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

沈荆唐

汤恩伯,原名克勤。浙江武义县人。1900年9月20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七日)生。家庭世代务农,父亲汤德彩盼子成材,悉心培育其上学。汤恩伯在武义读完小学后,于1916年至金华考入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后又转学到体育专科学校。毕业后,投入吕公望举办的援闽浙军讲武堂,后任班长、少尉排长。1921年,伴随同乡富商童维梓东渡日本留学,先习日语。1922年3月入明治大学法科。他得童资助,在东京本乡区追分町开了一家“追分楼饮食店”,以维持学费与生计。但经营不善,入不敷出,于1924年夏歇业返回上海。经同学徐逸樵之助,得浙军第一师师长陈仪慨允每月资助五十元,再去日本留学,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炮科。他感恩陈仪之厚爱,跪拜称陈为“恩师”、“义父”,并改名为“恩伯”。他在日本与陈仪的义女日本蚕桑学校学生王竞白相交,感情日增。

1926年夏,汤恩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与妻马阿谦离婚,改与王竞白结婚。经陈仪举荐,汤在陆军第一师任学兵连连长,继任少校参谋。1928年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军事教官、第六期上校大队长,后升任总队教育处少将副处长,曾编写步兵连队操典教材,受教育长张治中赞赏。1930年,军校编组教导师参加中原大战,汤任第一旅旅长。战后升任第四师副师长兼第十八旅旅长,对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清剿”长达一年,杀害大量苏区干部和民众。汤以“剿匪有功”升任第二师师长。在1932年春第三次“围剿”鄂豫皖苏区时,汤部在大别山遭红军歼灭性打击,受撤职处分。未几,又被蒋介石任为第八十九师师长,“清剿”黄陂一带。他凶残杀害苏区民众,曾一次枪杀两千多人。在第五次“围剿”中,汤任第十纵队指挥官,率第八十九师和第四、十、八十八师,与红军主力在广昌以南的驿前、白水和石城的洛寨山地,进行了九次激烈的阵地战。红军主力出发长征,汤领兵抢占瑞金,并对红军围追堵截。1935年,汤升任第十三军军长,率部北上追击红军;继任陕西“剿匪”善后办事处主任,进攻陕北地区的工农红军。1936年11月,傅作义第五十九军在绥远抗御日本侵略军,汤恩伯奉命协同作战,参与收复百灵庙之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汤恩伯第十三军编入傅作义第七集团军,任前敌总指挥,在南口的东西大岭一带布防,依托山地凭险扼守,与日军搏杀半个月。9月,调至皖北亳县集结,所部扩编为第二十军团,任军团长,辖第十三军、关麟徵第五十二军、王仲麟第八十五军。1938年编入第五战区序列,汤将所部分布在邳县、郯城和兰陵镇一带,与孙连仲第一军团、庞炳勋第三军团、张自忠第五十九军等合力在徐州外围阻抗日军。在李宗仁督促下,汤指挥主力向南转进,在敌侧背发起攻击,与敌激战三天多,伤亡甚重。3月31日,关麟徵部向峄县前进,王仲麟部推向枣庄、峄县。4月2日,李宗仁下令向台儿庄之敌发起总攻,汤恩伯指挥所部在郯城以西的坍王山、禹王山一带与日军互相延翼包围,配合孙连仲部击溃台儿庄之敌,歼灭日军万余人。4月7日,敌向峄县撤退,汤部追击,取“精兵夜袭”战术攻占九山,歼击敌军。

台儿庄大捷后,汤恩伯部至归德地区驻扎。6月,汤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布防郑州以南铁路沿线地区。武汉会战中,汤率部在大别山组织防御,阻挡敌军南下。战后,汤部进入河南,设总部于叶县,1941年兼任鲁苏皖豫四省边区委员会主任。他曾与李品仙等部进攻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制造国共摩擦。1942年1月14日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省边区总司令,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他在四省边区扩充实力,拥兵自重,除正规军外还收编游杂部队,总计达四十万人。汤及其所部在所在地区横行霸道,苛征暴敛,肆意杀人,祸害至深,民众苦不堪言,比之与蝗虫一样,当地有“水旱蝗汤”之说,连其好友戴笠都深感不安。

1944年4月,日本侵略军以十二万兵力发动豫湘桂大战。汤恩伯虽拥有四十万兵力,但他部署不当,指挥失误,所部闻风丧胆,一触即溃,只五天即弃守郑州,接着许昌、洛阳、叶县、临汝亦相继失守,前后仅三十八天河南全省便沦入敌手。汤之主力部队在撤逃中还被地方武装包围缴械,汤本人化装成伙夫才得逃脱。汤之昏庸误国引起朝野极大愤怒,豫籍参政员纷纷弹劾,要求军法审判;河南党政代表团写请愿控诉书,历数汤之十大罪状;新就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严厉责备汤之失败是因为“四不和”,即将帅不和、军民不和、军政不和、官兵不和。后得蒋介石庇护,汤于8月被撤职了事。半年后,汤即被任命为第三方面军司令官,下辖十四个美械师,在黔南、湘西抗击日军。1945年5月进入广西,与张发奎合力收复桂林。

抗战胜利后,汤恩伯被蒋介石派到上海受降,解除沪宁地区日军武装;嗣后被任命为京沪卫戍司令兼第一绥靖区司令。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汤任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卫戍司令官。他率五个整编师及十五个旅约十二万兵力大举进攻苏中解放区。1947年3月任第一兵团司令官,指挥八个整编师向鲁中山区实行重点进攻。结果所部张灵甫整编第七十四师三万二千余人在孟良崮被歼,他又受到撤职处分。1948年7月,他被任命为衢州绥靖公署主任,编组第二线部队。

1949年1月,蒋介石在下野前,派汤恩伯专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嘱其凭借长江天堑,确保中枢要地之安全。这时,主政浙江的陈仪,看清了时局大势和人心向背,为免富庶的江南毁于战火,策动早年受恩于己的汤恩伯起义立功。他于1月28日派外甥丁名楠携亲笔信去上海面见汤恩伯,向汤提出:(一)释放政治犯,(二)停止修筑工事,(三)保护一切属公财物,(四)改编所属部队,(五)开放长江渡口;并谓如能履行上述五项,即可取消战犯名义,获得相当职位。汤假意向丁表示不日赴杭与陈面商,却派人携原信赴奉化向蒋介石告密。陈仪随即于2月17日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职,23日在上海寓所被捕。汤此举更赢得蒋之信赖,但是他不能挽救国民党统治彻底失败的命运。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汤恩伯苦心经营的防御线,强渡长江成功,第三天即解放南京。汤指挥沿江所部撤向上海、杭州,构筑坚固工事,陆海空联合行动,加固防御。结果人民解放军先于5月4日解放杭州,接着于5月12日向上海郊区发动强大攻势。汤恩伯无力抗御,于5月24日率五万残兵从吴淞登舰逃向福建,8月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接着又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厦门绥靖总司令。9月底,厦门战役开始,汤恩伯部在解放军猛烈攻击下溃不成军,残部撤往金门等东南沿海岛屿。10月24日,解放军某部三个团在金门西北角古宁头一带强行登陆,汤部仓皇应战,同时电请蒋介石准其撤离金门。蒋不准,并严令汤督兵死战。在空军狂轰滥炸的配合下,加以解放军后续梯队不济,汤得以守住阵地。后来汤到台湾后,蒋不满其主退之事,只给以“战略顾问”虚衔。

1954年5月,汤恩伯因病去日本东京治疗,6月29日不治身死。

主要参考资料

汤恩伯上将逝世十周年筹备委员会编:《汤恩伯先生纪念集》,1964年台湾版。

政协浙江省武义县委员会文史与学习委员会编:《武义文史资料》第6辑《汤恩伯史料专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徐时人:《关于汤恩伯在日本留学的情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3辑,中华书局1964年版。

文强:《“中原王”汤恩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

《陈仪生平及被害内幕》编辑组:《陈仪生平及被害内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