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诸家《后汉书》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竞立,纷争不已。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权更迭,却引来了史学的勃兴。为替一时当道的统治者提供治世的镜鉴,谋求正统的地位;为了给播越的门阀士族炫耀高贵的门第,追忆逝去的荣华,私家修史一时蔚为风尚。其中在《东观汉记》的基础上而撰写的《后汉书》,今可知的有十二家之多。除袁宏《后汉纪》与范晔《后汉书》流传至今外,尚有谢承《后汉书》、薛莹《后汉记》、司马彪《续汉书》、华峤《汉后书》、谢沈《后汉书》、张莹《后汉南记》、袁山松《后汉书》、刘义庆《后汉书》、萧子显《后汉书》和张璠《后汉纪》。
以上诸书中,除刘义庆、萧子显二书成书或与范晔同时,或略迟,对范晔的写作未造成影响外,其他诸书或多或少都对范晔《后汉书》的问世有所帮助,现简要介绍于下:
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说:“《后汉》纪传,发源《东观》。”《东观汉记》是诸家《后汉书》的祖本。该书始作于汉明帝时期,以班固为首作《光武帝本纪》、功臣列传及新市、平林、公孙述、隗嚣等人的载记,凡二十八篇。安帝时,刘珍两度奉诏著述东观,始有《汉记》之名,所撰为光武至永初诸帝纪、表、名臣传、节士传、儒林传、外戚传等。桓帝时,先有边韶领衔作《献穆孝崇二皇后传》(依刘知幾说)、《顺烈皇后传》、《安思阎后传》、《儒林传》、《百官表》、《宦者传》。此时,《汉记》已有一百一十四篇之多。后由伏无忌主持补修《诸王表》、《王子表》、《功臣表》、《恩泽侯表》、《南单于传》、《西羌传》、《地理志》等。于是该书诸体齐备。灵帝时,蔡邕又两度组织撰作《朝会》、《车服》、《律历》等志十篇,并续作纪传。汉末丧乱,蔡邕被王允所杀,全书未竟全功,遂告终结。
不难看出,这部以东观为主要著述场所的《汉记》,是一部与东汉王朝几乎相始终的纪传体正史,是记述东汉历史的最原始的材料。尽管该书由时人撰述当时君臣的事迹,不免有回护曲笔的嫌疑;书又成于众人之手,质量自然参差不齐;且书非完书,安、顺二帝以下,亡缺尤多,但毕竟成为各家(包括范晔在内)《后汉书》取材的基本来源,是我们阅读利用《后汉书》时所必须首先要明白的。
其余诸家书中,华峤《汉后书》无疑是佼佼者。刘勰《文心雕龙》中曾说:“若司马彪之详实,华峤之准当,则其冠也。”刘知幾在《史通·古今正史》中,在简要叙述《东观汉记》的撰述经过后,于八家书中仅仅介绍了司马彪、华峤二书,并说《后汉书》“作者相继,为编年者四族,创纪传者五家,推其所长,华氏居最”。可见自南北朝至唐初,推崇华、彪二书,是一时的公论。
华峤字叔骏,西晋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历事武、惠二帝,“博闻多识,属书典实,有良史之志”。(《晋书·华峤传》)因而长期主持朝廷的撰述之事。华峤不满意《东观汉记》的芜杂,有意改作。自担任台郎后,得以遍览宫省秘籍,于是整理史料,排比考校,写成《汉后书》。惜十典(即志)未成而病逝,又经其子华彻、华畅相继董理,始成完书。此作一经问世,受到一致推重,荀勗、和峤、张华、王济等一时之杰,都认为该书“文质事核,有迁、固之规,实录之风”。(《晋书·华峤传》)于是藏之秘府,与《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并行于天下。
司马彪,字绍统,晋高阳睦王之长子。因好色薄行,废而不得为嗣。于是司马彪闭门谢客,专精学问,博览群籍,撰述甚丰。他在谯周《东观汉记》删改稿的基础上,重加整理,特别对安、顺二帝以下东汉史事补缺尤多,成《续汉书》八十卷。此外,他注《庄子》,作《九州春秋》,又据《汲冢纪年》,纠谯周《古史考》之误凡一百二十二事,而名噪当世。司马彪虽经挫折,却能翻然醒悟,因祸得福,其性格品行确有过人之处。
而谢承,字伟平,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主孙权谢夫人之弟,官至武陵太守。谢承《后汉书》是继《东观汉记》之后的第一部私修《后汉书》。就内容而言,谢承于“忠义隐逸,蒐罗最备,不以名位为限”,(孙志祖《谢氏后汉书补逸》,严元照序)所以“姜诗、赵壹身止计吏,而谢书有传”。(《史通·杂说下》)这与范晔讲究门第,重视名士,有所不同。而他久居江南,不大了解中原史事,所以全书“尤悉江左,京洛事缺于三吴”,(《史通·烦省》)颇有地方史的味道。因此范书取材较少。但他在体例上颇有创新,不似《东观汉记》将《百官》列入《州郡志》,而是别立新目,并被《续汉志》所效仿;又立《兵志》,为当时史书所仅见,实属难得。
至于薛莹、谢沈、张莹、袁山松、张璠五书,或被刘勰称作“偏驳不论”,或被斥作“疏谬少信”,均不能望上述诸书之项背。其中只有袁山松作有《艺文志》,值得赞赏,惜已全佚。但他们或多或少对范晔著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袁宏《后汉纪》,它是除范晔书外,惟一留传至今的有关东汉的史籍。
袁宏,字彦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在东晋时期,以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号一代文宗而著称于世。然而他的真正成就却反映在他的史著《后汉纪》中。袁宏曾读《东观汉记》及谢承、司马彪、华峤、谢沈诸家《后汉书》,以为烦秽杂乱,不可卒读。于是又搜集《汉山阳公记》、《汉灵献起居注》、《汉名臣奏》,旁及诸郡耆旧先贤传等史籍,重加釐订,删繁就简,纠谬补缺,依荀悦《汉纪》之体例,断东汉一代为编年新史。在书稿初成之后,又见到张璠《后汉纪》,以为所言汉末之事颇有可取,就又及时补充进来,所以赢得“比诸家号为精密”(《郡斋读书志》)的评价。