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充血和淤血都是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含血液量多于正常。

一、充血

动脉充血(arterial hyperemia)又称主动脉性充血,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输入血量增多,简称充血(图3-1,见书末彩图)。

图3-1 动脉充血

(一)类型及原因

充血是一种主动过程,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原因通过神经体液作用,使细动脉扩张,血流加快,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细动脉内过多的血液流入而发生充血。充血根据始动原因不同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1.生理性充血

器官或组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为适应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而发生的充血。例如发生争吵时的面红耳赤,运动时的骨骼肌充血和各种导致情绪紧张的情况下的双颊部潮红。

2.病理性充血

病理性充血是指各种病理状态下,器官或组织的充血。主要有以下两种。

(1)炎症性充血 较为常见。主要是在炎症早期,在致炎因子作用下使血管舒张神经兴奋以及血管活性胺类介质释放,局部细动脉扩张血液流入增多,引起细动脉充血。例如体表炎症早期局部的发红、发热和肿胀与局部炎症性充血有关。

(2)减压后充血 是指局部器官、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受压器官组织内的小血管张力降低,当压力突然解除时,受压的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引起的充血。例如绷带过紧包扎肢体或腹水、腹腔内巨大肿瘤长期压迫腹腔内器官,若突然解开绷带、一次性迅速大量抽放腹水或摘除肿瘤,因局部压力迅速解除,受压组织内的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导致局部充血。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充血组织或器官体积轻度增大;充血若发生在体表时,局部组织颜色鲜红,触之局部皮肤温度增高(图3-2,见书末彩图)。镜下观察:局部组织或器官内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含血量增多。

图3-2 充血(肉眼观)

耳垂组织红肿,体积增大

★考点提示:充血的病变特点

(三)影响及结局

充血属于暂时性的血管反应,原因消除后,局部血量可恢复正常,通常对机体无不良后果。但是在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的基础上,在某些诱因(如情绪激动等)的作用下,引起局部有病变的血管扩张充血,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甚至死亡。

二、淤血

静脉充血(venous hyperemia)又称被动性充血,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简称淤血(图3-3,见书末彩图)。

图3-3 静脉充血

(一)原因

淤血是一被动过程,均是病理性的,局部或全身均可发生。淤血的主要原因如下。

1.静脉受压

局部静脉血管外部受到压力,引起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障碍,血液淤滞。常见有肿瘤压迫局部静脉引起周围组织淤血;妊娠时增大的子宫压迫髂总静脉引起下肢淤血水肿;肠疝嵌顿、肠套叠、肠扭转压迫肠系膜静脉引起局部肠段淤血;过紧的绷带、止血带压迫静脉引起相应部位淤血水肿。

2.静脉管腔阻塞

静脉管腔阻塞多见于静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如侵入静脉内的肿瘤细胞形成的瘤细胞栓)等,阻塞静脉血液回流,导致局部出现淤血。但由于静脉分支较多,又有丰富的吻合侧支,只有在静脉阻塞并且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的情况下,静脉管腔的阻塞才会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

(1)左心衰竭 高血压病后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引起左心衰竭时,由于肺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肺淤血和肺水肿。

(2)右心衰竭 各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衰竭时,由于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造成体循环淤血和水肿,常表现为肝淤血,严重时脾、肾、胃肠道及下肢也出现淤血和水肿。

(3)全心衰竭 肺循环和体循环都发生淤血。

★考点提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引起的病理变化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淤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常常体积增大、肿胀,重量增加,包膜紧张,颜色暗红或紫红色,切面湿润多血(图3-4,见书末彩图)。淤血发生在体表,触之局部皮肤温度下降,是由于淤血时局部血流停滞,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发生于体表的淤血,因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而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可见局部皮肤呈紫蓝色,称为发绀(cyanosis)。镜下观察:局部组织或器官内细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含血量增多。

图3-4 急性肺淤血(肉眼观)

肺组织肿胀,包膜紧张,颜色暗红

★考点提示:淤血的病变特点

(三)影响及结局

淤血的后果取决于淤血的部位、范围、程度、时间长短以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轻度、短时间的淤血,原因去除,可恢复正常。但长期持续慢性淤血,可引起多种病变。

1.淤血性水肿

由于淤血导致静脉压力升高,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加上毛细血管壁因缺氧而受损,使其通透性增大,故血管内液体过多地漏至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水肿。这种液体的蛋白质含量低,细胞数少,称为漏出液。

2.出血

严重淤血时,毛细血管壁损伤重,红细胞亦可漏出,若发生在皮肤或黏膜,可表现为瘀点或瘀斑。

3.组织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由于长期淤血和缺氧,实质细胞可发生萎缩、变性甚至坏死。

4.淤血性硬化

因长期淤血缺氧,组织中氧化不全的酸性代谢产物大量堆积,可刺激局部纤维组织增生,使器官变硬,称为淤血性硬变。常见于肺、肝及脾的慢性淤血。

(四)重要器官淤血

1.肺淤血

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回流受阻发生肺淤血。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肉眼观察: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边缘变钝,颜色暗红,质地变实,新鲜时切面可挤压出或流出淡粉红色或红色血性泡沫状液体。长期的慢性肺淤血,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lung brown duration)。镜下观察(图3-5,见书末彩图):①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广泛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②部分肺泡腔内见有多少不等的漏出液和漏出的红细胞;③部分肺泡腔内见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是指左心衰竭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的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图3-5 肺淤血(镜下观)

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有红细胞和粉红色液体渗出到肺泡腔

★考点提示:心衰细胞的概念

2.肝淤血

右心衰竭时,肝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肝淤血。

肉眼观察:肝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暗红。长期慢性肝淤血时,肝的表面及切面可见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nutmeg liver)(图3-6,见书末彩图)。镜下观察:①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周围的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②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脂肪变性(图3-7,见书末彩图);③严重淤血时可见肝细胞坏死;④长期严重肝淤血,见肝脏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淤血性肝硬化。

图3-6 槟榔肝(肉眼观)

长期慢性肝淤血时,肝的表面及切面可见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图3-7 慢性肝淤血(镜下观)

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周围的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脂肪变性

★考点提示:槟榔肝的概念及肝淤血的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