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基础:理论与实务
- 赵公民
- 3913字
- 2020-06-28 00:40:45
第一节 创业及其本质
【创业睿语】
“创”业,其实就是找别人想不到的,或做别人没做准确的事情。
——kining
一、创业活动的含义与本质
(一)创业的含义
“创业”本意是创立基业、创建功业。《辞海》的解释就是创立基业。《孟子·梁惠王下》有“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把创建功业与一脉相承、流传后世联系起来。
在英文中创业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venture,二是entrepreneurship。venture一词的最初意义是冒险,但在创业领域,它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单纯的冒险,而是冒险创建企业,即“创业”这一新的特定内涵。venture用于表示动词创业,主要是在20世纪创业活动蓬勃兴起以后。使用venture比使用entrepreneurship更能揭示创建企业这一动态过程,在现代创业领域,往往用venture来指创业正在呈增长态势。Entrepreneurship则主要用于表示静态的创业状态或创业活动,是从企业家、创业者角度来理解创业。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兴衰更替的加速,创业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entrepreneurship才逐步被赋予企业家活动这一新的内涵。
国外研究者对创业概念的定义很多,早在二、三百年前,“创业”就已见诸经济学文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同学科的学者则从其特定的研究视角、运用本领域的概念和术语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因而创业被不断地赋予全新的内容。有的定义基于创建新组织和开展新业务活动;有的定义基于识别和捕捉创业机会;有的定义基于创业家个性与心理特质。
面对学术界对创业概念的定义分歧,不少学者试图通过归纳这些定义得出一个综合的概念。盖特纳(1990)通过使用德尔菲法对创业的概念进行了探究,其结论认为,创业概念的含义包括创业家个人特性和创业行为结果两个方面。创业家个人特性包括人格特征、创新性、独特性、开拓新事业和谋求发展;创业行为结果则被理解为价值创造、追求利润、成为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创建组织。莫里斯(1998)总结了欧美地区创业核心期刊文章和主要教材中出现的77个创业定义,通过对这些定义内容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揭示了创业的内涵。在77个定义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开创新事业,创建新组织;创造资源的新组合,创新;捕捉机会;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参见Low,M.B.,MacMillan,I.C.,Entrepreneurship: 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 Journal of Management,1988,(14):139-161。)
但对创业的定义迄今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见表1-1)。正如美国创业学研究者洛所提出的:创业的定义很难界定,因为创业是由管理变革、技术创新、环境动荡、新产品开发、小企业管理、个人或行业革命等一系列复杂、交叉重叠的事情扭结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创业涉及的内容如此之多、学科领域如此之广,以至很难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和清晰的研究范围。(参见Low,M.B.,The Adolesc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Specification of Purpose. Entrepreneurship:Theory & Practice,2001,25(4):17-25。)
表1-1 国外创业相关定义对照表
资料来源:郭军盈:《中国农民创业问题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因此,我们认为: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对市场必要的分析,及时发现和把握创业机会,通过创建企业或组织实现结构创新,努力筹集并配置各种资源,将新颖的产品或服务等推向市场,从而最终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系列活动或过程。
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创业,就是创造事业,是最高层次的就业。创业者进入市场、创建实业,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折,是在为自己搭建一个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舞台。
(二)创业的本质
创业的本质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机会导向、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以及创造价值。
创业所关注的是是否创造新的价值,而不仅仅在于是否设立新公司。创业是一种管理方式,它既能应用于企业初创时期,也能运用于那些建立已久的企业之中。个体创业、公司创业和社会创业虽然有差异,但是这些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仍然是相同的。
【创业睿语】
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比尔·盖茨
二、创业与创新
【创业睿语】
“创业其实首先就是创新。我们要有一个真正创新的点。这个创新的点,并不是你随便想出来的一个小窍门或是比较有意思的想法,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当你有了创新点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你的能力或是企业的能力与创新相结合。”
——李永胜/张思/公维锋《三十而谋》
成功的创业离不开创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创新的创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证明创新与创业是密不可分的实践活动。
(一)创新的含义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这种函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生产新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开辟和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新组织。自20世纪60年代起,管理学家们开始将创新引入管理领域。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动荡年代的管理一书中发展了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的含义是有系统的抛弃昨天,有系统的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薄弱的地方寻找机会,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发生改变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的特定工具,他们利用创新改变现实,作为开创其他不同企业或服务项目的机遇。
(二)创新性:创业活动的本质
创业在本质上是人们的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无论是何种性质、类型的创业活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创业是主体的一种能动的、开创性的实践活动。
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实践。尽管有人认为,创新不是创造新东西的简单缩写,而是有特定的经济学内涵。但通过理论或实践创新推出新的认识成果和物质产品,才是创新实践的标志性内涵。
创新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实践活动。对原有的思想理念、制度文化和科学技术进行革新、改造、突破、超越,这是一切创新的特质,而创业正是具有这种特质的实践活动。
创业是主体能动性的实践行为。主体能动性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因,创业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充分体现出它的创新性特征。
(三)创新和创业的关系
创新活动的本质内涵体现着他与创业活动性质上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推动着创新。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的创新能引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为整个社会不断提供新的需求,这是创业活动的根本动因;创业活动依赖于科学技术、生产流程和经营理念的创新。创新是创业的源泉,是创业的本质。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具有持续旺盛的创新意识,才能产生富有创意的方案或想法,最终获得创业成功。创新的价值在于创业。创新的价值就在于潜在的知识、技术和市场机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社会财富增长,而实现这种转化的根本途径就是创业。创业推动并深化着创新。创业可以推动新发明、新产品或新服务的不断涌现,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和深化科技创新。
当然,与创新相比,创业更强调机会、顾客和价值创造。
【创业案例1-1】
2004年6月28日,安彩集团成都玻壳有限公司在成都市举行了彩屏池炉点火和公司正式挂牌仪式,这是安彩集团对成都红光集团原玻壳生产线进行全面技术改造而组建的新公司。
安彩与红光的彩电玻壳生产线是15年前同时从国外引进的,并同时于1990年点火投产。但是,仅仅10年光阴,红光的生产线就被安彩的吃掉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红光引进后原地踏步,量与质一直未能达到设计水平,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而安彩则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加创新的成功发展之路。
安彩也曾败走麦城。20世纪90年代初,安彩花10多亿元巨资引进的成套生产线一投产就陷入绝境,生产出来的玻壳达不到彩管厂的质量要求,仓库、广场、厂外马路上、附近的飞机场到处堆着卖不出去的玻壳,厂领导只能眼睁睁看着日均100万元的亏损天天往上加。
1992年下半年,36厘米、46厘米玻壳销量急剧下降,53厘米玻壳供不应求,3月才扭亏的安彩又跌进低谷。因为他们引进的双压机只能压制36厘米和46厘米玻壳,能否让这双压机压出53厘米?经过日夜奋战,连续攻克了由于产品结构调整涉及的池炉质量、销钉封接等技术难关,当年8月,双压机一举获得成功,日产量是单压机的1.8倍,等于不花钱增加了一条53厘米屏生产线,当年就增加产值上亿元。
安彩人大胆探索实践,打破了日方专家设计的技术参数,一系列自行设计的技术改造将所有生产线的节拍加快了1至2.5秒。1秒产生多少效益呢?以锥成型为例,一条53厘米生产线提高1秒,1天就多出效益4.9万元。仅仅进行改造的当年,节拍加快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6 000万元,全厂生产超过设计能力25%。
这种点石成金的成功事例在安彩整个的技术创新中有很多。现在安彩的设备没有一台是原样的,没有一台设备工艺采用原来的工艺,都变成了自己的工艺、自己设计的产品、自己改造的设备、自己开发的原材料。
安彩的持续技术创新机制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富有成效的科技奖励制度;二是生产、科研与人才开发一体化。公司规定:凡是科研创新成果使用于生产的均给予奖励,超产重奖,不达标重罚,与工资挂钩,当月兑现。
为支撑创新机制持续健康运行,安彩坚持每年从销售总收入中提取8%—10%进行研究开发,有了持续稳定的物质保证,加上公司有关激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和科技人员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一线职工的创新活动蓬勃展开。
安彩公司从全套引进技术建设到完全自主开发建设,都得益于生产、科研与人才开发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在教育和培训机制上创立“生产、科研、教育”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公司结合减人增效,改“四班三运转”为“五班三运转”,每天保证百分之二十的职工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公司设立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的技术部,主要车间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技术开发中心,目前安彩62%的职工已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留恩说:“技术设备可以引进,而创新能力无法引进,培育开发创新的群体,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安彩提高自主创新开发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