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伞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

【别 名】天南星、胆南星、虎掌南星

【基 原】来源于天南星科天南星属一把伞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 [A. consanguineum Schott] 的块茎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可达6 cm,表皮黄色,有时淡红紫色。叶1片,极稀2片,叶柄长40~80 cm,中部以下具鞘,鞘部粉绿色,上部绿色,有时具褐色斑块;叶片放射状分裂,裂片无定数;幼株少则3~4枚,多年生植株有多至20枚的,常1枚上举,余放射状平展,披针形、长圆形至椭圆形,无柄,长8~24 cm,宽6~35 mm,长渐尖,具线形长尾。花序柄比叶柄短,直立,果时下弯或否;佛焰苞绿色,背面有清晰的白色条纹,或淡紫色至深紫色而无条纹,管部圆筒形,长4~8 mm,粗9~20 mm;喉部边缘截形或稍外卷;檐部通常颜色较深,三角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有时为倒卵形,长4~7 cm,宽2.2~6 cm,顶端渐狭,略下弯,有长5~15 cm的线形尾尖或否;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2~2.5 cm,花密;雌花序长约2 cm,粗6~7 mm;各附属器棒状、圆柱形,中部稍膨大或否,直立,长2~4.5 cm,中部粗2.5~5 mm,顶端钝,光滑,基部渐狭;雄花序的附属器下部光滑或有少数中性花;雌花序上的具多数中性花;雄花具短柄,淡绿色、紫色至暗褐色,雄蕊2~4枚,药室近球形,顶孔开裂成圆形;雌花:子房卵圆形,柱头无柄。果序柄下弯或直立,浆果红色,种子1~2,球形,淡褐色。花期5~7月;果9月成熟。

【生 境】生于山沟或阴湿的林下。

【分 布】除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新疆外,我国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自印度北部和东北部、尼泊尔至缅甸、泰国北部也有分布。

【采集加工】秋冬采收块茎切片晒干。

【性味功能】味苦、辛,性温,有毒。祛风化痰,散结燥湿。

【主治用法】治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外用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灭蝇蛆。胆南星(一把伞南星):小儿痰热,惊风抽搐。生用抗癌瘤,用时须谨慎。用量:制南星(一把伞南星)2.4~4.5 g;胆南星(一把伞南星)3~6 g。天南星(一把伞南星)外用适量,研粉醋调敷患处。

【附 方】

1. 治小儿发热惊风,痰诞壅盛:胆南星(一把伞南星)30 g,茯苓15 g,全蝎4.5 g,僵蚕9 g,天竺黄4.5 g。共研细粉兑入牛黄1.2 g,琥珀、雄黄各7.5 g,朱砂4.5 g,麝香0.6 g。上药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5 g,朱砂为衣,蜡皮封固。每服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小儿3岁以下者酌情递减。

2. 治面神经麻痹:鲜天南星(一把伞南星)、醋各适量,磨醋取汁,于睡前搽患侧颊部,覆盖纱布,次晨除去,每晚1次。慢性面神经麻痹并用黄花稀莶草30 g,射干9 g,水煎服。

3. 治破伤风:天南星(一把伞南星)、羌活、大黄、川芎、草乌、防风、蜈蚣、全蝎、天麻、僵蚕、蝉蜕、甘草各9 g,制白附子12 g。水煎成600 ml,3次分服,每日1剂。另以琥珀6 g,朱砂3 g,研粉,分3包,每次冲服1包。共服3~6剂。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3~6万单位。必要时使用少量镇静剂。

4. 治子宫颈癌:采用阴道局部用药与口服汤药[鲜南星(一把伞南星)由15 g逐渐增加到45 g,煎汤代茶或加服白英,凤尾草、夏枯草、土茯苓、仙茅、淫羊藿等加减]相结合的治法。对于Ⅲ期及少数Ⅱ期的病人加用宫旁四野的体外放射。局部用药可用:(1)药包。即将鲜南星(一把伞南星)根部洗净泥沙(不能浸泡在水中),每9 g药物加0.5 ml75%乙醇,捣成浆状,每9 g用一层纱布包扎成椭圆状,对准癌灶塞在阴道内。(2)南星(一把伞南星)阴道栓剂及天南星(一把伞南星)棒剂。栓剂每根含生药30 g,覆盖宫颈及阴道的癌灶上;棒剂每根含生药10 g,塞在颈管内。

5. 治神经性皮炎:天南星(一把伞南星)适量,研粉加入煤油调成糊状。涂搽患处,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