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

【别 名】羽叶南星、异叶天南星

【基 原】来源于天南星科天南星属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 [ A. anbiguum Engl. ] 的块茎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2~4 cm,顶部扁平。叶常单1片,叶柄圆柱形,粉绿色,长30~50 cm,下部3/4鞘筒状,鞘端斜截形;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13~19,有时更少或更多,倒披针形、长圆形、线状长圆形,基部楔形,顶端骤狭渐尖,全缘,暗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裂片无柄或具长15 mm的短柄,长3~15 cm,宽0.7~5.8 cm,比侧裂片几短1/2;侧裂片长7.7~25 cm,宽2~6.5 cm,向外渐小,排列成蝎尾状,间距0.5~1.5,cm。花序柄长30~55 cm,从叶柄鞘筒内抽出;佛焰苞管部圆柱形,长3.2~8 cm,粗1~2.5 cm,粉绿色,内面绿白色,喉部截形,外缘稍外卷;檐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宽2.5~8 cm,长4~9 cm,下弯几成盔状,背面深绿色、淡绿色至淡黄色,顶端骤狭渐尖;肉穗花序两性和雄花序单性;两性花序:下部雌花序长1~2.2 cm,上部雄花序长1.5~3.2 cm,此中雄花疏,大部分不育,有的退化为钻形中性花,稀为仅有钻形中性花的雌花序;单性雄花序长3~5 cm,粗3~5 mm,各种花序附属器基部粗5~11 mm,苍白色,向上细狭,长10~20 cm,至佛焰苞喉部以外“之”字形上升;雌花球形,花柱明显,柱头小,胚珠3~4,直立于基底胎座上;雄花具柄,花药2~4,白色,顶孔横裂。浆果黄红色、红色,圆柱形,长约5 mm,内有棒头状种子1枚,不育胚珠2~3枚,种子黄色,具红色斑点。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 境】生于林下或沟谷。

【分 布】除西北、西藏外,大部分省区都有。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块茎切片晒干。

【性味功能】味苦、辛,性温,有毒。祛风定惊,化痰散结。胆南星:味苦,性平。化痰熄风,定惊。

【主治用法】治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外用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灭蝇蛆。胆南星:小儿痰热,惊风抽搐。生用抗癌瘤,用时须谨慎。用量:制南星2.4~4.5 g;胆南星3~6 g。天南星外用适量,研粉醋调敷患处。

【附 方】

1. 治小儿发热惊风,痰诞壅盛:天南星30 g,茯苓15 g,全蝎4.5 g,僵蚕9 g,天竺黄4.5 g。共研细粉兑入牛黄1.2 g,琥珀、雄黄各7.5 g,朱砂4.5 g,麝香0.6 g。上药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5 g,朱砂为衣,蜡皮封固。每服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小儿3岁以下者酌情递减。

2. 治面神经麻痹:鲜天南星、醋各适量,磨醋取汁,于睡前搽患侧颊部,覆盖纱布,次晨除去,每晚1次。慢性面神经麻痹并用黄花稀莶草30 g,射干9 g,水煎服。

3. 治破伤风:天南星、羌活、大黄、川芎、草乌、防风、蜈蚣、全蝎、天麻、僵蚕、蝉蜕、甘草各9 g,制白附子12 g。水煎成600 ml,3次分服,每日1剂。另以琥珀6 g,朱砂3 g,研粉,分3包,每次冲服1包。共服3~6剂。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3万~ 6万单位。必要时使用少量镇静剂。

4. 治子宫颈癌:采用阴道局部用药与口服汤药(鲜天南星由15 g逐渐增加到45 g,煎汤代茶或加服白英,凤尾草、夏枯草、土茯苓、仙茅、淫羊藿等加减)相结合的治法。对于Ⅲ期及少数Ⅱ期的病人加用宫旁四野的体外放射。局部用药可用:(1)药包。即将鲜天南星根部洗净泥沙(不能浸泡在水中),每9 g药物加0.5 ml75%乙醇,捣成浆状,每9 g用一层纱布包扎成椭圆状,对准癌灶塞在阴道内。(2)天南星阴道栓剂及天南星棒剂。栓剂每根含生药30 g,覆盖宫颈及阴道的癌灶上;棒剂每根含生药10 g,塞在颈管内。

5. 治神经性皮炎:天南星适量,研粉加入煤油调成糊状。涂搽患处,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