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右手绑着石膏绷带骑着小黑炭,不足三日便找到赵襄子,他正与韩康子韩虎和魏桓子魏驹一同商议如何攻打智邑,以及要先占领智氏靠近智邑的领地,智邑若得手,其他智氏的领地将不战自破,然后还要防御一些晋国外围智氏领地被别国抢占或是投降外国。
“尔是当年劝退鲁阳文君停止攻郑的十五岁少年?”赵襄子问道。
“正是鄙人。”
一个武将在魏桓子耳边私语。
“上月赴智瑶军帐劝说智瑶放弃攻打晋阳的是你?”魏桓子问道。
“正是鄙人。”
“你来此地意欲何为?”赵襄子问道,语气客气了些。
“我为三位卿大夫献策。”墨翟说道。
“何策?”韩康子问道。
“商汤伐夏,封夏姒姓后裔于杞国,享六百年国运,因纣王暴政而灭。武王伐商,更显仁政,封神农氏后裔于焦,封黄帝后裔于祝,封帝尧后裔于陈,封大禹后裔于杞,封商纣子武庚于殷继社稷,封商微子启于宋。武庚叛乱则移商社稷于宋。。周室至今亦六百年矣。
此上古至今的习俗,灭国不可灭人宗祠。一为仁义之师,得仁义者得天下,得仁义者传久远。二为子孙,各国征战,强弱变换,因商汤封夏后裔,故武王留商后裔传世矣。其三,于诸位亦有眼下之利。”墨子旁征博引,滔滔不绝。
“有何眼下之利?”赵襄子问道。
“三位卿大夫欲灭智氏宗祠,或欲留智氏宗祠?”墨翟不回答,却反问道。
“灭如何,留又如何?”赵襄子不回答,却再问道。
“若灭智氏宗祠,智氏必拼死反抗。诸位之将士必死伤无数,此其一也。智伯统领智氏,各地将领及智氏宗人在智邑皆有家人,若家人被杀,必拼死顽抗,此其二也。楚、秦、齐、鲁、中山、郑等皆已出兵抢占智氏领地,名曰夺回失土,各地智氏领地之将领及智氏宗人即使不能战退诸位,亦可投降别国,此其三也。故若灭智氏宗祠,必将损兵折将,更会丧失大批领土。”墨翟侃侃而谈。
“若留,将如何?”韩康子问道。
“智氏失势,若留智氏宗祠,智氏必感恩戴德,俯首称臣,智氏之将领宗族必丧失战意,更无投降外国之人。三位卿大夫将尽得智氏之地,尽得智氏之资,尽得智氏之民。只留智邑一地以继宗祠。或灭或留,其利其弊,诸位欲取何策?”墨子说完问道。
赵襄子、韩康子和魏桓子三人互相看了看。
赵襄子便问,“二位以为如何?”
“我以为墨先生所言颇为有理。”
“虽有理,但若留后患,恐有不测,与之奈何?”魏桓子似有不同意见。二人都看着赵襄子。
“我以为先生之言有理,我可宣告天下,智氏宗族将士若投降,一律免死,若顽抗,灭三族。然智瑶一支,须灭三族。”赵襄子说道。
韩康子和魏桓子立刻明白赵襄子的意思,立刻表示同意。因为此举意在瓦解智氏内部,分化智氏各方势力,亦有墨翟所说之利。
当时的灭三族一般是父族,自身,子族,其实基本包括了父亲,自己,兄弟,儿子,孙子。但主要是男性,而家族女性则被贬为奴隶,或为奴婢,或卖于官窑,命好的被官员看中做妾做乐人,或是配于兵士为妻。
“此法亦失去仁义之心,难以取信于智氏宗族,智氏已失势,何必逼入绝境?智氏犹怀怨恨。若全其族人,必感恩戴德,为诸位所用!”
“你不见夫差留勾践,得灭国之祸乎?此去不过二十载!”赵襄子大声说道。
墨翟一震,知道难以挽回。
“先生仁义之人,又曾自告奋勇,游说智瑶,虽未有帮我之实,却有帮我之意。我甚为感激。”赵襄子说完命令一个管事,“我等尚有要事商议,你去请墨先生用膳,盛情招待,不可怠慢。”
墨翟只要了几块干粮,便辞了管事。又飞奔向智邑。
然赵襄子三人已传令下去,罪在智瑶,仅灭智瑶三族,若有顽抗者,亦灭三族,投降者不加罪责。
很快就有将领抵抗不住,投降的,不仅未被杀害,还官复原职,或者领兵在赵韩魏三处。也有一些城池,副将斩杀主将来投降的,赵襄子三人亦委以重任。
而智氏宗族明里投降的没有,但也有暗中书信往来的,只言家人在智邑,假意抵抗而已,暗中留下儿子来做人质以表诚意的。
很快,就只剩下智邑还在顽抗。
墨翟到达智邑城外,却被攻城的赵将以为奸细捉拿下来,关了几天,后传到赵襄子耳朵里,几天后就放了出来。
然而,此时的智邑已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