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型大学助力乡村振兴:以浦城县水稻产业为例
- 蔡保松主编
- 8567字
- 2021-03-31 22:34:56
第二节 水稻产业化生产实现途径
一、加强政府对水稻产业的支持和监督
水稻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和实施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督至关重要。国内稻米产业发展的优秀案例,无一不是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完成市场化过程,提升到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轨道。
(一)政府对产业的扶持
浦城县稻米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产业支持是关键。在优质水稻种植环节,需要政府扶持承包户做好土地转移承包、种植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在稻米加工环节,政府要推动专业化和高水平的稻米加工。在稻米销售渠道,政府要帮助企业和农户建立高端稻米销售渠道。
优质优价是一个市场过程,政府要通过制订相关交易原则,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机制,促进产业链不同个体在竞争的条件下提高生产水平。在发展原则上,要突出竞争力指向和绿色生态指向,坚持高水平的实现农业质量提升战略;在发展路径上,要制订详细的实现路径,根据产业路径聚焦发展的关键点和核心问题,组织力量进行突破。在根本目标设计上,要以强县富民为根本原则,要深入镇村,与干部、村民代表一起就水稻产业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和困惑进行交流探讨,寻求破解之道。以“制度性供给”变协调为统筹,集聚所有力量,实现水稻产业的提质增效工程。
(二)政府对产业的监管
政府要在管理和监督架构中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稻米产业链各参与方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方面能够形成长期的合作共赢机制。主要是通过制定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一是落实优质稻米优质优价策略。制定并监督大米等级销售标准,在优质稻米生产中,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关键点,对行业发展目标进行监督。二是按等级进行稻米收购。按等级进行稻米收购是优质优价的保障,如泰国出口长粒稻米分为11级,要求指标也高达24项。其中最好的100%A级米标准长粒率为100%,不含变色米,垩白米率也严格控制在3%以下。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能够监督社会机构和企业的大米分级收购和销售标准执行,定期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向社会公示。
二、构建优质稻米产业链
稻米产业链是以生产者、稻米加工企业、稻米经销企业、稻米供应物流服务商及最终用户在内的物流和信息流网络结构,包括了稻米生产者、粮食经纪人、加工物流企业、经销商、超市、消费者等链条成员等,如图22所示。稻米产业链的核心是形成稻米产业的各个成员合理的利益分配。从产业链各成员的博弈关系来讲,增量价值是合作博弈的基础,相关参与主体在增量博弈的引导下实现共赢,实现稻米全产业链增值。通过价值最大化来提高产业链各环节参与主体的动力,包括产业链上游优质水稻生产环节增值,产业链中游加工流通环节增值和产业链下游渠道拓展环节增值。
图22 稻米产业链结构图
(一)通过生产增值提升产业链价值
成立水稻种植联盟,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帮扶、标准化种植,充分运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形式以“种粮大户+科技服务体+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业产业链生产环节增值服务。在生产环节增值中要遵守循环经济理念,把标准化贯穿到绿色稻米的整个链条中,健全生态、生产、经济三者协调统一的绿色稻米产业发展的综合体系,形成稻米加工和农副产品全面提升的产业业态。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依托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发挥本地农技推广中心作用,推广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快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训和提高。通过职业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并以各类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抓好新品种、新科技成果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引导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与涉农企业签订产销契约,合理设计生产规模与产品定位,解决农户面临的“量”“质”“价”问题。
(二)通过营销能力提升产业链价值
营销能力是指营销者为实现营销目标促成企业价值和消费者价值双重实现的内在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的营销策略策划能力、开发适应新产品的能力、推销能力、促销能力、渠道分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营销能力在产业链开发能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统领作用,是产业链开发的核心部分。对于产业链来说,市场营销能力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拥有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能把握好需求走向,实现稻米优质优价。
销售渠道包括经销商环节、零售环节和消费者消费环节等方面。为了增强地产稻米产品的品牌聚合能力,应成立销售产业联盟,在共建营销渠道的同时共享信息服务、政策服务、融资服务和广告服务等。形成地产稻米及稻米加工产品品牌群,发挥群体规模效应。在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模式,转变原来的产销(生产基地+销售点)对接为产消(生产基地+消费者)对接。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产品溯源和金融服务等功能,形成一批依赖“平台生态圈+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F2F、O2O直销模式。
通过建立与天猫超市、1号店、京东、中粮我买网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搭建浦城“三品一标”农产品线上专营店,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的标准化售卖操作,积极组织网上推介活动,打开浦城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市场;支持浦城县农业企业打入福州、厦门、杭州、广州、北京、上海等目标市场超市与购物中心。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及社会环境等。首先,营造良好的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优质稻米生产、加工、贸易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水稻优良品种认定、审定上给予支持;建立健全稻米加工行业的准入制度。严格控制稻米加工经营企业审批和农民合作社注册登记工作。清理规范现有稻米加工企业,重新制定稻米加工生产许可标准,对现有企业重新进行生产资格评定。其次,营造良好的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大型稻米加工企业、农资龙头企业、粮食物流企业及稻米营销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为优质稻米市场发展提供政策、制度及法律等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优质稻米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府要从生产、储运、贸易等领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干预。创新稻米产业制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如建立优质稻米质量标准体系。根据稻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标准体系。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对国际标准中的环境保护标准、安全卫生标准及贸易需要的标准应当先行采用。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和村级站点。
第三,营造良好的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在水田农机化、水稻良种繁育、水稻病虫害防治、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方面给予项目资金支持等;加大对优质稻米生产的补贴力度,对生产优质稻米的农户单独设立优质补贴;如政府对生产优质稻种的种业企业进行奖励;为优质稻米种植农户提供优质生产补贴、无息或低息贷款;为优质稻米储运企业发放特殊运输补贴等;专门设立出口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出口优质稻米;进行EUREPGAP、Kosher、JAS、NOP和BRC等五种国际质量认证等。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农民经纪人等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建立健全稻米质量追溯体系。稻米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建立稻米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全面实施稻米生产记录和产地证明工作,健全稻米质量检测监测体系。营造良好的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加大对稻米文化的宣传力度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培育优质稻米市场主体,鼓励一批实力雄厚并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或集团成为优质稻米批发市场中的骨干,保证批发市场交易的稳定性;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组织、粮食经纪人等市场主体,进一步活跃优质稻米市场交易。
三、稻米销售渠道推广策略
(一)稻米销售渠道推广策略
浦城稻米在销售区的传统营销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厂家自有门店专营销售;二是通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入市民手中;三是进入超市。分析三种销售渠道,收益最差的就是最传统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市民这个渠道。这种渠道的缺点就是厂家和经销商无法靠近终端消费群体,利润多半被销区实力雄厚的营销队伍获得。
在稻米企业品牌渠道发展方面,“基地种植+龙头企业+专供销售渠道”体系是一个优质大米产业链发展的模式,也在浦城县实际运行中得到验证。在这一模式中,以企业为核心,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生产基地产出优质稻米,企业进行绿色加工,企业通过建立的专门渠道进行销售,将优质稻米通过这一专属渠道实现优质优价。在浦城县企业品牌打造中,也可以发展“科研单位+科技产品”科技型品牌打造模式。如浦城县浦之玉米业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入上海交通大学赵则胜特种稻米团队,进行特种稻种植与花青素产品开发,形成了“环境生态型产地生产+国际性大城市高端产品消费”的稻米品牌产业化模式,推动上海、北京率先探索“浦城生态米精英会员”“大米基地+专供销售体系”模式。
作为相对传统的大米行业,粮油批发市场和商超是大米企业争夺销售渠道的主要阵地,随着网络销售渠道的红火,网络销售渠道成为大米企业争夺销售渠道的一个全新的领地。京东商城、当当网、淘宝网等其他大型电商平台有上百家大米品牌,如福临门、金龙鱼、北大荒等知名品牌都在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据测算,截至2017年,互联网普及率为37.7%,手机网民数量达3.4亿,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55亿户,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了5.05亿,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为稻米网络营销提供了保障,稻米销售渠道要充分发展互联网销售。
随着有车一族的不断增加,便利店市场日益扩张,有可能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便利店连锁品牌,中石化的易捷便利店为有车一族提供了便利,“浦城生态米”品牌稻米可以考虑通过便利店模式进行销售。
在渠道建设方面,采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模式能够使得粮食交易、信息、融资结算等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起来。建立包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如南平、福州等),农村收购市场和城市零售市场的三级粮食市场体系。依托福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完善包括粮食购销调存数据中心、粮食价格采集、监测、发布系统及粮食政策、价格、供求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包括场内电子交易设备、网上竞价交易系统、电子支付结算系统、会员管理系统、合同履约管理系统、身份安全认证系统、物流服务系统、交易分析和监控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的电子交易平台。
(二)建立产业链共赢的利益协调机制
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关键是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济主体联结成长期战略联盟,产业链的稳定取决于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平衡与利益共享。所以,建立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即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需要以下方面的建设。
1.加快优质稻米产业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信息共享是优质稻米产业链利益协调管理的关键。如果整个产业链各节点都是信息孤岛,那么各节点组织的经济活动就变得彼此孤立,有时互相侵犯彼此利益而不自知。特别是稻米的生产大多分散在千家万户,如果没有信息共享,稻米的供求信息就会滞后且不准确。只有掌握了充足有效的有关生产资料价格信息及稻米需求及价格信息,农户才能自愿融入产业链中来,才能按照市场需求生产优质稻米,才有可能达到供求的均衡点。只有掌握了充足有效的有关稻米供给与需求信息,企业才有可能根据供给与需求信息进行定价,优质稻米才能实现优价。完善优质稻米产业链信息化建设,能够更有效地协调产业链各节点组织的生产,避免不必要的利益冲突。
2.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原则
经济利益是调动产业链条上各方积极性,促进优质稻米产业链平稳运行的关键。核心企业主导的优质稻米产业链的利润分配要尽力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是产业链利益协调的核心。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要根据市场行情以合同的形式与农户订立最低保护价格,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格结算,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格结算,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对未来的合作产生信心,保证产业链稳定的原料来源。此外,产业链上企业、合作社及农户共同参与某些重大决策,增加合作社及农户的话语权是保障利益分配公平合理的有效手段。
3.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返还机制
产业链的公平合理的利益返还机制是产业链条稳定的基础。核心企业通过对加工、销售环节的把控,通过市场销售获得了稻米增值收益。但是,稻米收益的增加是因为整个生产体系质量提升带来的收入,企业应该按照各个生产环节对稻米销售增值的贡献,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返还机制。在这一利益返还机中,农户是末端的生产者,也是利益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但是,农户的积极性也是最终决定稻米品质的最重要部分,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按照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将价值增值返还给农户,让农户也分享到稻米的价值增值。
以东北稻米产业链收益分配为例,水稻的加工成本为28022元/公顷,其中水稻的原粮采购费用所占比重最大,为80.1%,其次是税费,为9.1%,其余为包装费、烘干费和水电费等,分别占3.2%、2.0%和1.1%。一般情况下水稻加工的出米率为70%,碎米率占2%,稻糠占9%,稻壳占19%左右,因此每公顷水稻可加工出大米约4870千克,碎米150千克,稻糠675千克,稻壳1425千克。根据东北大米批发的平均交易价格5.7元/千克,成品大米的批发销售额为27759元/公顷。碎米价格为3.0元/千克,稻糠价格为400元/吨,稻壳价格为150元/吨,上述3项可获得收益为950元。稻米在收购加工过程中的损耗为161元/公顷,因此水稻加工企业共计可以得到其利润为526元,成本利润率为1.9%,可以看出,若不计碎米、稻糠、稻壳等副产品带来的盈利,加工企业将处于亏损状态。
东北稻米产业链包括水稻种植者、加工企业和超市3个环节,从成本利润情况看,各个环节均能盈利,共计盈利10805元/公顷,利润分配情况为:加工企业<种植者<超市。由于终端市场的销售渠道被超市掌控,因此其获得高额利益,所占利润分配比为47.9%。由于选择的水稻种植者均与企业签署契约,也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占47.2%,但是其承受的自然风险巨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水稻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整个链条上收益分配所占的比重最小,仅为4.9%。因此从东北稻米产业链健康发展的角度,有必要根据参与主体的贡献程度和承受的风险情况平衡其收益比例。
四、垂直打造产业链,带动稻米产业发展
基于品牌溢价的多维度产业共融的发展路径。水稻产业发展先从农产品深度加工产品、有机生态水稻专用销售渠道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始,从弱到强,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浦城县闽北“北大门”的产业流通优势,通过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加工企业水平的升级,二产水平的提高从而对优质稻米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大,倒逼出遍布各乡镇的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推动第一产业规模和集聚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一个相容共生、互补兼顾、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闭环产业链和成熟商业模式。
(一)三产水平提升
在水稻产业深度发展方面。发展米糠产业、蛋白质提取产业、旅游食品和婴幼儿食品等加工产业;在绿色水稻专用销售渠道产业方面,形成有机米、绿色米、健康米等特色专用米制品的开发,形成高等级稻米产业集群;在建设田园综合体方面,依托大面积稻田的生态功能,发展全域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等服务产业,形成水稻产业的产业基地品牌形象。可以申报建设“浦城县水稻种源农业与水稻公园”,形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中、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并发展成为蒲城绿色产业的品牌宣传基地。园区重点发展水稻为基础的健康休闲和现代种源农业。
1.健康田园休闲产业建设
内容包括田园生态休闲、田园风光休闲、田园农事体验休闲、田园文化休闲和闽北风情休闲等(见图23)。配套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产业,提升浦城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图23 融入田园休闲设计
以具有农业观光价值的稻田、菜园、竹园等为载体,展示传统生态农业风情;以农村诗画、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等,组织开展观光、游憩、考古、体验、休闲文化活动,展示闽北文化底蕴。园区以沿路、沿水、沿区和美丽乡村为核心,着力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一批集观光赏景、休闲娱乐、美食品尝、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农业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休闲农业发展聚集区,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带动农民增收。拟建设5个农家乐综合体,提升建设5个美丽乡村,发展1处休闲农业集聚区。
2.种源农业建设
在目标定位上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吸引国内外先进生物育种企业入驻,通过在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领域建立1~2个生物育种创新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充分合作,将产业化的新品种推向市场。通过科研成果和专利有效转化,形成生物育种产业支撑体系,以技术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为依托,构建在国内外农业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育种绿谷”。在结构定位上,建设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核心区是园区创新、研发、科技、服务和管理的高度聚合区域,通过构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平台,组建国际顶尖生物育种专业人才智库,探索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核心区重点发展涵盖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农业品种在内的生物育种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若干创新科技园。
示范区是主要开展重点技术和项目的示范、推广和应用;辐射区是在核心区和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发展异地生物育种基地与推广生物育种技术,推进生物育种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另外现代种源农业展示部分包括通过改造、拓展后开展体验考察、科普教育等活动,包括基础农业知识休闲、趣味农业体验休闲和当代农业科技体验休闲等。
(二)带动二产发展
以农产品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行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使农业生产、加工、配送各环节都契合消费需求,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无缝对接,促进农产品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针对浦城县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实际,在现有企业中精心挑选加工能力强的大企业,以其为中心成立集团公司,改良设备、改进技术。在企业整合过程中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有关惠农政策,重点支持“浦城大米”“浦城贡米”品牌共建,鼓励企业建设优质稻米基地、耕地质量提升示范点、品牌推广基地建设,政府在资金补贴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时,也要对规模较小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逐步规范整合,将其并入产业联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提升其市场拓展能力和组织化协作能力。
以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为主导,申报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制定水稻种植标准和大米质量标准,规范“浦城大米”“浦城贡米”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营运操作要求。以浦之玉、旭禾米业等作为盟主,成立浦城大米产业联盟。联盟确立权利和义务,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对各企业的信用进行黑名单制度,消费者可通过扫取二维码追溯产品来源。联盟内进行产品抽检,对多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采取退出机制,保证联盟的整体水平。积极培育壮大优质稻米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农户”水稻订单式种植模式,力争每年培育国家级稻米品牌2~3个。打造“浦城大米”“浦城贡米”地标产品区域品牌。
鼓励申报“三品一标”、著名及驰名商品,突出“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产业定位,推进全产业链,融入价值链、品牌链,构建品牌化运营的产品生态圈、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和复合式循环的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粮食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进“统一良种、统一种植、统一收储、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宣传”,走“品种提升、品牌创建和龙头带动”战略,促进优质稻米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三)促进一产升级
发展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创建以质量、特色、诚信、智慧为特色“蒲城绿色稻米”生产品牌。一是以质量塑品牌。始终把“自己捍卫食品安全”作为浦城县的“生命”,严把材料、管理、监督、加工、销售“五大关口”。从水稻起步,向多元乡村产业发展,对“食品安全事件”零容忍。二是以特色塑品牌。体现“八闽古韵”的乡村院落,怀有历史沧桑的明清建筑,荟萃经典美食的特色小吃,充满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乡村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品牌。三是以诚信塑品牌。始终把塑造诚信文化作为立村之本、经营之基,把浦城县的实心、用心、专心、诚心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共同营造“诚信做事”的团队文化。具体到管理经营的细节上,加强现代媒体技术支撑的诚信管理体系。加强浦城品牌的诚信管理,将以诚信为本的集体价值观融入浦城县品牌创建中,共同维护浦城县的品牌形象。
农产品品牌是一种可贵的无形资产,承载着历史、文化、责任、诚信、安全等内涵,只有挖掘好、运用好、保护好它,才能让农产品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实至名归,才能以品牌促消费、以消费促增值。在浦城县水稻品牌化建设过程中,主推甬优9号、中浙优8号、两优616、隆两优华占、深两优5814等“浦城大米”生产品种,以“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为标准,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农场为主要形式进行优质大米生产,要逐步提高规模经营面积和市场化水平,形成稻米全产业链生产的关键技术。在全产业链打造的过程中,培育一批优质米地产稻米品牌。同时,鼓励以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为主体进行自主品牌创建,是显著提高种粮户经济效益的有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