相对性淋巴细胞增多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则常可作出伤寒的临床诊断,并进一步作相应的检查加以证实。又如一年轻女性患者,具有不规则发热、多关节痛、肝肾功能损害、血象中等度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则可作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拟诊,并进一步作狼疮细胞检查及抗核抗体测定以证实之。
疾病的表现各式各样,在不少情况下出现“同病异症”或“异病同症”。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表现为典型的心前区疼痛,但也可以表现为类似胆石症的上腹部绞痛,甚至可以毫无疼痛,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这就是“同病异症”。又如结核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白塞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可能有多种不同临床表现,类似多种不同的疾病,如不注意可致误诊或漏诊。这些也是“同病异症”的例子。另一方面,如肝大可见于某些寄生虫或细菌、病毒感染的疾病,也可见于肝硬化、肝癌或其他肝病,这就是“异病同症”。例如,阿米巴肝脓肿误诊为肝癌、化脓性心包炎误诊为肝脓肿、轻型地中海贫血误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比较突出的例子。临床上这样的情况有时可遇见,医生要辨别它,就必须进行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疾病的早期、复杂的或不典型的病例,当找不到可以确定诊断的“特殊病征”时,就要采用下述方法:根据一个主要病征(例如高血压、水肿、血尿等),或先将几个重要的病征组成一个综合征(例如阻塞性黄疸、溶血性贫血等),然后提出一组可能的待鉴别的疾病、进行相互鉴别。在提出一组待鉴别的疾病时,应尽可能将全部有可能性的疾病都考虑在内,以防止严重遗漏而导致诊断错误,这就要求医生要全面考虑问题。但是全面并不等于漫无边际,而是从实际临床材料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一组与临床表现相近似的疾病,而且随着分析的深入,相互比较,逐一排除可能性较小的疾病,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直至留下一个或几个可能性最大的疾病。这就是临床上习称的“排除诊断法”。
对一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时,必然要对组内各个疾病加以肯定或否定。其方法是根据某一疾病本身的特殊点,将其他不相符的近似疾病区别开来,从而达到正确认识疾病。某一疾病的特殊点,我们一般用“诊断根据”的形式加以概括。“诊断根据”一方面包括仅见于该病而不见于其他病的“特殊病征”;另一方面也包括一些并非仅见于该病的病征,但当这些病征与“特殊病征”同时存在时,则能加强“诊断根据”的可靠性。“诊断根据”是从实践中总结得来的,一般来说能够反映疾病的本质,但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不一定与“诊断根据”完全相符。因此,在运用“诊断根据”时,要紧密联系实际,反对把它作为条条框框,生搬硬套。要将全面的检查材料,参照“诊断根据”,恰当地对病情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急性穿孔的“诊断根据”之一是出现膈下游离气影的X线征。但有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例,X线检查不一定能查出膈下游离气影。另一方面,在肠气囊肿症时,腹部X线摄片也可见到膈下游离气影,加上此症往往并发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时可误诊为溃疡病急性穿孔。因此,对急性腹痛患者不能因未发现膈下气影,而认为不完全满足“诊断根据”的要求,便草率排除溃疡病穿孔的可能性,或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仅因发现膈下气影,而草率作出溃疡病穿孔的诊断。临床医生应综合全面检查材料加以细致的衡量,有时还需经密切的动态观察才能作出最后的结论。
2.怎样否定某一疾病
如拟诊的某一疾病不能解释患者的全部主要临床表现或缺乏预期必定出现的“特殊病征”,则该病可能性很小或可以被否定。前一种情况,例如:两个患者有血尿、膀胱刺激征、尿培养结核菌阳性、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虫蛀样缺损的X线征,可排除出血性肾盂肾炎,因为用出血性肾盂肾炎不能解释后两种病征,而用肾结核则可全部解释。后一种情况,例如,一个有心前区疼痛的患者,疑有急性心肌梗死,但于三天内反复检查心电图始终正常,血沉加快及谷草转氨酶增高也缺如,则可否定急性心肌梗死的存在。但要注意,有些疾病并无“特殊病征”,或该“特殊病征”只见于疾病的某一阶段,当医生诊治时可能尚未出现或已经消失,后者例如干性心包炎时的心包摩擦音。
3.怎样肯定某一疾病
如拟诊的疾病能解释患者的全部主要临床表现,并已找到预期应见于该病的“特殊病征”,例如,拟诊为伤寒的患者血培养发现伤寒杆菌或血清伤寒杆菌凝集试验强阳性,或拟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血中找到狼疮细胞或有高滴度的血清抗核抗体,则可确定各该疾病的诊断。另一方面,当遇到缺乏“特殊病征”的疾病时,一组具有确诊意义的临床综合征也可以起到类似“特殊病征”的作用,但其可靠程度则不及“特殊病征”。例如,根据发热、多关节痛、急性心脏炎、血沉加快和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等所组成的综合征,大致可诊断为风湿热,但有时仍可与其他结缔组织病相混淆。
在鉴别诊断过程中,经过筛选剩下来几个可能性较大的疾病,要求医生最后肯定一个可能性最大的疾病。这时须注意下述几点:
(1)在几个可能的疾病中进行选择时,一般应先考虑常见病、当地的多发病或当时的流行病。至于罕见病,也应考虑到,但只有用上述疾病不能满意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时,才予以考虑。
(2)对患者所患的疾病,在未有充分的诊断根据时不要轻易作出神经症的诊断。
(3)对患者所患的疾病,应先考虑可治之病,其次才考虑不治或难治之病。
(4)当用某种“特殊病征”不能解释某一疾病的全部重要临床现象时,须考虑患者同时存在着两种或多种疾病,或有并发症的存在。
(二)临床观察、验证诊断
疾病是一个或快或慢地运动着的病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临床表现产生了,另一些可能消失了,也可能一个疾病痊愈了,另一个发生了;因此,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诊断。医生每一次的诊查,都只能看到患者疾病全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一个横断面,往往要综合多个横断面,才能了解疾病较完整的面貌。这种动态的观察,有助于明确一时未能排除或肯定的疾病的诊断。例如,带状疱疹和麻疹,非候至见疹不易确诊;疑患急性心肌梗死而当时检查心电图未见特异性改变的患者,连续观察几天,并做其他有关的检查,往往即可分晓;热型的动态观察,对于诊断疟疾、回归热等病,有相当大的帮助。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经反复的实践才能达到。临床医生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建立诊断之后,工作可告一段落。但工作至此还未结束,更重要的一步是根据诊断进行合理的治疗,治疗效果又反过来验证诊断。如果根据诊断而进行治疗,收到预期的疗效时,那么,一般说来这一诊断工作算是完成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也不同程度地受着认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地或全部的修改原有的诊断是常见的。一些疑难病例往往需要经过深入的动态观察,反复检查,甚至进行诊断性治疗,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必须强调指出,为了能及时指导防治工作,特别对于急重病例,在临床材料未足以建立确定的诊断之前,也要找出可能性最大的疾病,作为临时诊断,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同时再进行深入的检查,而不应仅仅纠缠在诊断问题上,以致贻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