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离子电池活性电极材料
- 徐艳辉 李德成 胡博
- 2446字
- 2020-08-26 12:26:17
3.1 Fe2(SO4)3
Li2Fe2(SO4)3在420℃分解成氧化铁和硫酸锂;Li2Fe(SO4)3为单斜相,P21/c空间群,单胞参数为a=0.4789nm,b=0.8350nm,c=0.7902nm,β=121.45°;同相结构Li2Fe2(SO4)3单胞参数为a=0.4989nm,b=0.8206nm,c=0.8829nm,β=121.75°。孤立的MO6八面体通过共享O与周围的SO4四面体连接,每个SO4四面体与3个MO6八面体连接,脱锂时首先生成LiFe2(SO4)2相,这是个两相机理,对应的电位平台为3.83V,产物结构与母体相同,区别是脱去一个锂离子后FeO6八面体和SO4四面体稍微旋转一点角度,每个八面体与6个SO4四面体连接。
图3.1为Li2Fe2(SO4)3、Li2Fe(SO4)3结构示意图和锂离子扩散的5个途径,锂离子沿着L1和L4扩散活化能最低,为0.33eV和0.47eV。对于Li2M(SO4)3/Li2M2(SO4)3反应,理论计算结果显示M=Fe时电压为3.91V,M=Mn时电压为4.54V,M=Co时电压为5.20V。
图3.1 Li2Fe2(SO4)3、Li2Fe(SO4)3结构示意图和锂离子扩散的5个途径示意图
FeO6八面体为蓝色,SO4四面体为黄色,Li为绿色,图(b)中绿色和白色混合代表有一半的Li脱出
Fe2(SO4)3有两种结构,单斜结构(P21/a空间群)和菱方晶系结构(R-3c空间群),两种结构的唯一差别是在菱方晶系(习惯上称为Nasicon结构)结构中相邻基本单元呈平行排布,单斜结构中呈垂直排布,真实密度更大,单斜结构在嵌入2个Li以后转变成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结构,而菱方晶系结构的保持不变。单斜结构的开路电压比菱方晶系结构的要高0.6V,大约在3.6V,如图3.2所示。该材料首次放电时可以嵌入2个锂离子,充电时可以脱出1个锂离子,即通常条件下只有1个锂离子是可逆的。
图3.2 菱方晶系(b)和单斜结构(a)的Fe2(SO4)3和Fe2(WO4)3(c)开路电压
图3.2给出了菱方晶系(b)和单斜结构(a)的Fe2(SO4)3开路电压,(c)为Fe2(WO4)3的开路电压。菱方晶系结构显示的是固溶体类型的反应机理,另外两种显示的是两相平衡反应机理。
Yamaki认为两种结构的Fe2(SO4)3脱嵌锂电位都是3.6V,都具有大约1.8Li可逆容量。Yokokawa则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该材料的开路电位,从氧化物的稳定化能以及锂与过渡金属的价态稳定性(即氧化还原稳定性)计算该材料的电位为3.676V。
Li2Fe(SO4)3也可以作为活性材料,它作为起始材料C/15倍率下的脱嵌锂行为,如图3.3所示,大约有0.9Li是可逆的。
图3.3 Li2Fe(SO4)3的脱嵌锂行为
单斜晶系结构的LixM2(XO4)3(M=Fe、V、Ti;X=P、As、S;x=3或者0),与单斜晶系结构的Fe2(SO4)3等构,类似于Nasicon的,含有M2X3O18灯笼结构,不同的是,在单斜P21/n单元中沿着2/5b±1/5c方向交替堆积。在x=3时,结构是由共享O顶点的MO6八面体和XO4四面体组成,每个MO6八面体和6个XO4四面体共享角,每个XO4四面体和4个MO6八面体共享角部,于是形成三维结构。Li1占据O规则四面体位置,Li2和Li3多面体是变形的三角双锥体。图3.4形象地反映了二者的结构差别。
图3.4 Nasicon(a)和单斜晶系Fe2(SO4)3(b)两种架构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Nasicon结构中的Fe占据八面体位置,和SO4四面体共享角,间隙位置含有一个M1和3个M2,允许Li+进入,在0<x<2[LixFe2(SO4)3]范围平台电压3.6V,Li2Fe2(SO4)3是正交晶系结构Pcan群,嵌锂为两相反应,锂离子在间隙位置有序化排布。在三维的M2(SO4)3骨架中没有M—O—M和X—O—X键,每个M被6个O围绕,每个X被4个O围绕,直接固相方法很难合成出Nasicon结构的Li3M2(XO4)3,M=Sc,In,Fe,V。
菱方结构的母相Fe2(SO4)3嵌锂后的终产物Li2Fe2(SO4)3是正交晶系结构的,嵌锂终点电压突然降低暗示着Fe2+/Fe反应发生,放电电压平台为3.6V,如图3.5所示;单斜结构脱嵌锂曲线与此图类似。
图3.5 菱方Fe2(SO4)3/正交Li2Fe2(SO4)3反应电压-容量曲线
Mikasaite(菱方晶系,R-3群)Fe2(SO4)3,XRD如图3.6所示,为水合硫酸铁400℃加热9h制备而成,充放电测试显示,放电时平台电压为3.47V左右,充电时电压平台3.7V,首次嵌锂时形成Li2Fe2(SO4)3,但是随后的循环中只有一个锂离子可以脱出,考虑两个锂离子时的理论容量为134mA·h/g,实际可逆容量为67mA·h/g,即只有一个锂离子可以可逆地嵌入,如图3.7所示。
图3.6 Mikasaite型Fe2(SO4)3XRD图谱
图3.7 Mikasaite型Fe2(SO4)3首次嵌锂曲线和第二次充放电曲线
材料性能改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改变组成时从材料微形貌、颗粒度着手;二是取代,这类材料主要是针对阴离子的取代,比如用OH-或者是F-部分取代硫酸根离子。
单斜结构FeOHSO4,P21/c空间群,a=0.7335nm,b=0.7133nm,c=0.7394nm,β=119.71°。1/200C倍率时平均电压3.2V,1Li的可逆量,两相反应机理,20个循环后容量120mA·h/g,存在两个很接近的电压平台,在电流密度提高后不能区分这两个平台,如图3.8所示。
图3.8 Fe(OH)SO4电位与组成的关系
OH基团引入到嵌锂材料中,一般的规律是:脱嵌锂电位范围变大,脱嵌锂电位平台变得更加倾斜,对于正极,OH基团引起脱嵌锂电位降低,对于负极,脱嵌锂电位升高。
Nasicon结构Fe2(SO4)3中部分硫酸根被磷酸根取代,脱嵌锂平台略有降低,可逆容量有明显改进,图3.9是R-3c菱方晶系结构的Fe2(SO4)2(PO4)的脱嵌锂行为。
图3.9 LixFe2(SO4)2(PO4)的充放电曲线(电解液为LiClO4/PC+DME)
该材料3.6V的工作电压与磷酸铁锂相当,但是与磷酸铁锂相比该材料的优势是不需要纳米化,也不需要碳包覆,可逆容量大约140mA·h/g,极化很小。
tavorite[羟磷锂铁石,LiFePO4(OH)]结构的LiFeSO4F,电压为3.6V,其单胞为三斜晶系(triclinic)结构,P-1空间群,单胞参数为a=0.518nm,b=0.5492nm,c=0.7229nm,α=106.49°,β=107.19°,γ=97.91°,每个单胞中有两类Fe原子,由角共享MO4F2八面体组成链,八面体通过角共享SO4四面体与另一个八面体连接,沿着链Fe-F-Fe的角度为130°。
triplite(磷铁锰矿)结构的LiFeSO4F,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单胞参数为a=1.3024nm,b=0.6396nm,c=0.9834nm,β=119.68°。两种结构的材料,其结构示意见图3.10,二者电压也略有不同,triplite结构的为3.9V,如图3.11所示。
图3.10 tavorite和triplite结构示意
图3.11 tavorite和triplite结构的LiFeSO4F充放电曲线
0.1C倍率,图(b)中实线为将tavorite结构的微波热处理制备的,虚线为溶剂热反应方法制备的
FeSO4F1-yOHy在3.2~3.6V C/20范围容量大约为130mA·h/g。
3.9V平台只有85mA·h/g。
LiCoSO4F和LiNiSO4F、LiFeSO4F都是triclinic结构,P-1空间群;LiMnSO4F是单斜结构,P21/c空间群,LixFe1-yMySO4F组成中可逆脱嵌锂量为x不大于0.75,电压平台在3.5~3.6V。
Ti取代一半Fe后得到FeTi(SO4)3,可以可逆嵌入2个锂离子,嵌锂时单斜结构得以保持,3.5~3.2V的电压平台比较倾斜,Fe3+/Fe2+和Ti4+/Ti3+反应同时进行;在1.7~1.5V还有一个电位平台,很有可能代表的是Ti4+/Ti3+反应;充电时,在2.5V有个短平台,在3.2~3.6V存在另一个平台,脱嵌锂反应如图3.12所示。
图3.12 单斜结构FeTi(SO4)3脱嵌锂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